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原油中固体碎屑或干酪根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原油,并发现了原油中存在类型十分丰富的固体碎屑,原油中所含的固体碎屑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成原油的源岩.二次运移过程中混入原油的杂质只占原油固体碎屑的很少一部分,它不是原油中的固体碎屑的主要来源.因此,原油中的固体碎屑的成分和组合直接反映了源岩的性质.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侏罗系原油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固体碎屑组合:一种原油是含有大量的煤显微组分碎屑,这种原油可能与侏罗纪煤系形成的煤成油有关;另一种原油是含有以藻类体残渣为主的固体碎屑,这种原油可能与煤系之下二叠系的湖相地层有关.此外,CLSM下检出并测定的碎屑镜质体的反射率也可作为追溯油源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震断层滑移过程中的摩擦升温能够指示断层的动态摩擦性质,为我们认识地震的动力学过程及能量分配提供一种途径;断层带摩擦生热的残留标志也能作为识别地震活动的依据。镜质体反射率是煤和石油天然气领域广泛使用的地质温度计,在断层岩和断层力学研究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中对采自汶川地震断裂带的多种断层岩样品开展了镜质体反射率研究,揭示了断层活动对断层岩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从断层角砾带向断层核部,镜质体反射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指示着地震过程中断层的摩擦生热过程。八角庙露头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明显高于深溪沟露头,可能暗示着2个露头上断层活动性质的差异。研究还表明,对断层剖面的镜质体反射率开展系统性研究有助于识别以往地震的滑动带以及限定滑动带的宽度。对深溪沟露头上断层滑动面样品开展的测试表明,2条宽度约2mm的局部黑色滑动带内存在镜质体反射率的异常高值;数值计算表明汶川地震过程中该露头附近断层滑动面上的宏观摩擦升温可能162℃,同震阶段的动态摩擦系数较低,这些估计与高速摩擦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个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该方法在煤田和油气地质部门使用得非常娴熟.该方法具有简单、适用、经济、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尤其煤田部门,已经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在预测隐伏岩体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与物探方法比较,镜质体反射率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多解性,它只是温度场的反映.只要在局部范围检测到足够高的Ro(3%),就可能是隐伏岩体的反映.但是,与物探方法的普适性相比,本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应用到岩石和矿床学找矿工作中,与重磁法、电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推进深部隐伏矿床的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4.
含油气沉积盆地古地温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油气的生成与古地温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有许多,且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主要论述镜质体反射率、荧光光谱分析、裂变径迹及一些地质温度计等常用的研究沉积盆地油气源岩成熟度和热历史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在研究盆地古地温地质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成熟和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条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提出了以源岩烃降解率为基础的残余有机碳和残余生烃潜力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各类源岩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与镜质体反射率呈线性函数关系。而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系数与镜质反射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经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高演化海相碳酸盐岩残余有机碳及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结果表明,碳酸盐源岩生烃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下限值与碎屑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孙吉主  唐春安 《地震研究》1997,20(4):410-416
本以两承压岩体相互作用系统作为“弹性回跳”地震模型,用损伤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系统失稳即地震前位移速率、声发射等前兆规律与岩石破裂过程的关系,用差分法在计算机上求得了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变形与地声序列曲线,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地声相对平静是由于两岩体介质中某一介质体破裂而另一个介质体弹性恢复所致。  相似文献   

7.
古温标重建沉积盆地热史的能力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对现今沉积盆地热史研究中两类常用的古温 标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在恢复盆地热史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类 古温标都不能可靠地反映整个受热过程,镜质体反射率只能恢复样品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磷 灰石裂变径迹可以重建近期降温过程,两类古温标存在互补性.同时指出这一结果是由古温 标本身的成熟演化机制决定的.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密切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联合多种 方法和手段,才有可能使热史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8.
