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2月,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岁(3~15岁).完全分节性半椎体30例,部分分节性半椎体9例.内固定器械包括ISOLA 16例、CD-Horizon 10例、MOSS-Miami 10例、TSRH 3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侧凸的矫正率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5年,平均2.8年,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48°,术后13°,末次随访平均13.2°,平均矫正率70.2%.矢状面Cobb's角术前平均39°,术后12.1°,末次随访12.7°,平均矫正率68.7%.所有患儿植骨融合牢固,躯干平衡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植入物折断及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曲轴现象.[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提倡早期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2.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经后路利用蛋壳技术切除半椎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临近椎体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5.5-11.3岁,平均8.4岁。均为单一的完全分节的胸腰段半椎体。取后正中切口,应用蛋壳技术切除半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临近节段固定。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站立位身高、侧凸Cobb角。结果手术时间46 h,平均4.5 h。术中出血400-800 mL,平均500 mL。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发生1枚椎弓根钉拔出,进行了二次手术调整。其他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身高平均增加(6.47±2.06)cm,侧凸Cobb角由术前(50.94±18.75)°减小到术后(18.12±6.87),°矫正率为64.4%。随访时间28-40个月,平均30个月,矫正效果满意。结论经后路利用蛋壳技术切除半椎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或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7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32例,平均年龄12.8岁(9~22岁),其中13例半椎体位于T9~L2.且其楔形底偏向腹侧,通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半椎体矫形(前后路组);其余19例单发半椎体,位置在T10~L3,且其楔形底偏向背侧,行后路切除半椎体矫形(后路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主弯矫正率和并发症.结果:前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5.4h,平均失血量580ml;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3h,平均失血量470ml,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路组和后路组平均术后矫正率分别为64.1%和63.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1~37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矫正度数均无明显丢失.并发症均较少.结论:胸腰段孤立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有效的.术前认真检查判定半椎体楔形底的位置、结构,合理地选择入路,术中谨慎操作能保证半椎体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12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病例均行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术。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脊柱侧凸Cobb角由42.5°±6.7°纠正到16.2°±3.2°,纠正率64.7%。5例明显后凸的Cobb角由33.5°±5.2°纠正到13.3°±5.6°,纠正率53.2%。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分别为15.6°±5.8°和14.2°±3.3°,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是早期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术式,能够通过较短节段的融合获得满意的矫正,并且对小儿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8~13岁,平均11.2岁。其中形成缺陷2例,分节缺陷6例,混合型6例。半椎体位于T53例,T2、T8、T10、T11、L1、L4各1例。胸弯12例,胸腰弯2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63°~95°,平均72.1°。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8例,胸腰段后凸4例。一期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及分节不全松解;二期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维矫形固定。前后路手术均植骨,平均截骨5.5个节段。结果一期前路术后冠状面Cobb角48°~60°,平均51.5°;矫正率19.6%~37.8%,平均28.6%。二期术后冠状面Cobb角5°~45°,平均30.5°;矫正率52.6%~87.5%,平均62.5%。8例存在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的患者均恢复生理性后凸,4例胸腰段后凸患者3例达到矢状面矫正。全部病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2.1个月。无断钉、断棒及明显的矫正度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发生并发症2例,椎弓根钉帽松动1例,T1神经根激惹1例。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分节不全松解,二期后路矫形固定及前后路植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能够达到较满意的矫形效果,适合于8~12岁的青春期前患者。  相似文献   

6.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3年6月,对11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男5例,女6例,年龄2.5~23岁,平均15.4岁。单个半椎体7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3、T4、T6、T9)4例、胸腰段(T11 1例、T12 1例、L1 2例)4例、腰段(L3 1例、L4 2例)3例。术前侧凸Cobb 角为44°~82°,平均60.5°;伴后凸畸形3例,Cobb角分别为13°(L4)、27°(L3)和48°(L1)。躯干偏移4~36.7mm,平均21.2mm。内固定使用CD2例,中华长城2例,SYNERGY1例,TSRH6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85min;术中出血平均850ml。长节段固定9例;短节段单侧固定1例,短节段双侧固定1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10个月。固定融合节段为2~11个椎体,平均8.4个。侧凸Cobb角为0°~24°,平均18.7°,平均矫正率为69.1%;3例伴后凸畸形患者,后凸Cobb角分别为-11°、-8°和0°。术后躯干偏移0~16.3mm,平均为6.2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术中并发症包括椎弓根或椎板骨折2例;1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及脊柱轻度不稳定。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14例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2.5~14.4岁,平均7.4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7例,腰椎7例。[结果]手术时间2~7 h,平均4.7h,术中出血量150~2 500 m l,平均560 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46.2°矫正到17.3°,平均矫正率62.6%,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48.3°矫正至术后16.2°,平均矫正率68.7%。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平均21.7°,丢失4.4°,矢状面Cobb's角平均18.7°,丢失2.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中术后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8.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mm矫正至11.46mm,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9.
