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火"论治口腔溃疡的经验.于教授将本病病因病机统概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大类,擅长从"火"论治口腔溃疡,主张"实以祛邪为主,兼治其本;虚以扶正为先,再驱其邪".实火治宜清热泻火,临证选用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虚火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甘露饮或三才封髓丹化裁,在临床中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或“口疳”,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一般认为口疮多属火热为患,而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多为脾胃积热,治宜清泻;虚火多为真阴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以虚证为  相似文献   

3.
王雪峰  张秀英 《中医杂志》2014,(19):1645-1647
"火嗽"是小儿咳嗽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易入里化热,易从火化,故小儿咳嗽诊治时经常从"火嗽"立论。追溯火嗽之源流,通过探讨实火火嗽、虚火火嗽及虚实夹杂之火嗽,阐明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临证辨治小儿咳嗽时,应注意首辨虚实,次辨脏腑,中西互鉴,病证结合。对火嗽病程较长者可与慢性咳嗽中西互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 火虚发热证治,是从临床实践中拓出。目前对火邪为病的辨证,只分实火与虚火两型。而虚火是以阴虚发热为论据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基础》:“阳盛者,属实火,阴虚者,属虚火”。指出实火是阳有余,  相似文献   

5.
陈念祖 ,字修园 ,福建长乐人 ,生于清乾隆道光年间 (公元 1 753~ 1 82 6年 )。陈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对血证治疗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他在《医学从众录·血证》中 ,大胆提出 :“凡吐血、衄血、下血和一切血症 ,俱不必琐分 ,惟认其大纲 ,则操纵自如”,不主张治疗血证分五脏六腑而治 ,而重在审因辨证。并根据朱丹溪的“血随火而升降”理论 ,得出治疗血证的总则 :“凡治血证 ,以治火为先”。其所谓之“火”,分为实火、虚火、灯烛之火、龙雷之火 ,强调辨别清晰 ,随证而治。1 实火宜泻实火大致由外受风寒 ,郁而不解 ,酝酿成热 ,以致吐血、…  相似文献   

6.
武维屏老师从事医、教、研30余载,擅从肝辨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从肝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撷要总结如下。 审辨病机 武老师认为,哮喘之发是正邪交争,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病位虽在肺,但与肝关系密切。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依人之体质及致病因素之不同,而风(外风、内风)、火(实火、虚火)、气(气郁、气逆)、痰(寒痰、热  相似文献   

7.
医者勘病,动曰实火虚火,泾渭分明,见真识确者固多;岐路亡手,马鹿其“间者亦”复不少。《内经》虽屡申“谨守病机”之训,而针药治火,实实虚虚者多矣。故景岳云“诸”病之杀人,而性火为最者,正以凡火未必杀人,而以虚为实,则无不杀之矣”。此虚实二火之所以不可不论也。何谓实火虚火?实火者,邪郁经络,热积脏腑也;虚火者,脏真不守,正气外扬也。来(?)既异,火生自殊,虽同火证而别若天渊。析而论之,盖有五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 曹仁人是重庆市名老中医,平生精研中医经典著作,执业内、妇、儿科五十余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下面仅从曹老近年治验录中整理三则,以供研讨。引导止血法朱丹溪曰:“血随火而升降,凡治血证,治火为先”。然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治宜苦寒直折,虚火则须辨别阳虚、阴虚,或治以温散,或投以滋补,切不可拘泥于诸血属火而概施凉血止血之套法。《医学三字经》提出“引导法,草姜调”的止血法,即以仲景所制甘草干姜汤治疗阳虚吐血证。甘草干姜汤,辛甘从阳之剂,以热治热,同气相求,而日“引导法”者,从治之谓也。曹老在临床上自拟加味甘草干姜汤一方,治疗脾胃阳气虚寒导致之吐血证,每收  相似文献   

9.
春天阳气升腾,再加上气候干燥,上火也就很常见了。上火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吃祛火药,其实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虚火宜补。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生活中虚火的人越来越多,此时宜补不宜泻,如果你不明就里滥服清火药,不但灭不了火,还会伤了阳气,得不偿失!想要"灭火",先要了解"火势"春暖花开,空气干燥,人很容易上火。许多人为了灭火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喝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汪文绮治疗吐血的经验特色。汪文绮认为"五脏之火,皆令吐血",提出吐血分为咯血、呕血,两者病机不同,且治法有异。其在诊断上注重辨清轻重、缓急、虚实,治疗上强调安脏去火、止血防脱。对于暴吐失血者,要速以补气;阴竭阳脱者,宜引火归元;实火吐血者,可清热凉血;虚火吐血者,需补之而安;血证既久者,以胃药收功。其治疗经验可为后世医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于文洲教授从肝论治原发性青光眼的经验。于教授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病变脏腑主要责之肝肾,临床论治宜分缓急,辨虚实,辨证施治。病急者多属实证,为风、火、痰致病,治以平肝熄风、清泻肝火、化痰降浊;病缓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益气活血、温肝暖胃。  相似文献   

