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酮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与硝酸甘油疗效的对比。方法:将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丹参酮注射液50 mg,葛根素注射液0.5 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次/d。2周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6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酮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不能耐受硝酸甘油的替代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择 92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点 ,观察二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分别为 91.3 %和 87% ,对照组分别为 60 .9%和 67.3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在治疗心绞痛中疗效显著 ,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人民军医》2011,(6):476-47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每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及血流变、血脂变化等情况。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血流变、血细胞比容等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于丹参注射液,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及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心脑联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脑联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脑联通胶囊(贵州太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4 g,4粒3/d口服)。治疗30 d为1疗程。结果:心脑联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缓解临床症状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P〈0.001。对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P〈0.001。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用一般常规药物治疗辅佐心脑联通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其作用可能与活血化瘀、顺气散结、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6.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峰  黄波  王劲 《人民军医》2004,47(6):318-319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2组:红花组30例,用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刺五加组30例,用刺五加注射液40~60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及持续时间、心电图及活动平板试验结果的变化.结果:红花组总有效率为93.3%,刺五加组90.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与刺五加注射液疗效近似.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组 ( 4 6例 )和对照组 ( 4 2例 ) ,分别给予银杏叶注射液静滴和复方丹参静滴。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及血液流变学的监测。结果 银杏叶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银杏叶组总有效率达 84.78%,对照组总有效率 61.90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每次30m1,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51例,占91.1%;对照组46例,占8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41例,占73.2%;对照组35例,占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 189例随机分为钻颅抽吸、锥颅碎吸及药物治疗 3组 ,综合评定各组的疗效 ,并分析比较两种穿刺的治疗时机 ,提出治疗方案。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 6 3例经锥颅碎吸治疗 ,其总有效率 76 2 % ,与药物治疗 4 9 2 %相比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与钻颅抽吸治疗 (70 5 % )相比 ,两组差异不显著 ,经Ridit分析发现两组区间重叠极少 ,说明锥颅碎吸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 ;(2 )锥颅碎吸疗法在发病 2 4h内穿刺的有效率为87% ,比钻颅抽吸组 (5 5 % )高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 2 4h后穿刺的有效率为 6 5 4 % ,比钻颅抽吸组(87 5 % )低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3)头颅CT结果提示 ,穿刺引流组脑内血肿吸收比药物治疗组显著增快。结论 :锥颅碎吸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发病 2 4h内的病人推荐锥颅碎吸方案 ,2 4h后的病人推荐钻颅抽吸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膳配合健康指导对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心绞痛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膳,并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指导。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绞痛发生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膳配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并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复发率分别为 95 %和 16.7% ,对照组分别为 62 .5 %和 5 2 % ,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在治疗心绞痛中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使用方便 ,是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属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8例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35例使用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症状,前后我痛分级,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心绞痛分级,改善缺血心电图以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P<0.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联合运动治疗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的疗效情况均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联合运动疗法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较单纯硬要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拜新同联合血府逐瘀汤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35例于2008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拜新同联合血府逐瘀汤组(治疗组,n=68)和单纯拜新同组(对照组,n=67),治疗期28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4.7%和53.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拜新同联合血府逐瘀汤可显著提高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2例 ,男 2 8例 ,女 1 4例。年龄(68.2 8± 6.0 3 )岁。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IU,皮下注射 ,1次 /d,连用 1 4d。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 73 .3 1 %。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 ,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 ,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5例,用中药治疗,连用两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结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柳青  李慧芳  刘丽凤  董瓅瑾 《武警医学》2012,23(8):671-673,677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1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实验组应用硝酸甘油和盐酸地尔硫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48 h对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血压、心肌耗氧指标、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无死亡,并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心率及心肌耗氧指标(率压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PR间期和QT间期稍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缓解心绞痛,并能显著降低心肌氧耗,提供更佳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饮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PD患者100例,剔除5例、脱落4例,完成研究者共91例。其中治疗组(中药+西药组)47例,对照组(西药组)44例,疗程3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H-Y分级的变化来评价治疗的有效率、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44.68%,疗效优于对照组(11.36%,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UPDRS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UPDRS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仅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3个月时治疗组UP-DRSⅡ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各时点UPDRSⅢ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3个月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UPDRSⅢ评分、H-Y分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饮具有增效减毒作用,与西药联合应用在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