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给与CT的安装验收及维护提出良好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在安装,验收,维护三个阶段的各方面进行周密的考察研究以提供出最适于CT的管理措施。结果CT机的安装对机房设计,电源设施,安装时的设备调试,设备验收维护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结论通过考察研究给CT的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已能够更好地提高CT机的使用效率与寿命。  相似文献   

2.
陈涛  刘建平 《家庭用药》2014,(12):24-24
俗称的“派特”(PET—CT),是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的缩写,即是由PET和CT整合后形成的一种融合型医学影像诊断装置。2002年面世并开始进入临床使用的PET—CT,作为一种全新的融合医学影像诊断装置,在PET上加入了之前就已被广泛了解的CT影像装置,将PET代谢影像清晰地融合在CT解剖影像上,从而使PET代谢诊断的高灵敏性与CT诊断的清晰解剖定位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3.
陈平康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78-679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CT等影像诊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保障医院正常医疗需要,CT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加强对CT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尽量避免设备的损坏和故障出现。本文根据笔者十多年维修CT的经验,在介绍CT机的基本结构、故障分类基础上,总结了CT故障基本依据和常用方法,并就一些常见故障维修做了举例,以供CT维修问题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牙科用小视野锥形束CT全称为牙科.头颈部用小视野锥形束X线CT装置。该装置是日本的新井教授于1997年根据医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开发研制出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口腔科的锥形束CT机[1],它具有体积小、辐射剂量小(约为大医学CT的1/40)、扫描范围灵活、扫描时间短(约12~24s)、图像精度高、等比显示所摄物体等优点[2]。这种牙科锥形束CT目前的分辨率达0.125mm,为观察复杂精细的头颈部硬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延长螺旋CT球管曝光时间寿命的措施。方法对螺旋CT球管的维护与保养进行总结,分析延长CT球管曝光时间寿命的措施。结果球管在经加强管理,科学使用后,曝光时间显著延长,可达100万圈次。结论精心维护,定时检修、维修,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可有效使CT球管的使用寿命延长,不仅使医疗质量得到保证,并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医用内窥镜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已普遍使用,但对其清洗、消毒、干燥及维护装置却未能配套。为此,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了“EM—1型内窥镜维护装置”,并在日前通过了专家的技术鉴定。 内窥镜维护装置经上海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等试用表明,该产品具有对镜内管路进行清洗、消毒、干燥等多种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减轻或消除双上肢均不能上举患者胸腹部CT扫描图像中的伪影的办法,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选取双上肢均不能上举行胸腹部CT扫描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双上肢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20例使用自制简易装置固定双上肢,用相同的扫描条件进行胸腹部CT扫描。结果使用自制简易装置后的CT图像伪影明显减轻或者消失。结论对双上肢不能上举患者做胸腹部CT扫描时,在常规扫描参数下,通过使用自制简易装置改变双上肢的位置,即可减少或者消除伪影。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已从第一代发展至今天,这是一个不断缩短扫描时间、优化数据采集、提高图像质量的过程。作为大型医疗设备,从综合技术和经济效益诸方面来看,CT机都是医院的骨干设备,直接关系着医院的诊疗质量及经济效益。故针对它的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笔者工作中遇到的2次难处理的螺旋CT故障维修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CT机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运行效率,体现出更大的价值,提出了加强对CT机的保养、维护与维修的建议。文章在探讨CT机常规保养方法基础上,对机械部位、电气控制部位、CT管球的维修方法进行分别探究。希望与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分享经验,促使CT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CT机正确的日常操作维护 CT机在使用时必须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按照顺序启动和关闭机器。CT机每天正常扫描前必须进行X线球管预热,这是关系X线球管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每天早上开机后要进行空气校准和X线球管训练。空气校准的目的是校正探测器及前置放大器的工作点,而训练  相似文献   

11.
《医药世界》2001,(7):45-46
沈阳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CT产品——东大阿尔派全身CT扫描装置CT——C2000于1998年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同类产品领域的空白。1999年,东大阿尔派又成功开发出了新一代螺旋CT扫描机,再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在国内普通CT市场上,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迅速上升至50%,成为国内市场占有量最大的CT品牌,GE、东芝、岛津、日立、西门子、皮克等大型跨国公司在该市场的占有率,由过去的100%,下降至不足50%。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的普及应用,CT机的应用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保证CT设备的诊断质量,发挥卫生资源综合效益。根据卫生部第43号部长令及其他有关规定,我们对全省的CT机定期进行应用质量检测。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是CT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下面根据上一周期检测结果对CT机的空间分辨率讲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二年来应用CT摄影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瘤10例,现报道如下。一、头面部CT检查成像原理:我院使用日本日立公司制W4/40型第三代全身CT扫描机,头面部CT检查时X线管沿着头部成180度旋转,同时发出放射线束,从多个方面对准选定的断层进行照射,经过探测器的扫描装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配置mini-PACS的可行性及其工作流程。方法使用中文影像工作站将科室现有的普通CT、螺旋CT和MRI通过局域网连接。结果通过mini-PACS可以实现登记录入,图像数据采集和存储传输,报告文档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结论基层医院配置mini-PACS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强,应用方便,易于维护,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金锋 《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21-12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2月至2007年9月,应用CT定位应用改良式微创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8例进行总结。结果58例中出院时存活47例,19例意识清醒,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21例意识清醒,但留有肢体转偏瘫或部分失语,生活部分自理 7例生活不能自理 死亡11例。结论CT定位应用改良式微创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易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不断提高头颅CT扫描技术,现将我院自引进CT装置试机应用以来所检查的病例初步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我院自1984年11月引进日本日立厂生产的CT-HSF型第二代头颅CT机试机应用,现将资料较全的250例进行讨论。其中男性166人,女性84人。年龄:3~81岁。采用H-SF型第二代头颅CT扫描机,其特点是使用20只单排探测器,扫描时间75秒。全部病例均先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CT装置的临床应用,脑卒中病人能得到及时的定性诊断,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兹将我院急症科1995年10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312例脑卒中患者急诊CT检查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陈静  郭晓山  胡睿  姚灵 《贵州医药》2011,35(1):61-63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由于其高密度分辨率及断层扫描方式,被认为是目前显示肺部病变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曝光剂量高于X线平片10~100倍。随着CT应用的日益广泛,关于辐射剂量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如何利用较低的扫描剂量且能达到诊断要求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丽君  白人驹 《天津医药》1989,17(11):681-682
本文报告5例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的 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论述 CT 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材料与方法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60岁(平均53岁)。CT 检查装置为东芝 TCT-80A,扫描时间4.5秒。检查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层厚10mm、间隔10mm,胆囊区则行2mm 或5mm 连续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立体定位导引装置的准确性及对肺部结节或肿块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94例患者均在螺旋CT立体定位激光导引下行穿刺活检。其诊断结果与跟踪随访及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63例一次进针即刺中目标(一针成功率 67.02%)。89例取得了具有诊断价值的组织、细胞学标本或涂片,活检成功率97.87%。91例行穿刺活检诊断中的75例与其获得随访的最终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6.15%,诊断敏感性95.9%,特异性100%。结论螺旋CT立体定位是一种超选择性导引装置,能有效地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肺部局限性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