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测定15例住院烧伤病人睡眠及静息状态下静息能耗的变化,比较各种营养计算公式与实际测定之间的差异,及应用测定REE指导临床烧伤病人的营养与代谢支持,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本研究以16岁以上烧伤面积大于10%的成年烧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于伤后...  相似文献   

2.
烧伤早期肠道营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60年代末,自静脉高价营养实施以来,静脉营养应用于严重烧伤病人一直受到重视;中心静脉营养的应用,应该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可是,在20多年实践中,中心静脉营养带来了“置管”、“代谢”、“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近几年来,随着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以及...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近5年来我院救治的200余例严重烧伤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心得体会。文章强调肠外营养对于严重烧伤病人支持治疗的重要性;根据烧伤病人创面存在的特点,认为营养支持的途径主要是外周静脉的穿刺或置管;提出经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主要问题是感染...  相似文献   

4.
颜洪  吕盛  刘文  汪仕良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2):1589-1591
目的 通过比较烧伤病人早期肠内喂养含MCT/LCT与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烧伤后高代谢的不同影响 ,探讨MCT/LCT改善烧伤后代谢状态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 3 0例TBSA >3 0 %的烧伤病人 ,并随机分为两组 ,一为Fresubin75 0MCT组 (F组 ) ,即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 0MCT ;另一组为Nutrison组 (N组 ) ,即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 2 4h内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 ,共支持 10d。在PBD1、4、7、10分别观察了两组患者影响代谢的严重因子的变化情况 (包括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皮质醇。尿 3 -甲基组氨酸排泄率 )。结果 烧伤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 ,两组相比血浆皮质醇水平无显著差异 ;F组患者血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浓度的比值明显升高 ,尿 3 -甲基组氨酸排泄率及血浆TNF明显下降。结论 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者 ,能促进烧伤后机体合成激素的分泌 ,减少肌肉蛋白分解排出量 ,从而改善烧伤病人代谢状况 ,并有利于提高全身营养及免疫状况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探讨严重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68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天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 :68例病人均耒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阃为36~82天,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是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护理直接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我院近4年收治1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配合临床进行营养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能否降低烧伤后高代谢反应 ,并讨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静息能耗、代谢底物氧化率的调节作用。将2 2例年龄在 18~ 49岁 ,烧伤面积在 30 %~ 85 %的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 ,每组 11例 ,用间接测热法每天监测静息能量消耗(REE) ,据此提供每天所需营养物质 ,动态监测烧伤后不同时间 REE、RQ、各种代谢底物氧化率 ,结果 :EEN组较 DEN组 REE增长幅度显著下降 ,并有效调整 RQ及代谢底物氧化率 ,促进恢复正氮平衡。结论 :烧伤病人尽早施行肠内营养不仅是安全和经济的 ,而且能降低高…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烧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及实验证实,大面积烧伤后立即给予胃肠道进食营养能阻断伤后的超高代谢,并能有效地防止胃肠粘膜的萎缩,受损,防止肠屏障功能的丧失,降低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侵入,控制肠源性感染.自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期间我们应用此方法于临床,对11例烧伤面积在60%以上的病人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并以未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1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作为对照组.显示伤后全身性感染率下降,病程缩短,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对严重烧伤的治疗,在初期抗休克和后期维持病人营养、纠正贫血等方面都需要从静脉输血和补液。验血时,大部分血样也要从静脉抽取。但严重烧伤的病员可供静脉穿刺的部位十分有限。因此,充分利用和保护静脉穿刺部位是烧伤治疗中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应用国外研制的新型静脉穿刺针,大大方便了对烧伤的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创伤或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大量蛋白质分解,常表现有严重的负氮平衡,血清蛋白质和氨基酸明显下降。70年代静脉高营养的技术发展以后,得以从静脉途径补充足量的氨基酸和热量,解决病人单纯依靠摄食不能满足增长的营养需要。我们在研制成功通用型的11种结晶氨基酸注射液之后。根据创伤的代谢特点,又研制了17种结晶氨基酸注射液,通过中试生产和临床应用,已由北京制药厂生产。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烧伤后血中游离氨基酸大多下降,尤其是许多非必需氨基酸的变化甚至比必需氨基酸还明显。如苏、丝、色、组、甘、谷、丙、脯氨酸是烧伤后容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时的首要措施是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但由于此类患者渗出严重,血溶量不足,周围静脉充盈差,加上烧伤对周围静脉的损伤及用药时间长等原因,造成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不能满足临床用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颈外静脉套管针留置的方法,对5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了护理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严重烧伤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前瞻性观察两种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病人代谢的影响。方法:临床烧伤病人19例,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有严重吸入伤,休克,消化道出血,明显腹泻及腹部疾患者不列入本研究。除行常规抗休克等处理外,EN组伤后第1天即口服或经鼻饲管注入奥力康,PN组从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和葡萄糖等,两组热量和氮摄入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胃肠道术后病人应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代谢效应及"枳术丸"煎剂的调理作用.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静脉输注组(Ⅳ组)、胃肠内营养组(EN组)及胃肠内营养加"枳术丸"煎剂组(研究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烧伤病人早期肠内喂养含MCT/LCT或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MCT/LCT改善烧伤后营养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总烧伤表面积(TBSA)>30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瑞高组(Fresubin 750MCT,F组)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瑞高,能全力组(Nutrison,N组)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于伤后24h内进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10天。在烧伤后1,4,7,10天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蛋白质代谢的情况(包括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胰岛素,前列腺素E2,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尿总氮)。结果:F组病人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胰岛素明显高于N组,尿总氮,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及血清前列腺素E2明显低于N组。结论: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者能更有效地减轻烧伤后机体蛋白质分解,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从而改善烧伤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58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158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36~82d。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护理程序在烧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重症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重症烧伤病人用鼻胃(肠)管留置营养液持续滴注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按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未应用护理程序,B组应用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体重变化、血清清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B组较A组对肠内营养耐受程度高,体重增加快,血清清蛋白水平高,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创面基本愈合时间短,但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症烧伤病人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小儿中等面积烧伤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明中等面积烧伤小儿部分静脉营养支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们对1995~1996年收治的1~3岁,烧伤面积20%~50%,深度为浅Ⅱ°~Ⅲ°。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接受静脉营养支持的10例病儿及除未接受静脉营养,其他情况均与之逐一对应相同的10例病儿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及时合理的部分静脉营养支持可使病儿体重增加,创面愈合加快,植皮成活率提高,并发症减少。因此,我们认为静脉管养支持在治疗中等面积小儿烧伤中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臧红燕  赵静 《中国校医》2002,16(1):51-52
烧伤病人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 ,因此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但严重大面积烧伤病人 ,常由于体表皮肤组织被破坏 ,利用小静脉补液的条件非常差。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用深静脉套管做股静脉置管术来进行补液可迅速有效地抗休克及维持静脉营养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2 0 0 0年收住院的烧伤病人 172例 ,其中男性12 0例 ,女性 5 2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 41岁 ;烧伤程度深Ⅱ度~深Ⅲ度 ,烧伤面积 2 0 %~ 98%。1.2 穿刺方法1.2 .1 穿刺部位 病人取仰卧位 ,穿刺侧下肢伸直稍向外展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  相似文献   

19.
我们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对49例烧伤病人用磺胺嘧啶银与碘伏联合应用加压包扎疗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是特重烧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护理直接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统计分析了79例特重烧伤病人营养供给和供能,供血量、氮平衡、T-Pro、ALB、Hb、LYNPH、WBC、IgG、FN、Tf和PA的动态变化,认为特重烧伤病人病程中,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