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1.5~18岁,平均11.3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8例、腰椎10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内固定器械包括CDH2例、TSRH2例、ISOLA8例、Moss-Miami6例。其中4例使用Meshcage椎间支撑融合。结果手术时间2.5~8.0h,平均5.5h;术中出血量150~2000ml,平均918ml,平均输血量850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7个椎体。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2.11°矫正至14.25°,平均矫正率66.4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49.30°矫正至14.12°,平均矫正率69.98%;顶椎偏移由术前26.94mm矫正至11.06mm。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19.39°,丢失5.14°;矢状面Cobb角平均14.80°,无明显丢失。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椎弓根切割需翻修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至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10.
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脊柱侧凸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Ⅰ型包括半椎体(完全性)和楔形椎体(部分性),其中半椎体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引起的椎体畸形。这种椎体畸形可导致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等,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并存,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根据与脊柱的关系可以分为嵌合的或非嵌合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三维矫正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最上达T2椎弓根水平,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进行矫正,治疗17例脊柱侧凸患者.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脊髓功能障碍,术后Cobb 角为5°~38°,平均矫正率73.06%.矢状面后凸角度(T1~12)5°~41°(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角度丢失率≤6%,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根据三维矫正原理设计的适合国人不同年龄脊柱结构的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mm(5~35 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 h(3.2~4.3 h),平均失血量865ml (660~1070 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 mm(0~11 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 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侧凸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后路器械矫正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6 2例患者采用后路器械矫正脊柱侧凸 ,其中采用三维器械矫正 17例 ,术前额状面Cobb角 4 0°~ 10 5°,平均 6 4 8° ;一维或二维器械矫正4 5例 ,术前额状面Cobb角 4 5°~ 110° ,平均 70 1°。 2 8例严重脊椎侧凸患者加用全脊柱截骨。结果 三维器械矫正组术后Cobb角矫正至 5°~ 4 6° ,平均 36 4°,平均矫正率 5 6 2 % ;一维或二维器械矫正组术后Cobb角矫正至 10°~ 6 0° ,平均 35 3°,平均矫正率 5 0 3% ,与三维矫正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χ2=0 0 36 ,P >0 0 5 )。本组只有 1例出现可逆性神经根擦伤 ,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三维矫正组术后矫正角度丢失较少 ,而一维或二维矫正组角度丢失较多。结论 三维脊柱矫正器械矫正脊柱侧凸效果良好 ,术后矫正角度丢失较少 ;传统的哈氏棒及L棒技术因其价廉仍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但需注意角度丢失的问题。严重脊柱侧凸的矫正需行脊柱截骨术 ,诱发电位的监测对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治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脊柱侧凸矫治术中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矫治,其中男12例,女28例。根据Lenke分型,Ⅰ型1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Ⅴ型7例,Ⅵ型10例。与同期54例应用胸椎弓根、椎板钩联合腰椎弓根螺钉的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2组主侧凸冠状面矫正率、代偿侧凸自动矫正率、躯干平衡指标及矫正度丢失来评价其疗效。并对其中侧凸类型、节段完全一致的10例LenkeⅠ型患者的远端融合节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主侧凸冠状面平均Cobb角62.4°,代偿侧凸33.7°,术后矫正率与自发矫正率分别为71.2%与65.4%,优于对照组的59.6%与60.2%,术后矢状面矫正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随访中矫正度丢失平均1.9,°亦优于对照组的3.3°。远端融合节段比对照组平均节约1.2个。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掌握脊柱侧凸椎弓根解剖变化(尤其在胸椎),辅助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功能监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能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及较少的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李程  张立 《临床骨科杂志》2005,8(5):403-404
