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我们共完成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6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 66例中男 48例 ,女 1 8例。年龄 46~ 80岁 ,平均 68 7岁。高危因素包括 :(1 )女性肥胖病人 ;(2 )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 ;(3)射血分数 <0 35 ;(4)年龄 >70岁 ;(5)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 ;(6)左室室壁瘤 ;(7)PTCA后急症手术 ;(8)肾功能不全 ;(9)严重肺部病变 ,肺功能低下 ,MVV <50 % ;(1 0 )合并瓣膜病变 ;(1 1 )不稳定心绞痛 ,左右干合并三支病变等。其危险因素分值均 >5 ,每例平均搭桥 2 67支。手术方…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心肌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出现围术期心肌缺血 (PM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6 80例 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 PMI将其分为 PMI组 (30例 )和非PMI组 (2 6 5 0例 ) ,分析 CABG后出现 PMI的危险因素。 结果  PMI组中 11例进行急诊再血管化 ,其余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或药物治疗 ;院内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2 3.3%。心绞痛症状缓解 2 2例 ,心电图完全或部分复原 9例 ,残留心肌梗死改变 14例。非 PMI组院内死亡 5 8例 ,死亡率为 2 .2 %。两组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χ2 =5 6 .0 4 ,P=0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术前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和术中内膜剥脱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PMI是 CABG术后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及早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尤为重要 ,对于因旁路血管堵塞造成的 PMI,急诊再次血管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或者桥血管堵塞,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随着我国CABG的大规模开展,再次手术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行Re-CABG17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科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5 0例 ,4例围术期发生心肌梗死 (MI) ,经抢救均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4例中 ,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4 .0± 1.2岁 ;平均体重 71.5± 2 .0 kg。术前诊断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壁、前间壁 MI恢复期 ,心功能 级。术前均经心电图 (ECG) ,心脏核素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心功能下降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0 .4 0~ 0 .4 5。3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 CABG,完全再血管化 ,平均移植血管 2 .5± 1.0支 ,采用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手术顺利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腔镜辅助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处理前降支病变的围术期结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MIDCAB 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78.26%),年龄42~78(61.29±7.48)岁,女20例(21.74%),年龄30~80(61.30±12.26)岁。分析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血制品使用情况、左心功能变化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例(2.17%)患者中转正中开胸手术,5例(5.43%)术中输入血液制品,2例(2.17%)二次开胸止血,4例(4.34%)术后低氧血症,1例(1.08%)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3~227(22.35±35.39)h,住ICU时间16~777(78.85±108.62)h,术后住院时间2~36(8.86±6.05)d。住院死亡1例(1.08%)。结论MIDCAB处理前降支病变具有较好的围术期结果,尤其适用于孤立性前降支病变,可缩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血液制品使用、缩短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CK -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围术期变化 ,以判断心肌损伤状况。方法  19例CABG病人 ,其中 3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 1min ,阻断升主动脉 5 6min。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 ,平均每例搭桥 3 2支。围术期 2 0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 ,留血浆测cTnI和CK MB。术前及术后第 7d作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ECG)。结果 cTnI术前 5例升高者 ,停机后全部升高 ,第 8h达高峰 ,术后第 7d有 7例 (36 8% )仍高于正常 ;CK MB阻断升主动脉前正常 ,停机后升高 ,第 6h达高峰 ,术后第 2d全部恢复正常 ;2例发生围术期心梗 (PMI)者 ,整个围术期cTnI高于无PMI者 ;cTnI阻断升主动脉前已升高者 ,术后升高更显著。结论 cTnI与CK MB在CABG术后变化规律相似 ,但cTnI高于正常的持续时间长于CK MB ,有利于回顾性诊断 ;若阻断升主动脉前cTnI已升高 ,术后水平更高 ;cTnI诊断心肌损伤敏感性高于CK -MB。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和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变化,以判断心肌损伤状况。方法 19例CABG病人,其中3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1min,阻断升主动脉56mm,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平均每例搭桥3.2支,围术期20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留血浆测cTnI和CK-MB。术主术后第7d作标准12导联心电图(ECG)。结果 cTnI术前5例升主同者,停机  相似文献   

8.
9.
