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属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传播。只有从文明这一宏大视野出发,才能从根本上看清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空间区域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文化现象的真正意义。从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些文化传播现象中总结规律,可以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重要参考,从而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警惕“中国文化失语症”下的汉英文化交际“单行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基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文化作为目的语文化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许多中国人却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本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明显。这就使得汉英文化交际这条本应来往通畅的道路,成为了一条"单行道"。这无疑是汉英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是跨文化交际中应该警惕的。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年来的传统文化研究亦非常火热,大有方兴未艾之势。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这期间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尤以对钱穆等"国学大师"的盲目崇拜为代表,将中国专制时代的文化奉为至宝,缺乏起码的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甚至激发了社会上的"文化民族主义"。本文即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4.
李艳荣 《科技信息》2011,(29):I0006-I0006
大学英语教育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过度导入使之忽视母语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缺陷,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性,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改变现状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透视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大学英语写作中常常存在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使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本文从词汇、句型以及语篇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服饰中以"鱼"纹和"鱼饰"为装饰的服饰文化价值.探讨中国民族服饰中的"鱼"纹样的吉祥寓意以及"鱼"文化在服饰中的象征意义.指出服饰中喜闻乐见的"鱼"所蕴含的生殖崇拜特征,祖灵崇拜"以衣寓裔"、认祖归宗的寻根意识和长辈们望子成龙的祈盼和祝福.是人们对平安康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心理追求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7.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对另一方民族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想当然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或强加到所学语言上去,这是产生交际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词汇内涵、文化习俗、价值体系和思维定式四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学者 ,在进行民族文化的研究时 ,首先是调查它 ,弄清楚它的文化现象 ,然后来解释它 ,在这个解释中 ,要注重本土解释。重视本土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使我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 ,尽量做到研究的客观性 ,获得客观的资料 ,尽量克服本民族文化或其他一些文化观念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偏见和影响 ;做本土解释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9.
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基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关于"法"的学说中.在此对佛教中的这一基本概念进行专门研究,探讨了佛教在不同时期对"法"的基本解释,特别分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一些影响较大的流派关于"法"的类别划分的主要理论,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佛教思想体系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根据对北京"上访村"为时一个月的调查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形成上访文化。这种畸形的上访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产生了严重危害,文章试从中国人厌讼观的历史文化社会诱因和制度缺憾引发的诱致性非制度参与的政治诱因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便为政府解决上访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语言则是将各种文化具体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两者密不可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不仅仅是承担者词语的转换工作,还承担着发扬文化,促进双方沟通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跨文化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作用。该文以中日翻译实例为基础,考察了在中日文化翻译中文化输出过程里的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生殖崇拜是稻作文化民族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白族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在其稻作文化中,同样普遍存在着大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女阴、男根生殖崇拜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些特殊的文化现象的概括论述,对这些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试作探讨分析.冀望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翻译界对于翻译学的建立及发展前景存在着一些消极争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及中国特色的译学研究具有的局限性这两个角度出发,阐释了作者对翻译学的建立,发展及前景的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并指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学在中国已经确立,并将在跨文化交际及促进文化全球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杨志强教授的访谈,探讨了"古苗疆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族群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国家化"和汉族移民文化的普遍影响、"跨民族"/"跨族群"的地域文化整体性、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族界化"现象等问题;对"古苗疆走廊"沿线周边地区的各民族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共生"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若干回顾,并对今后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这一问题触及到一些基本理念:大学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文化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影响?笔者从大学发展史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认为近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形成"两种文化";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走向整合是现代化运动发展的一种文化需求,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现代大学文化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修复、整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这也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强项、优势是人文文化;弱项、不足是科学.因此在大学里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仅要扬长(人文)补短(科学),更要注重二者的互补融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更应注意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一些洋节日在高校校园里盛行这一现象,探析其形成原因,结合我国新增加的中国传统节日,提出要正确看待高校校园"洋节热"现象,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形式,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点缀.  相似文献   

18.
仲崇伟 《科技信息》2012,(32):I0081-I0081
授受表达是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翻译日语的授受表达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语言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汉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一语言现象除了了解这一表达的词汇及语法含意外,还应该从文化层面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拟从文化视点着手探讨日语授受表达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洛阳市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工业区、混合区、老城区三大新旧城区。这三大城区界限分明,规模大致相等,由西向东,并排而立,俨然是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三类经济文化区的缩影。这在全国城市中是不多见的现象。同时,由于洛阳工业区的重要地位(“一五”中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最密集地区之一)和洛阳在传统城市中的特殊性(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使洛阳市成为研究中国经济文化现代化规律的一个难得的样板城市。本文对洛阳现代经济文化形态研究的意义、方法、内容、步骤和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