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人群中正常髌股关节与髌骨脱位病人之间的髌股关节 CT参数并评估这些参数在诊断髌股关节不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因髌股关节脱位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进行膝关节 CT扫描的 22例( 28侧)病例影像学资料作为髌骨脱位组,以同一时期因外伤于该院行 CT扫描的 32例( 32侧)单侧正常膝关节样本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股骨滑车深度、股骨滑车、髌骨以及髌股关节力线等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计算相应临界值,并判断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髌骨脱位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平均股骨滑车深度分别为 3.2 mm和 4.4 mm,ROC曲线下面积为 0.834,其临界值为 4.2 mm,诊断髌骨脱位的灵敏度为 82%,特异度为 83%;髌骨偏移为 56.7%和 85.3%, ROC曲线下面积为 0.971,髌骨偏移 ≥85.3%时,诊断髌骨脱位的特异度为 100%,灵敏度为 92%;髌骨倾斜角为 7.6°和 20.8°,ROC曲线下面积为 0.963,当髌骨倾斜角> 13.5°时,诊断髌骨脱位的灵敏度为 100%,特异度为 91%;胫骨结节 ?滑车沟槽( TT?TG)距离分别为 14.9 mm和 21.2 mm,ROC曲线下面积为 0.903,临界值为 18.8 mm,灵敏度为 93%,特异度为 96%。结论滑车深度,髌骨偏移,髌骨倾斜和 TT?TG距离是影响中国人群髌股关节稳定性最重要的参数。对于青少年人群可以通过 CT扫描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判断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为预测髌骨脱位提供定量依据,并为制定相应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侯煜  玉树敬  冯和林  郝艳坤  冯建刚 《河北医药》2010,32(16):2221-222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效果。方法对66例(86膝)膝关节髌骨软化合并髌股关节对合不良患者分为2组,分别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周支持带平衡术两种不同方法比较其疗效。结果 86膝平均随访2年按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及测量患者相称角(Congruence Angle)、外侧髌股角(LPFA)、髌股指数(PEI)。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加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不良所致的应力失衡,阻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恢复髌周"十字"力学平衡,增加髌骨活动度、改善疼痛症状及关节伸屈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容积螺旋穿梭技术( VHS)4D运动轨迹成像在髌股关节紊乱检查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3月经宝鸡市中医医院临床确诊的 48例髌股关节紊乱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 VHS组,每组各 24例。 VHS组使用低剂量 VHS扫描模式,扫描后对图像进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ASiR);常规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及常规剂量参数。两组图像分别测量反映髌股关节咬合关系的指标, VHS组并重建髌骨 4D运动轨迹。统计指标异常关节,比较两种方法对髌股关节紊乱的检出率,并对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对 VHS组髌骨运动轨迹质量进行评分。结VHS组对病膝的检出率为 100.0%,常规组为 78.1%,VHS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VHS组果剂量长度乘积( DLP)为( 175.69±15.61)mGy·cm,较常规组 DLP(281.33±20.47)mGy·cm辐射量减少了 37.6%(t=3.667,P= 0.001)。VHS组图像满意率为 91.7%,常规组为 95.8%,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VHS组轨迹合格率为 95.8%。结论髌股关节 VHS低剂量 4D运动轨迹成像技术,在髌股关节紊乱诊断中较常规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外侧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经关节镜行膝关节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25例30膝髌股关节紊乱。其中有17例21膝术前经CT扫描显示有髌股排列异常(髌骨外倾,半脱位)。手术是在关节镜视下将髌骨外侧支持带切断松解。术后随访平均13.3个月,优11膝,良10膝,可5膝,差4膝,优良率达70%。结论:(1)外侧支持带紧张可导致髌股关节排列异常,产生症状,CT扫描可精确测量髌骨与股骨髁间凹的位置关系。(2)关节镜下可见髌股关节排列异常及关节软骨受损程度、范围及关节内其他病变,同时可进行外侧松解和其他必要的治疗,但关节退变程度明显影响疗效。本法创伤小,不妨碍以后进一步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螺旋CT和曲面断层片对种植牙患者术前的颌骨条件进行评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 收集牙缺失要求种植牙修复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和曲面断层检查,挑选适合做种植牙的患者并依据螺旋CT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颌骨重建指导种植牙的设计和植入.结果 术前螺旋CT检查可以更准确的挑选出适合种植牙修复的患者,更精确地显示出缺牙区的骨质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在术前精确的显示出牙种植体植入区颌骨的骨质情况和临近的重要解剖结构,有效的辅助种植义齿的设计和牙种植体植入方向及深度的判定,较曲面断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MPR、SSD三维重建,分析其在显示骨折线、移位及塌陷程度、碎骨片以及空间关系方面的优势。结果: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MPR显示全部骨折及脱位改变,SSD显示17例,6例显示不全,3例未显示。MPR对骨折断端及空间关系方面的显示优于SSD。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MPR、SSD技术,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胸部外伤在工作中越来越常见.在临床工作中,X 线检查(摄片、胸透) 是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在少数情况下,X线检查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肋骨骨折的诊断带来新的突破,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在检查中配合不理想,常常产生一些假象,而造成误诊.本文收集我院2008 年9 月至2009年9月71例肋骨骨折及误诊病例多层螺旋CT 图像,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8.
