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丽萍 《金属学报》2002,7(5):461-462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 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对22例老年人AMI 患者给予UK 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结果 溶栓再通率为72.7 %, 较再通率较非溶栓组高(P <0.05), 不良反应没有增加。 结论 UK 溶栓治疗AMI 疗效较, 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与心脏舒张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0例,用HP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A峰/E峰面积(VA/VE)、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以及应用Killip分级判定心功能。结果 ①36例血管再通组与14例未溶通组之间,在年龄、性别、AMI部位、临床心功能、LVEF、FS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溶通组与未通组相比,VA/VE比值明显低于未通组(1.0129±0.3427比1.3335±0.4077,P<0.01);VA/VE>1出现率少于未通组(47.2%比85.7%,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使梗塞相  相似文献   

3.
张杰  刘志发 《金属学报》2002,7(6):542-54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急性心梗(AMI)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646 例ACVD 中合并AMI 的2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 例ACVD 合并AMI 均经CT 或MRI 证实,均有AMI 的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及血清心肌酶(包括CK 、AST 、LDH、I -BDH 、CK-MB 、LDH-1)的明显增高。常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减少并发症,是降低ACVD 合并AMI 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葛林通  林力  张晋 《金属学报》2002,7(3):250-251
目的: 探讨丹参, 双氯芬酸钠和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严重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用丹参、双氯芬酸钠(诺福丁) 和β-七叶皂甙钠联用治疗严重偏头痛51 例, 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与双氯芬酸钠治疗严重偏头痛62 例进行对比。结果: 联合用药组与双氯芬酸钠单用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差异显著性(P<0.01) 。结论: 丹参、双氯芬酸钠、β-七叶皂甙钠联用治疗严重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单用和与氯沙坦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 CHF) 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34例CHF 病人, NYHA Ⅱ ~ Ⅳ级, 随机分为两组:苯那普利组和苯那普利+氯沙坦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胸比率、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 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结果: 两组NYHA 级别改善效果相似, 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善的效果苯那普利+氯沙坦组优于苯那普利组。而且血清钾、肌酐无明显变化, 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联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CHF 的效果比单用苯那普利好,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吕维名  钟国连 《金属学报》2002,7(3):242-244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654-2) 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疗效。方法: 62 例DPN 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疗法, 根据病情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疗法) 的基础上随机分为 3 组。其中654-2 与复方丹参组24 例应用654-2 联用复方丹参治疗, 654-2组20 例用654-2 治疗, 复方丹参组18 例用复方丹参治疗。结果: 654-2 与复方丹参组显效率(79.2 %),总有效率(100 %) 优于 654-2 组(45 %、85 %) 、复方丹参组(27.8 %、61.1 %) (P<0.05), 654-2 组与复方丹参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率 654-2 与复方丹参组明显优于 654-2组、复方丹参组(P<0.05) 。结论: 654-2 联合复方丹参治疗DPN 对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方面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清肌酸激酶B 亚基含量与肌酸激酶(CK) 活力在不同心脏疾患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 法测定肌酸激酶B 亚基含量和肌酸激酶活力, 常规检测心电图及其它生化指标。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AMI) 患者CK 活力均高于正常值, 随病情发展而变化, B 亚基含量可呈单峰或双峰, 并与CK 活力呈相关性, 慢性肺心病急发期B 亚基含量亦高于正常人, 且与PaO2、PaCO2 呈相关性。结论 测定肌酸激酶B 亚基含量及CK 活力的动态变化对AMI 及慢性肺心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 10 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 15 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 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国产西酞普兰和多塞平低剂量联用的开放性治疗, 探讨其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西酞普兰20 mg/d[原服有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回收抑制剂者药物及剂量保持不变] 加用多塞平(75~125 mg/d), 并与同期志愿接受文拉法辛治疗者对照比较。选择Hamilton 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 治疗后1、2、4、6周分值变化, 以基线减分率评定6周治疗效果, 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完成6周治疗者50例和30例, 脱落率分别为10.7%和9.1%, P=0.70, 6周基线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92.0%、93.3%, P=0.83, 两法效果差异经Ridit 值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HAMA评定中, 精神性焦虑因子减分差值在4~6周时有重要统计学意义。靶症状结合因子减分差值分析中, 联用组的失眠、记忆 注意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在4~6周时较文拉法辛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0.01)。不良反应中按SS 集分析, 联用组有较高的口干、便秘及体重增加现象。结论:西酞普兰等选择性5-HT 再回收抑制类药物与抑制NE 再摄取作用的多塞平联用对GAD 显示出与SNRIS 相同的效果, 且安全性较高。因治疗成本不足文拉法辛的13, 对低收入病员群体是一种更为实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闫培清  卜宪聪  葛长胜  冯辉  张华  于晓红 《金属学报》2008,13(11):1295-1297
目的: 评价左旋卡尼汀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26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 例, 用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6 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3.0 静脉点滴, 每日1 次, 14 d 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4 %) 明显优于对照组(65.0 %) (P <0.01) ;两组动脉血气、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右室内径均显著改善(P <0.01), 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1) 。结论: 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池闯  何志锋  刘瑜  孙成超 《金属学报》2013,18(5):524-526
目的: 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 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 24 h 引流量,术后 24 h 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术后 24 h 血浆使用量。结果: rFⅦa组的手术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66±33) min vs (206±48) min,P<0.05];rFⅦa组术后 24 h 引流量低于对照组[(666±195) mL vs (824±210) mL,P<0.05];rFⅦa组术后 24 h 血浆使用量低于对照组[(525±157) mL vs (696±211) mL,P<0.05];rFⅦa组术后24 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2±1.3) U vs (3.9±1.9) U, P>0.05]。结论: 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节约血制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吕亚囡  董群 《金属学报》2012,17(8):884-887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不同年龄组小鼠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健康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各组又分设对照组和实验组。老年组鼠是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实验组喂食大蒜素 14 d,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测各组小鼠血清5-HT和β-EP含量。