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学镀Ni-P合金的化学腐蚀磨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在无润滑磨损条件下的化学腐蚀磨损机理,探讨了化学镀Ni-P合金作为钻杆耐腐蚀磨损功能性镀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在无润滑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剥层磨损,并们随少量磨粒磨损,在无泣滑磨损状态下,化学镀Ni-P合金不适合作为G105钢抵抗化学腐蚀磨损的功能性镀层。  相似文献   

2.
复合冲击磨损条件下高锰钢的腐蚀磨损行为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的冲击腐蚀磨损试验装置,研究了湿磨弱酸性锡矿浆体系中高锰钢在静态、充氧、搅拌和冲击等复合条件下的腐蚀磨损行为,并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腐蚀、磨损和腐蚀磨损中交互作用各分量的相对比率.结果表明:充氧和搅拌促进了氧在高锰钢表面的传质过程,使腐蚀率较静态分别增加了1.05和2.04倍;高锰钢的累积质量损失、表面显微硬度和腐蚀磨损交互作用均随着冲击功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冲击功下,高锰钢的腐蚀增量比静态腐蚀率高15.15~25.54倍,腐蚀磨损交互作用所占比率为12.07%~26.69%,表明磨损与腐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在冲击功为1J时,交互作用以磨损促进腐蚀为主;在冲击功为2~4J时,交互作用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无润滑磨损条件下, G105钢及其化学镀Ni-P合金在空气和氮气中的化学腐蚀磨损行为. 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磨损速度随载荷、滑动速度增大而增大,磨擦系数随之降低.气体介质中的氧含量对G105钢影响较大.在无润滑磨损条件下,化学镀Ni-P合金不适合作为G105钢抵抗化学腐蚀磨损的表面改性镀层.  相似文献   

4.
不锈钢与高碳钢的冲刷腐蚀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自行研制的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磨损试验机,对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1Cr18Ni9Ti(18-8)不锈钢及耐磨性较好的高碳钢(T8)的耐冲刷腐蚀磨损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机配有电化学测试系统,可有效分离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磨损工况下的各损伤分量,如纯磨损分量、纯腐蚀分量以及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便于深入研究冲刷腐蚀磨损工况下材料的损伤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居主导地位,改变冲刷腐蚀条件尽管使各损伤分量的相对比例有所改变,但耐蚀性较好的18 8不锈钢总具有较低的损伤;18-8不锈钢和T8钢的冲刷腐蚀磨损率在冲蚀角度为45°时均出现极大值,主要原因为材料在此角度下的磨损达到最大值,并且由此产生的交互作用也达到最大值,因此在这一角度使用的材料应注重提高其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脉冲化学镀与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脉冲化学镀与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的原子分布函数及晶化过程,得出了两种非晶态合金铁微观结构信息(平均原子间距,相应配位原子数和短程有序畸)及各特征温度的晶化激活能。  相似文献   

6.
水轮机过流部件材料的冲蚀磨损腐蚀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含沙水域水电站水轮机过流部件的4种典型材料(55钢、20SiMn、1Cr18Ni9Ti和0Cr13Ni5Mo)在冲蚀磨损过程中的电化学腐蚀及冲蚀磨损性能研究,区分出纯磨损、纯腐蚀、磨损对腐蚀的促进分量及腐蚀对磨损的促进分量在材料失效过程中各自所占的比例,考查了试验材料的冲蚀磨损特性以及磨损与腐蚀间的交互作用,分析了失效机制,结果表明:材料的冲蚀磨损质量损失率随冲蚀速度和浆料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冲蚀角在0°~45°范围内变化时,冲蚀磨损质量损失率随冲蚀角增大而增大,当冲蚀角超过45°后,质量损失率随冲蚀角增大而减小;在多泥沙冲蚀磨损条件下,材料纯磨损的质量损失占总质量损失的62%~92%,是材料破坏的主要方式,腐蚀是次要的;磨损对腐蚀的促进作用随冲蚀强度的增大而加强,其对材料流失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1Cr13不锈钢微动腐蚀中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微动腐蚀系统研究1Cr13在NaCl溶液中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实验发现阴极保护不能完全抑制1Cr13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的腐蚀,同时又考虑到液体润滑作用与交互作用对微动腐蚀质量损失的影响效果相反,应该将其区分开来,建议用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来定量化评价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Ni P化学镀层经过热处理后 ,镀层硬度、耐蚀性、耐磨性得到提高。在Ni P化学镀的基础上 ,加入元素Co和SiC微粒 ,形成Ni Co P SiC复合镀层 ,经过 10 0~ 6 0 0℃回火后 ,与Ni P镀层相比 ,复合镀层表现出高硬度、高温耐磨性变化趋势小的特点 ,尤其经过 30 0℃回火后 ,复合镀层表现出最佳的耐高温腐蚀磨损性  相似文献   