刘世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81-2482
目的探讨增强CT与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以及PET/CT检查,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和PET/CT分别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价值相似,联合应用可提高判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阳江市人民医院从2002年至2010年收治早期食管癌患者21例行X线钡剂造影、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病理结果,鳞癌14例,腺癌7例,CT扫描显示患者的病灶为FDG代谢增高,平均SUV值(8.4±4.2),21例食管癌均显示为阳性。结论 CT对乳头型、斑块型早期食管癌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丹  黄勇  王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74-197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检查中的技术操作经验.方法 对49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三维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患者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原始图像及图像后处理后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要获得高质量的图像,除了操作人员娴熟的技术,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配合也十分重要.结论 掌握好扫描参数,患者准备充分,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动脉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在听骨链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听骨链CTVE图像资料。结果对临床检测骨传导异常的患者34例进行归类分析。正常听骨链18例,锤骨骨折3例,砧骨骨折2例,砧骨发育畸形2例,慢性中耳炎合并胆脂瘤听小骨破坏6例。结论CTVE能良好显示听小骨病变的类型,为病变的定性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成像技术与手动去骨成像技术在脑CT血管成像中的差异,寻求诊断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最好方式。方法60位患者行脑CT血管成像,患者在平扫、增强时保持头部固定不动。通过增强图像、平扫图像同层自动减影获得血管图像;用手动方法处理增强的原始图像也获得血管图像。两位高年资医师通过盲法比较两种方法处理血管的清晰锐利度,脑血管根据大小分1~5级。结果减影去骨成像技术处理1—3级血管的效果更优(χ2=64.6,P〈0.0001),4—5级血管无差异;减影图像显示颅底血管狭窄及动脉瘤更好。结论CT减影技术显示脑血管的效果比手动去骨技术更好,更加适宜颅底血管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  8例受检者全部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采用 80 m L 对比剂 2 .5 m L/ s单相注射 ,延迟 2 5 s肾皮质期扫描 ,6 5 s肾实质期扫描。观察其病灶组织成分、特征、发生部位及双期强化峰值。结果 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起源于肾实质 6例 ,肾窦 1例 ,肾包膜下及肾周连接组织 1例 ,伴结节硬化 2例 ,两侧多发 4例 ,单侧单发 4例。双期增强未强化多脂肪成分 5例 ,少脂肪成分 2例 ,无脂肪成分 1例 ,而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 ,二者分界清晰。其中术前误诊为肾癌 1例。结论 双期增强扫描对其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对少脂肪的病例采用薄层加重建更有利于病变显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50-15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血管造影对患者的小钙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与重建厚度为3mm以及1mm的钙化斑块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多层CT成像检查后,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分析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CT造影检查患者的小钙化斑块以及重建后的钙化斑块情况,发现3mm组有40个小钙化斑块,钙化斑块54个;1mm组有54个小钙化斑块,64个钙化斑块。1mm组小钙化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3mm组的检出为8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2%、80.1%、62.2%和89.7%,两种方法分级诊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进行检测诊断,其检出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性的临床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的CT表现。结果肿瘤≤3cm9例,〉3cm53例,典型肾癌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肿块,低密度及混杂密度占多数,为57例,占91.94%,等密度4例,占6.45%,稍高密度1例,占1.61%,增强扫描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肾实质。结论螺旋CT是诊断肾癌最理想的影像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螺旋CT行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双期肝动态扫描加血流灌注成像,比较病灶检出率,并对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24例小肝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肝动态扫描加血流灌注成像后,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强化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4例共发现病灶27个,肝动脉期、门静脉及双期合计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79%、96%。结论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加血流灌注成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明显提高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薄层低剂量CT(LDCT)对支气管树分支显示的准确性,评价其检出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43例健康志愿者同时接受胸部LDCT和常规剂量CT(SDCT)薄层扫描,扫描层厚2.5~3.75mm,重建间隔1.5-2.0mm,管电流分别为20-50mA(LDCT)和250~280mA(SDCT)。并作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分析两种条件下Ⅰ~Ⅲ级支气管显示率,并作对比分析(X^2检验)。结果:薄层LDCT对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的显示率均为100%,与薄层SDCT完全一样;对段支气管的显示率为99.1%。与薄层SDCT相比两者对Ⅲ级支气管分支显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2.25,/50.05)。结论:薄层踟能准确显示支气管树分支,采用薄层LDCT筛查肺癌有望提高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增强CT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8例,其中33例行ERCP检查,68例行增强CT扫描检查,并与68例体表B超(B-US)检查结果对照。结果ERCP的诊断准确率为87.88%(29/33),增强CT扫描为88.24%(60/68),B-US为47.06%(32/68),ERCP结合增强CT扫描为96.97%(32/33)。ERCP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B-US,ERCP结合增强CT扫描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ERCP、增强CT扫描及B-US(均P〈0.05)。结论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必要时结合增强CT扫描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CP、ERCP检查诊断胆胰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8例胆胰系肿瘤的CT、MRCP、ERCP检查回顾性对比分析,讨论其检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CT检出率为80%、定性诊断率72%,MRCP检出率为84%、定性诊断率为76%,ERCP检出率为92%、定性诊断率为88%。3项检查的定位诊断率及定性诊断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MRCP、ERCP检查对胆胰系肿瘤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肿瘤定性方面CT、MRCP尚不能取代ERCP。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肠梗阻急诊病例的诊疗过程,评估MDCT在肠梗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80例肠梗阻病例,以及MD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结果急诊病例因CT检查而改变治疗方案的比例为18.7%,并且能够为肿瘤性肠梗阻提供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为肠梗阻手术指征提供判断依据,MDCT判断肠绞窄的敏感性100%,特异性58.3%。结论 MDCT是诊断不明或存在并发症的肠梗阻必须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