目的探讨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11例,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前Cobb角平均56.3°,术后平均14.6°。身高平均增加6cm。患儿在术后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疗效满意,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Yu Y  Chen WJ  Qiu Y  Wang B  Qian BP  Zhu ZZ  Zhu F  Sun X  Ma WW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3):985-988
目的 评估单一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全切除术治疗儿童半椎体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单一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全切除术治疗的27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1.3~10.0岁,平均5.5岁.半椎体位于胸椎12例,位于腰椎1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评价术后矫形效果及随访失代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6 h,平均4 h;术中出血300~2200 ml,平均750 ml.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4.4个椎体.随访12-34个月,平均16个月.主弯Cobb角均值术前40.0°,术后12.6°,末次随访15.2°.局部侧凸Cobb角均值术前35.6°,术后11.6°,末次随访12.1°.顶椎偏移均值术前16.5 mm,术后7.5 mm,末次随访7.6 mm.半椎体位于胸椎者局部后凸Cobb角均值术前26.4°,术后14.6°,末次随访15.5°.半椎体位于腰椎者局部后凸Cobb角均值术前11.2°,术后3.9°,末次随访4.8°.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2例(各1枚)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需翻修和1例术后骨盆倾斜者,无术后神经损害病例.结论 单一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伞切除术可同时矫正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近期随访无丢失.并且此手术适用于儿童中胸、下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17.
伴有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腰椎侧凸畸形角度平均31°,术前 JOA评分平均11分,均采用腰椎后路一期减压、矫形、内固定、融合治疗。结果 3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5年,矫正角度平均13°。矫正角度丧失1°-5°,平均3°。截骨融合率100%。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伴有腰椎侧凸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经椎弓根固定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1~15岁,平均13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经6~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66°,术后平均22°,平均矫正率为67.8%;顶椎移位术前平均4.16 cm,术后平均1.28 cm,平均矫正54.8%;旋转畸形(Nash~Moe法)术前为Ⅰ~Ⅲ度,平均矫正Ⅰ度。身高平均增加8 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浅表感染1例经清洁换药后痊愈。术后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三维矫正能力,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固定节段椎弓根平面术前CT扫描有助于选择好进针点、方向及深度,便于椎弓根螺钉安全准确植入;精心准备植骨床、充足的植骨材料、熟练的三维矫正技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前路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经椎板螺钉固定选择性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经椎板螺钉固定后外侧植骨术选择性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2例,其中Ⅰ度14例,Ⅱ度8例;L4/L516例,L5/S16例。患者均表现为腰部疼痛,ODI平均为46.5%。MRI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滑脱率平均22.3%,腰椎Cobb角平均-8.3°,滑移角平均5.5°。结果随访平均29.3个月,3个月时患者疼痛消失,ODI平均为6.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X线片见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未发生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滑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即刻滑脱率平均8.5%,椎间高度恢复,滑脱角术后为0°,术后腰椎Cobb角平均-18.4°。1例术中出现下腔静脉撕裂,余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男性交感链损伤、腹壁疝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不伴有明显椎管狭窄的退变性滑脱症经前路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经椎板螺钉固定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植骨融合率和滑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板下钢丝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本组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5岁(9-21)岁。患者术前诊断均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且均为首次手术。本文对所有患者的侧凸类型、严重程度、固定椎体的数量、钢丝固定的椎体水平、术后神经学并发症以及术中脊髓监测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评估。所有患者的椎板下钢丝均在矫正操作之前进行。结果总计放置了76根钢丝,75%(n=57)位于胸椎,20%(n=15)位于胸腰段,5%(n=4)位于腰椎。术中脊髓监测未发现明显的改变。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唤醒试验。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未发现有神经学并发症。结论尽管脊柱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复杂,椎板下穿钢丝的技术在无神经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还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