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抗虫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为供体,以8个品种玉米为受体,进行外源DNA直接导入,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植株,通过对抗性植株的初步分子鉴定,证实外源CpTI基因存在并整合入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影响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是一种使外源DNA转移到目的植株的天然系统,通过植物表达载体上DNA的加工与转移将外源DNA转运到植物细胞中的转基因方法.介绍了该方法在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转基因受体、外源基因供体、共培养条件、植物培养基的成分和外植体培养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是一种使外源DNA转移到目的植株的天然系统,通过植物表达载体上DNA的加工与转移将外源DNA转运到植物细胞中的转基因方法.介绍了该方法在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转基因受体、外源基因供体、共培养条件、植物培养基的成分和外植体培养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将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重组于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n438,得到重组质粒pBin438PSY.用冻融法将其导入农杆菌EHA101中,采用叶盘法转化人参愈伤组织,经诱导与筛选,获得了潮霉素抗性植株。提取抗性植株总DNA,通过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筛选出了整合有外源基因的抗性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在人参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矿区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以玉米为供试植物,矿区退化土壤为供试基质,对盆栽玉米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CaCl2(5,10,20,40,80mmol/L),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矿区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矿区退化土壤上生长的玉米施加适当含量的外源钙,可显著提高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当施入CaCl2浓度小于20mmol/L时,玉米氮磷钾累积量随外源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用浓度为20mmol/L的CaCl2处理显著提高了苗期玉米的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叶色值(SPAD),玉米地上部分和根系部分氮磷钾累积量与其它处理差异性显著;当施入CaCl2浓度大于40mmol/L时,玉米氮磷钾累积量随着外源钙含量增加而降低;用浓度为80mmol/L的CaCl2处理抑制了玉米的生长,高含量的钙破坏了玉米离子动态平衡,对苗期玉米生长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核苷酸转移酶(nucleotidyl transferase protein,NTP)能够对RNA 3'末端进行修饰,从而影响其稳定性.通过分析玉米NTP蛋白家族的结构域与拟南芥、水稻中NTP蛋白进化的关系,发现玉米中含有24种NTP基因,并且玉米、拟南芥和水稻3种植物中的NTP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与保守性.对玉米NTP基因启动子上游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玉米NTP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多个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启动子元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在高盐、干旱、植物激素脱落酸的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玉米NTP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发现,玉米NTP基因能被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实验表明玉米NTP基因与非生物胁迫相关,且可能参与了植株抵抗逆境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YBR Green为荧光染料,通过携带双基因GFP和IL-24的质粒标准品绘制双标准曲线,并以绝对定量的方法检测GFP在稳定细胞株Hela-GFP基因组中的整合拷贝数。结果证实,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外源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整合拷贝数。从而建立起一种高效且廉价的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的通用方法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海水小球藻外源基因转化系统,使外源植酸酶基因在海水小球藻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利用电激法将植酸酶基因与海水小球藻细胞共转化;利用含G418的抗性平板筛选抗性藻株,并对所获得的抗性藻株依次进行PCR检测、Southern杂交分析和植酸酶活性与性质的检测.经过转化处理的微藻细胞在含G418的抗性平板上培养3周后,每个平板有10~30个抗性藻株长出;在这些抗性藻株中,PCR检测的阳性率为40.16%;Southern杂交分析和植酸酶活性检测证明,植酸酶外源基因已经在小球藻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植酸酶外源基因在海水小球藻细胞内被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玉米砂培试验,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镉对玉米进行处理,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能否作为重金属镉生物有效性的指示植物,结果表明,镉对玉米的毒害受到时间和镉质量浓度双重因子的制约,从表现上看镉毒害症状很少,但镉对玉米的毒害随着在植株体内的积累逐步显现出来。苗期及营养生长前期镉对玉米的毒性临界点质量浓度为1.0 mg/L左右,严重毒害质量浓度为5.0 mg/L。同时还发现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比其它生理指标明显,因此脯氨酸可以作为某些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同期抗逆性指标。由于玉米对镉胁迫的忍受能力比较强,作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植物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高效瞬时表达,本实验对比研究了常用转染方法转染CHO细胞的效果,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优化了在本实验条件下转染效果较好的Lipofectine转染方法。获得了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高效瞬时表达结果,为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研究制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非晶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非晶化玉米淀粉制备工艺及表征其结构,以低温行星式球磨机研磨玉米淀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相对结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和最优化,结果表明:非晶化玉米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球磨时间为2.35h,球磨机转速为482r/min,球料比为5.68:1,此时相对结晶度为1.91%.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分析球磨后的非晶化淀粉并没有新的基团产生,表征有序结构的1047cm-1特征峰消失,而表征无序结构的1018cm-1特征峰的峰形变宽.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结果表明,原玉米淀粉中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已解旋为非晶化玉米淀粉中的单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基因克隆在玉米胚乳淀粉生物合成上的应用;着重介绍在生物合成过程中酸催化底物的形成、链伸长、分支点的插入和修剪作用;同时介绍了以下由基因编码的各种酶及其作用:淀粉合成酶( 即SS,下同) ,淀粉分支酶( 即SBE,下同) ,ADP- GLC 焦磷酸化酶( 即AGP,下同) ,和淀粉脱支酶( 即DBE,下同) ;并对玉米特定功能的结构的生物合成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镉污染土壤的菌根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分别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diaphanum和Glomus mosseae接种于镉污染土壤中,研究两种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接种Glomus diaphanum菌根使玉米的生物量增加了5.79倍,地上部镉含量降低了53.9%,地上部磷含量增加了4.6倍.菌丝侵染使植物将镉滞留在根部,抑制了镉向地上部的转移.其中,接种Glomus diaphanum菌显著于接种Glomus mosseae菌.因此,在镉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中,接种Glomus diaphanum菌有助于抑制重金属迁移.  相似文献   

