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观察应用亚低温技术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脑干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技术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28天分别进行GCS评分,并检测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28天后,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内皮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干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大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机理。方法 应用Feeney法制成鼠脑损伤模型,给予亚低温治疗后研究血浆内皮素及伤侧半球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迅速发生,创伤组血浆内皮素含水量及伤侧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伤侧半球脑含量均较创伤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亚低温技术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4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技术治疗,并做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内皮素(E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下降,SOD活性明显提高。结论 亚低温技术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保护缺血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发病48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后2周和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30例生脑梗塞与常规用维脑路通治疗32例急性脑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尿激酶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的有效率尿激酶组有86.7%,对照组46.9%,差异显著(P〈0.01)。结论  相似文献   

6.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路路通注射液20ml静滴,15天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0.5静滴,15天一个疗程,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等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血脂,红细胞压积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为9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9%,说明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有溶栓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和物理以及药物降温治疗,观察治疗后2周和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2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后患者的B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对照组43例采用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生存率及恢复良好率提高(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逢锦峰  赵长福  祁海文 《吉林医学》2010,31(17):2568-256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大小及其周围水肿消退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脑出血后7~14d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血栓通注射液45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治疗,1次/d静点,疗程为14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与头颅CT复查。结果:第28天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评分为(5.03±1.7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1.68)分(P<0.05)。头颅CT观察示血吸收及水肿消退为(2.46±1.51)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9±2.86)ml(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微循环改善有一定疗效,能促进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屠传建  宋大刚  柳建生  章月江 《浙江医学》2010,32(10):1492-149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MHT)对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在伤后第1、3、5、7、14天行予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亚低温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MHT可以显著降低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VmMCA,降低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缓解CVS的强度,认为MHT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Acutecerebralhemorrhage(ACH)isadiseaseofhighoccurrence,highfatalityrateandhighdisabilityrate.Inordertoreducethefatalityanddisabilityrate,thecomprehensivetherapy,especially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al(TCMWM)therapyareoftenusedtot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出血恢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加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4天,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量表及头颅CT对临床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评分为(3.19±1.63)分,而对照组为(6.78±1.99)分;治疗组头颇CT观察血肿吸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30例行高压氧和常规治疗(HBO组),20例单纯常规治疗,2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治疗前、中、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结果HBO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BO组在治疗20d后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ET水平,是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bid,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qd;对照组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qd;14d为一疗程,连用两个疗程,其余常规治疗措施及方法均相同。结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28d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照顾能力、有效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28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2%,57.1%,85.7%,69.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启岗  吴海琴 《医学综述》2012,18(16):2685-2686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用Glasgow结果评分(GOS)对疗效进行评定,对照组优良率为53.3%,治疗组优良率为73.3%,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治疗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重高症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能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其作用机制的发挥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