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同时,以新疆地区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例,讨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描述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芦草沟组油页岩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表广泛出露.对该油页岩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结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主要包括薄片岩石学、U-V荧光岩石学、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沥青反射率、流体包裹体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认为岩石基质中的有机质呈分散状态,而岩石纹层界面(后来演化为缝合线)和微裂隙中的有机质呈现定向性的流动状态.结合对有机质成熟度的追踪研究发现,测得的镜质体反射率(Ro)在分散的干酪根中最低(0.64%),而在缝合线中较高,其中定向排列的镜质体为0.72%,运移沥青为2.38%;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含烃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由岩石纹层界面的178.5℃增长到垂直微裂隙中的222℃.这些现象综合反映了从源岩热成熟的晚期到初次运移早期伴随着流体散失的热演化过程.显然,烃源岩中有机质产状是烃类初次运移的痕迹,岩石纹层界面和微裂隙是含烃流体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从早期的烃汇聚到缝合线的阶段,到沿纹层界面水平运移阶段,再到后期的沿微裂隙垂向运移阶段,有机质的成熟度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了江汉盐湖盆地明钾1井古近系潜江组烃源岩的芳烃馏份中甲基化烷基色瞒的分布和相对组成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化烷基色瞒系列的分布特征与古沉积环境的盐度关系密切,盐湖相形成的潜一至潜三段烃源岩具有甲基和二甲基烷基色瞒的优势,而非盐湖相形成的潜四段烃源岩呈现出以三甲基烷基色瞒为主,且这一分布特征与表征沉积环境盐度变化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如低的姥植比、高伽马蜡烷指数和富含有机硫化物等具有协同变化.二甲基色瞒比值(5,8-二甲基色瞒/7,8-二甲基色瞒)与烃源岩中镜质体反射率Ro和烃源岩埋藏深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且这一关系在镜质体反射率Ro小于0.65%的低成熟阶段特别明显,表明该比值是一个在低成熟阶段对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变化十分敏感的芳烃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和伊利石结晶度(IC指数)等古温标恢复了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钻井热史,对比了不同温标最高古地温的恢复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白垩世至今总体表现为冷却及抬升剥蚀的过程,地温梯度由约26℃·km-1降低至约22℃·km-1,剥蚀量约1.3~1.9km.约80 Ma以来开始抬升剥蚀,40—2.5 Ma经历了一个热平静期,第四纪存在一定的增温,地温梯度增高约5℃·km-1.三种古地温恢复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对于镜质体反射率(R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等成熟古温标,伊利石结晶度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和沉积岩古温标的应用处于定性分析阶段,该指标的热演化模型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固体潮观测与研究的国际动态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体潮汐研究的国际动态与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利用空间技术检测潮汐参数、潮汐效应和实施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GGP)取得的相应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及地质热历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测温和裂变径迹法对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地质热历史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盆地地温具有古高今低、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大断裂发育处高的特点,该规律主要受控于该区基岩埋深和热流值的差异,导致二叠纪烃源岩于三叠纪晚期成熟,侏罗纪烃源岩成熟于侏罗纪末期至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盆地地热史模拟方法及简要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的地热史模拟是目前盆地动态模拟的重要内容.盆地热史研究经历了定性、半定量及定量研究的过程,而且这一研究仍在继续深入.目前,盆地热史反演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对目前一些常用的盆地地热史研究方法和手段作概要总结,并加以简要的评述,尤其着重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地热史反演方法——利用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_0资料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沉积盆地的地热历史.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气藏烃类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致密的单相地质体相比,当地质体中含流体如油、气或水时,会引起地震波能量的衰减;通过提取反映地震波能量衰减快慢的属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地下的流体,这种属性体可以作为烃类检测因子.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分布范围广,勘探潜力巨大.为了更深入对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藏进行预测研究,对本工区11条测线的纯波数据进行了衰减属性分析研究,效果非常好.为预测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天然气藏提供了实际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3865-3866
<正>固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与能源.500年来,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方面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开拓地球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国拥有960万km2的陆地和近300万km2的海域,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自然现象、复杂的大陆组成与结构、年轻的山脉和构造活动性等,为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科学问题和天然试验室,南北地震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相关理论,利用气压系数和潮汐因子,研究了大甸子井-含水层系统在不排水状态下的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孔隙度与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含水层内水的体积压缩系数、贮水率、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贮水率、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水层内水的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固体骨架和含水层内水的体积压缩系数满足一元二次多项式关系,且含水层内水的体积压缩系数要比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大,水更易压缩。另外,随着贮水率的增大,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也呈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辞海条目选     
[固体地球物理学]亦弥“大地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一门分科.指研究地球起源和演化、内部构造和组成、物理性质以及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科学.主要分支有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学科.[大地物理学]即“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质构造运动的物理过程、能源以及大陆、山脉、海洋等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磁法勘探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志宁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99-307
简要概述了我国磁法勘探50年来的研究与进展,主要包括:地面、航空与海洋磁测工作,磁力仪研制与生产,磁异常处理与转换技术,磁异常解释理论与方法,岩石磁性研究,磁法勘探在基础地质研究、固体矿产勘查、油气勘查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固体围压介质下岩石三轴实验装置的压力标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用于岩石力学性质研究的固体围压三轴实验装置的压力标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压力标定的具体方法。在围压小于6.5kb、温度低于625℃的范围内对一现有装置进行了修正量的测定。这一结果提高了利用固体围压三轴实验装置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