14.
Hg2+、Cd2+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金属汞、镉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各种植物尤其对农作物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室内砂培实验,研究汞、镉胁迫下玉米的生理生态变化,其中包括叶绿素、根系还原酶、游离脯氨酸等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Hg2+、Cd2+对玉米的胁迫均是时间和质量浓度的双重因子:在低质量浓度、短时间内,叶绿素、根系还原酶及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均有上升趋势,被认为是对汞、镉离子的一种应激反应,汞、镉离子的最大应激质量浓度分别为0.5mg/L和1.0mg/L。玉米受Cd2+的毒害比Hg2+敏感,但玉米对Cd2+的忍耐性强于对Hg2+的忍耐性;其中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褐斑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中后期褐斑病在病株率为31%~34%的地块中,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在病株率为45.2%~84.6%的地块中,空间分布均为均匀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若想得到精确的调查结果,在病株率达到5%左右时,大约需要调查32...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褐斑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中后期褐斑病在病株率为31%~34%的地块中,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在病株率为45.2%~84.6%的地块中,空间分布均为均匀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若想得到精确的调查结果,在病株率达到5%左右时,大约需要调查325个样本;在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大约需要调查160个样本。  相似文献   

17.
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通过对几个选煤厂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搅拌速度、PAM的用量、PAM的分子量、煤泥水的浓度及表面ζ电位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泥水浓度不超过80 g/L时,按照PAM与干煤泥质量比为1∶10000加入PAM,进行搅拌速度为300-400 r/min的搅拌实验效果最好,并结合降低ζ电位的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煤泥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茎注射氮素在玉米籽粒形成中的分布。对两组缺乏氮素植株进行实验,一组茎注入氮素,另一组用15N NO3处理土壤;并分别进行15氮跟踪,观察玉米繁殖器官中的氮素分布。6天后发现茎注入与根系吸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9.
接种菌根对充填复垦土壤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将菌根真菌接种于复垦土壤中 ,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植株的生物量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增大 ;与非菌根植物相比 ,接种菌根真菌的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 ,而向地上部运移的 Na较少 ,抑制了植株积累过量的 Na盐 ;植株生物量及其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 ,接种菌根真菌后 ,覆土少的 (覆 5 cm厚的土壤于 1 0 cm厚的粉煤灰上 )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 (覆1 0 cm厚的土壤于 5 cm厚的粉煤灰上 )的 ,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产量降低的潜力 ,其对粉煤灰充填复垦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可以节约复垦费  相似文献   

20.
茎注射氮素在玉米籽粒形成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茎注射氮素在玉米籽粒形成中的分布。对两组缺乏氮素植株进行实验,一组茎注入氮素,另一组用^N—N03处理土壤;并分别进行15氮跟踪,观察玉米繁殖器官中的氮素分布。6天后发现茎注入与根系吸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