结果: 老年组鼠的β-EP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而老年组鼠和青年组鼠5-HT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实验组鼠较青年对照组鼠的5-HT,β-EP水平明显增加(P<0.05);老年实验组较老年对照组的β-EP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5-HT仅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蒜素对β-EP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对5-HT的上调作用青年组较老年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长期单独使用替普瑞酮、米索前列醇与奥美拉唑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107例长期应用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经6~8周的治疗溃疡愈合后,随机分为:替普瑞酮组(38例),长期服用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奥美拉唑组(35例),长期服用奥美拉唑 20 mg/次,2次/d;米索前列醇组(34例),长期服用米索前列醇 200 μg/次,2次/d;疗程共52周,分别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第0~26、27~52周期间溃疡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第0~26周期间替普瑞酮组、米索前列醇组与奥美拉唑组患者溃疡复发人数分别为5(13.2%)、5(14.3%)、4(11.8%)例,经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7~52周期间3组患者溃疡复发人数分别为6(18.2%)、3(10.0%)、4(13.3%)例,经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0~26周期间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分别为5(13.2%)、4(11.4%)、12(35.3%)例,经比较替普瑞酮与奥美拉唑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0.05);第27~52周期间3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分别为3(9.1%)、9(30.0%)、10(33.3%)例,经比较奥美拉唑与米索前列醇组显著高于替普瑞酮组(P<0.05)。 结论: 应用替普瑞酮可显著降低NSAIDs相关性溃疡复发,与长期使用米索前列醇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的疗效相同,但相关药物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张炜  沈陈林  张平  黄晓晖 《金属学报》2015,20(5):486-492
目的: 考察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用肠吸收变化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分肠段单向肠灌流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阿司匹林、华法林对映体的浓度,分别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定量比较单用组、联用组和诱导组中阿司匹林、S-和R-华法林的肠吸收差异。结果: 与单用华法林组相比,合用阿司匹林组中S-和R-华法林的吸收无明显变化(P>0.05),阿司匹林诱导组中S-和R-华法林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合用华法林组和华法林诱导组中阿司匹林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对华法林对映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且不存在立体选择性,而华法林对阿司匹林的吸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吕安庆  陈忠华 《金属学报》2012,17(3):331-333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肠梗阻伴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Ⅰ组)为HSH40组;对照组(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全麻诱导成功后,30 min 内按 10 mL/kg 输入HSH40或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液后 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 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T1、T2两个时点,Ⅰ组与Ⅱ组比较,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Ⅱ组T1、T2时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肾移植患者服用他克莫司后高血压的发生率,并探讨移植后高血压与他克莫司的服用剂量、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以他克莫司进行治疗的肾移植患者200例,测量患者的血压。然后从中随机抽取53例高血压患者和53例正常血压患者,待患者服用他克莫司至少3 d后,运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 法测定他克莫司谷浓度,分析他克莫司剂量、血药浓度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他克莫司剂量、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剂量的差异。结果: 在200例肾移植患者中,104例患者(52.0%)患有移植后高血压;他克莫司日剂量与患者的SBP呈正相关(r=0.216,P<0.05),而剂量与DBP,血药浓度与血压水平均无相关性;高血压组他克莫司的服用剂量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3.11±1.49) mg/d∶(2.42±1.07) mg/d,P<0.05];谷浓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谷浓度/剂量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2.94±1.57) ng·d/mg·mL∶(3.95±3.02) ng·d/mg·mL,P<0.05]。结论: 肾移植患者的SBP与他克莫司日剂量具有明显相关性,服用更高剂量他克莫司的患者更易发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34例采用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给予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次,1次/日,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糖蛋白型肺癌标志物(CA125)、粘蛋白型糖抗原(CA242)及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χ2=3.903,χ2=4.2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CA242及CE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观察组CA125和CE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紫杉醇+顺铂(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0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21 d 为一周期,并于化疗第一天起给予沙利度胺 100 mg/d, 睡前顿服, 若能耐受,一周后加至 200 mg/d,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55例,单纯TP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以前未进行过放化疗,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41.18%、37.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 86.27%、69.8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食欲增加率、体重增加率及KPS评分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组为 7.45 个月(5~26个月),对照组5.77个月(4~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治疗组为 12.88 个月(6~26个月),对照组为11.32个月(5~21个月)(P<0.05)。两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均较少见,除Ⅲ-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3),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沙利度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便秘发生率低(10%~30%),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NSCLC未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但临床获益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鹏程  张超 《金属学报》2018,23(11):1276-1281
目的: 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术后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肝硬化拟择期行脾切断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麻醉维持给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比较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1 d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应激反应指标和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麻醉诱导2 h及术后1 d,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观察组尿素氮(BUN)和肌酐(C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NA)及皮质醇(COR)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观察组[(241.43±22.15) ng/L vs. (196.74±18.47) ng/L,(230.86±20.28) ng/L vs. (191.13±17.59) ng/L; (352.38±29.47) ng/L vs. (247.84±21.23) ng/L,(341.65±27.87) ng/L vs. (241.64±20.52) ng/L; (253.13±25.95) ng/L vs. (131.37±15.53) ng/L,(231.91±19.97) ng/L vs. (128.93±15.15) ng/L](P<0.05)。 结论: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轻,机制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有关,适用于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20.
楼晓佳 《金属学报》2013,18(8):914-917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按是否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均检测血γ-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水平。心脏超声评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的比值(E/A)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γ-谷氨酰转移酶明显高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与E/A值明显负相关(r=-0.681,P<0.000)。结论: 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