12.
牙痛不外乎实证、虚证2种分型,大凡初得骤痛者为实火,日久隐痛者为虚火;上下牙龈红肿者为实火,牙龈不红不肿者为虚火;痛无休止,难忍难当者为实火,时痛时止,痛而不甚,昼轻夜重者为虚火.纵观牙痛,不离乎火,重点是辨准虚实.2010 -08-2011 -02,我们用平衡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牙痛实证30例,并与针刺合谷、下关穴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炎 《家庭中医药》2012,(10):57-57
养生家非常重视"足心宜常擦",所谓搓脚心,主要是搓脚之少阴肾经的涌泉穴。《修龄要旨·却病八则》指出:"平坐,以一手握脚指,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气。"搓脚心同时还有交济水火的作用,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实火炽盛能釜底抽  相似文献   

14.
陈俊  张莞然  邱明义 《光明中医》2014,(10):2159-2160
作为病理之火的实火、虚火在中医古籍中被广泛论述,然则实火易辨,虚火难分。根据病机差异虚火又可以分为阴虚之火和阳虚之火,临床如何辨证施治关乎预后,切不可见火便苦寒直折,亦不可一概滋阴降火。当根据其病因病机之不同,对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对虚阳浮越者温阳、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15.
严二陵老师(1901~1981年)擅治肝病,宗《内经》之旨,采各家之长,尤崇尚叶桂经验。现将其治肝病经验整理如下。肝病有肝气、肝火、肝风之别,治肝乃以此三者为纲。《内经》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肝气者,郁而不舒,治在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肝风者,有上冒巅顶,亦能旁走四肢;上冒多由阳亢,旁走多因血虛;阳亢者宜熄风潜阳,血虛者宜养血和络。肝火燔灼,一身上下内外无所不至,故肝火为病,形证不一,又有实火、虛火、郁火之辨。施治大法:实  相似文献   

16.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唇口之疾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伏火是引起口疮常见原因,脾阳不升与胃火不降是脾胃伏火主要病机。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有虚、实火之分:实火者,多采用清、泻之法论治,方选泻黄散为主;虚火者,多采用升阳泻火法论治,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张伯川老中医是旅大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他临证四十多年,治学经验都很丰富。笔者目睹张老治疗很多火证,均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张老对火证的辨治经验,整理供同道参考。一、概述:火在中医的理法方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来,有关火的论述分而叙之,有壮火、少火、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龙火、雷火、贼火、子火、六淫之火、五志之火等等,但是归纳起来,则不外乎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两种,表现在临床上不外乎实火和虚火两大类型。在人体内火不可多,也不可少,多则病,  相似文献   

18.
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火有两个含义,即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生理性的火为阳气所化,是生命的动力;病理性的火,是机能亢进的表现。临床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多因病邪亢盛,常见于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多汗、躁狂、面红目赤、尿少、便秘等;虚火多因阴液亏损,常见于慢性内伤杂病,以五心烦热、午后升火、烦躁失眠、腰膝酸软等为主症。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平时生活中,若孩子出现了口舌糜烂、目赤口苦、心烦急躁、失眠盗汗、口渴喜冷、小便黄赤甚至大便秘结等症状时,我们常说是孩子上火了,是"内火"重,清清火就会好。那么"内火"到底是怎样一种病呢?所谓"内火",实际上是对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生理功能紊乱或某些疾病所呈现出的"火热"现象的一种民间通俗叫法。上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内火有"虚火"与"实火"之分,阳盛者属实火,阴虚者属虚火。由于内火引起的脏腑病变不同,故表现出的症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清热泻火药又称“泻火药”或“降火药”。此类药物多属性质寒凉,适用于各种热证火证,笔者拟就清热降火药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不足之处,望同道指正。 火与热,均属热邪范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火属六淫之一,而外感诸邪(风、寒、暑、湿、燥、火)到体内后,均能化火;七情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日久亦能化火。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实火与虚火。实火多因外感诸邪入里化热所致,或因脏腑火热偏盛而引起;虚火则多由久病内伤,阴血亏耗而成,不属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清热泻火药多用于治疗实火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