9.
水电工程中不锈钢材料冲蚀磨损与腐蚀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轮机目前应用较多的不锈钢材料在冲蚀磨损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及抗冲蚀磨损性能的研究,区分出了纯磨损、纯腐蚀、磨损对腐蚀的促进分量,及其腐蚀对磨损的促进分量等在材料失效过程中各占的比例。考察了试验材料的抗冲蚀磨损特性及其磨损与腐蚀间的交互作用,并对其失效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蚀速度下,0Cr13Ni5Mo不锈钢的冲蚀磨损失重率小于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试验材料在冲蚀磨损总失重率中,纯磨损率是占主要的;随着冲蚀速度的增加,磨损对腐蚀的促进作用也增加,同时也加强了腐蚀对磨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紫铜为基体,采用化学镀制备了非晶态Ni-P,Ni-Sn-P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对镀层的结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通过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开路电位监测及室内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两种镀层在pH=5.5,w_(NaCl)=3.5%,以及pH=5.5,wS=20%的土壤介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非晶态Ni-P及Ni-Sn-P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是裸铜的4.5%和1.2%,两种镀层在酸性腐蚀介质中具有比金属铜更好的耐蚀性,并且化学镀Ni-Sn-P镀层耐蚀性优于Ni-P镀层.两种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均负于铜.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高磷Ni-P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高磷化学镀镍层并研究其表面形貌;讨论了其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摩擦磨损性能,且与45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P镀层的耐磨性明显优于45钢,且经500℃热处理后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可作为耐磨性镀层.在此基础上对化学镀Ni-P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200℃热处理后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500℃热处理后表现为磨料磨损和粘着磨损共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Ni-p合金化学镀及其它处理工艺改善摩擦件的抗腐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i-p合金化学镀能大幅度提高45钢在NaCl水溶液中的抗腐蚀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学复合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透射电镜等方法和手段对SiC/Ni-P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成分梯度分布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化学镀镍工艺及防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稀土元素存在条件下 ,钢铁表面进行化学镀Ni-P合金时其镀液成分对镀层的影响 ,检验了镀层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 :用最佳工艺镀得的镀层较厚 ,耐腐蚀性能较好 ,镀层光亮、致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无润滑磨损条件下,G105钢及其化学镀Ni—P合金在空气和氮气中的化学腐蚀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磨损速度随载荷、滑动速度增大而增大,磨擦系数随之降低.气体介质中的氧含量对G105钢影响较大.在无润滑磨损条件下,化学镀Ni—P合金不适合作为G105钢抵抗化学腐蚀磨损的表面改性镀层.  相似文献   

16.
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非晶态Ni—W—P合金及其相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非晶态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及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是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状或胞状突起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镀层结构由非晶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晶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50~38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Ti-6Al-4V合全化学镀Ni-P合金后,在氩气中经1123K扩散0.5—7h试样的相组成、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渗层组织共分五层,其中最外层是由Ni_5P_2、Ni_3P和Ti_(1.7)P三种磷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分布在Ni_3Ti基体上的复相组织,硬度高达HK900。 磨损试验在Skoda-Savin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6Al-4V经镀渗Ni-P后,从根本上消除了钛及钛合金在磨损过程中的粘着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