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开展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生活方式、血压控制情况的变化。结果予以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生活方式得以改善。结论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而后观察两组病患在血压控制和用药依从性上的效果。结果在用药后1年到1年半时间内,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和服药依从性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步拉大差异;其中血压控制良好率上,观察组75%高于对照组27.5%,同时规律服药比例上,观察组92.5%高于对照组57.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高血压病患在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上的效果,病情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后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连续7d动态血压监护。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的正确调控对降低死亡率与预防再次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达到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相关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在血压控制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在治疗依从性上,血压监测,合理用药、饮食和运动的比例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个体化的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在内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出75例进行干预分析,将其分为普通随访组(37例)和个体化随访组(38例),其中普通随访组患者行普通随访干预,个体化随访组患者采取普通随访干预同时联合个体化的延续护理,分析2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个体化随访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均优于普通随访组,2组比较,P<0.05。结论个体化的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情况,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优化干预式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作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干预式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干预式护理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41~59岁,平均49.1岁,主要表现以血压升高为主,即≥160/100 mm Hg,有4例患者平日未规律服药,3例表现为急性突发胸、后背或(和)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48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9.8±8.7)mmHg、(97.3±8.8)mmHg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124.5±9.7)mmHg、(84.2±7.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凤仙 《家庭医药》2016,(7):183-183
目的:试析心理护理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1例,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36例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及血压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其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广汉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5 0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宣教以及药物干预,实施自我管理,患者在家自行检测血压并记录,定期至社区随诊,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第二阶段:对于第一阶段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实施专人跟踪管理,由社区安排专人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动保持联系并指导治疗;第三阶段:对于第二阶段血压控制仍未达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干预措施与第二阶段相同,观察组则采用家庭自测血压自动记录与分析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采用智诊通专业血压测量仪(欧姆龙HEM-7080-IC)在家测量血压。观察各阶段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以及血压控制达标率,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评分。结果第一阶段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3.65%,第二阶段血压控制达标率为45.41%,未达标的1 256例进入第三阶段。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67%(P<0.01);观察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研究嗜好管理行为及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这对于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社区门诊经常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大屯社区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基线资料及1年内随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688例,其中462例(67.2%)随访6个月以上.基线血压、第3个月、第6个月血压控制率分别为60.2% (414/688)、68.4% (457/668)和71.4% (330/462),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压控制良好者3、6个月随访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2.5%(300例)、71.0%(294例),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且连续6个月血压均控制良好患者与血压控制不良者相比,服药比例分别为95.5% (274/287)和97.7% (171/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育锻炼、限盐、控制体重患者比例在血压控制达标者和血压控制不达标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8% (166/287)比36.0% (63/175),74.2% (213/287)比51.4% (90/175),28.0(21/75)比21.4% (31/145),均P<0.01].结论 经常到门诊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高,糖尿病是影响血压控制率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限盐、控制体重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良好者可3~6个月随访1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日常行为干预对患者认知水平及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日常行为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高血压认知情况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高血压任认知情况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控制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日常行为干预可以有效辅助药物降压,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8)接受社区管理干预,对照组(n=48)接受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3个月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如今在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尤其是对于血压变异性的监测,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1]。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经受试者知情同意,我科将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4组,每组20例,每天分别1次服用美托洛尔(每天200mg)[2]、比索洛尔(每天5 mg)、贝那普利(每天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中心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高血压治疗方式干预,观察组采用社区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医护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均较对照组更佳,GQOL-74量表评分、高血压知识非常了解率(60.0%,30/50)和医护满意度(98.0%,49/50)均高于对照组[(36.0%,18/50)、(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社区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医护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某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1例,依据CT检测明确诊断为血肿扩大患者85例(血肿扩大组),血肿扩大发生率35.25;血肿无变化156例(血肿无变化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观察,观察两组病例血压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P相似文献   

19.
何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78-179
目的观察并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患者数量相同的两组,在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心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7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以定量反应血压总体状况和波动规律。目前对冠心病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与心电图ST段压低为表现的心肌缺血关系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二者相关性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压改变与动态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对象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1月底门诊和住院冠心病患者99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5例,年龄56±14.4岁,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史,均行心电图检查,78例曾行运动负荷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58例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