7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总结连续 2 6例 70岁以上高龄 (>70岁 )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期间 2 6例 >70岁患者行 CABG,16例在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 ,10例在常温下进行 ;并与同期行 CABG的 <70岁患者 (平均年龄 5 6 .4 7± 8.0 5岁 )进行对比。 结果  >70岁患者中术后死亡 1例 ,手术死亡率 3.85 % ,其他患者恢复平稳出院。 结论  >70岁患者行 CABG结果良好 ,常温 CABG有更多的优点 ,围术期呼吸功能的维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为56例80岁(82.98±5.97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其中体外循环CABG9例,非体外循环CABG(OPCAB)47例。每例移植血管1~5支(2.99±0.47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7.14%),死于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4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9例。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加强围术期处理,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心肌梗塞(PMI)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发生率在2%~82%,各家报道不一.PMI的病因和发生部位尽管已经确定了引起PMI的几种相关因素,但PMI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MI可由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系列刺激因素所触发.体外循环(CPB)中心肌保护欠佳可导致PMI,但心脏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更常见.顿抑的心肌利用氧障碍,CPB后更易发生心肌坏死.血管造影证实手术终和术后早期血管痉挛是PMI的原因,某些病人甚至围术期前就可能已有血管痉  相似文献   

12.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用热稀释法连续测量心输出量〔1〕(CO) ,观察心功能的变化 ,可及时、准确、直接、方便地掌握病人的状况〔2〕。我们观察冠心病病人围术期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及CO在围术期的变化规律 ,了解围术期心脏泵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围术期心输出量变化与麻醉、手术、体外循环、临床用药的关系 ,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临床资料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2月 ,我们行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病人 3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4 5~ 74岁。所有病人均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4.
脱泵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并发室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而脱泵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PCABG)由于避免了由体外循环(CPB)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该类手术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围手术期室颤的发生率较高。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完成OPCABG2308例,其中3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室颤(1.6%),现将其原因及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作为第二动脉桥血管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连续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56.8±8.2)岁;应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材料;组2: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57.7±8.1)岁;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材料,不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材料;两组患者左乳内动脉使用率均为100%。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其它临床参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0d内均存活。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虽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1较组2有减少趋势。术后因心功能不佳需较长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方面,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组2患者的比率高于组1[16%(16/100)VS.12%(9/75)]。组1患者术后无新发心肌缺血和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组2有3例患者出现新发心肌缺血,新增2例IABP辅助。结论桡动脉作为桥血管取代部分大隐静脉,不仅并未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桡动脉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46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8例合并室壁瘤,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6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约3.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为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骤停除颤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黄庆恒,孙立,李兆志1983年10月至1992年1月,我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5岁。病程2~7年。有心绞痛病史者11例(78.6%)、心肌梗塞7例(50%)。移植血管29根,...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CABG围术期,对急性心肌梗死(2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困难(16例)、停体外循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7例)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后(3例)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IABP进行循环辅助. 结果 IABP辅助时间36h~7d(74.16±31.64h),住ICU时间为4~27d.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10.7%(3/28);其余患者均存活.使用IABP后舒张压从48.7±3.1mmHg升至68.0±8.8mmHg(t=4.504 ,P<0.01),平均动脉压从52.0±8.8 mmHg上升至73.0±9.5mmHg(t=6.060,P<0.01),多巴胺用量由12.8±2.6mmol/L降至8.5±1.3mmol/L(t=3.490, P<0.01).随访25例,随访时间6个月,25例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 在CABG围术期使用IABP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心功能,掌握好IABP的使用指征和时机是救治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14年2~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外科为20例75~84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11例、女9例,主要病变均为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伴左主干狭窄,其中5例患者伴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为限期手术。分析全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结果等。结果全组均采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大隐静脉吻合其他分支,平均桥血管数量为3.2支;平均手术时间3.3 h;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9.6 h;术后平均重症监护时间26.4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3 d。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期间低氧血症2例,术后因咳痰无力及误吸并发严重肺炎1例;术后明显腹胀、纳差6例,其中1例因腹胀行短期胃肠减压及完全胃肠道外营养,1例因纳差再次入院治疗;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清创缝合1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满意;胃肠功能、呼吸功能及手术耐受力为影响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恢复较为突出的因素,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