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明  徐丹枫  崔心刚  高轶 《山东医药》2010,50(10):78-79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107例,对结石位置及大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7例均成功施行经皮肾穿刺并建立F14-F18经皮肾通道,手术时间50~200min;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为82.2%,手术前后平均血红蛋白差值为11.3g/L,4例患者需输血,3例因术后持续肉眼血尿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1—52个月,B超检查提示所有中重度肾积水均减轻或消失。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老年肾结石效果。方法 选取124例直径1~3 cm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F-URS组和PCNL组,两组分别为64例、60例。对比两组的排石效果、围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URS组和PCNL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625%、8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直径1.0~2.5 cm且CT<1 100 Hu的肾结石和直径1.0~1.5 cm且CT≥1 100 Hu的肾结石手术时间比PCNL组明显更短(P<0.05),F-URS术后HGB、CRP、WBC明显低于PCNL组(P<0.05);F-URS组围术期指标显著低于PCNL组(P<0.05)。结论 相较于PCNL,在治疗老年肾结石上,F-URS存在良好的结石清除率,且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和HGB下降幅度,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最大限度提高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3.
经皮肾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龙洋  王朝阳 《山东医药》2002,42(11):57-58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 )广泛用于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与 ESWL 和开放手术相比 ,PCNL具有以下特点 :1可在肾镜直视下确认结石并进行治疗 ;2较短时间内达到碎石目的且不受结石大小限制 ;3碎石屑可立即取出 ;4在任何阶段均可中止手术 ,对难度较大病例可暂时中止处置 ,重新制定治疗计划。随着 ESWL 和输尿管镜术 (URL)的不断发展 ,PCNL 的应用范围已逐渐缩小。但是 ,某些特殊成分的结石 (如一水草酸钙和胱氨酸结石 )硬度极高 ,冲击所需的能量大 ,复震次数多 ,治疗周期长 ,潜在危害大 ,而且残石颗粒大 ,石街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的原因,总结预防对策。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上述选取对象中,术中并发症6例,其中胸膜穿孔胸腔积液、冲洗液外渗、肾盂穿孔、肾实质贯通伤、大出血的患者人数依次为1例、1例、1例、2例和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发热,体温在39℃以上;1例为迟发性出血。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作为一种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及肾结石的有效手段,其随着手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引发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呈现下降趋势;为了避免并发症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医师应该总结手术经验,熟练操作流程,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ESWL治疗肾下盏结石38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肾下盏结石386例,结石总排空率为90.16%,残石率为9.84%;结石直径<11、11~15、16~20、>20 mm者,排空率分别为95.08%、91.55%、38.2%、31.3%;ESWL后,残石率在肾盏肾盂高度<15 mm者为4.59%、≥15 mm者为16.67%,在肾下盏肾盂夹角≥90°者为3.17%、<90°者为22.38%,肾下盏长度≤30 mm者为3.29%、>30 mm者为23.81%,肾下盏盏颈宽度>4 mm者为4.05%、≤4 mm者为28.89%;肾下盏形状简单者为2.98%、复杂者为20.53%.认为肾下盏结石的大小以及肾下盏相关的解剖因素与肾下盏结石ESWL后的排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77例。结果本组均穿刺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1 min;一期取石73例、二期取石14例,结石残留4例;结石清除率94%;肾造瘘管平均留置6 d,平均住院12d。随访1~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应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496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路,478例行一期碎石,8例行二期碎石,其中14例行两通道碎石,23例同时双侧碎石;平均手术时间为93 min,术中出血量为7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5.5 d,结石清除率为91.6%,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良好方法,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过程中采取不同手术体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6~2018-06在该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15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体位分为俯卧位组、斜仰卧位组及截石斜仰卧位组,每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体位舒适度、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截石斜仰卧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斜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P 0. 01);斜仰卧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俯卧位组(P 0. 01)。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截石斜仰卧位组患者术中体位舒适度评分为(103. 41±11. 86)分,明显高于斜仰卧位组[(92. 03±10. 88)分]和俯卧位组[(91. 76±10. 83)分](P 0. 01)。斜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术中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截石斜仰卧位组患者术中体位舒适率明显高于斜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P 0. 05),斜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术中舒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术后并发症(感染、出血、肾损伤、肾周血肿、肠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俯卧位、斜仰卧位、截石斜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效果相当。与俯卧位和斜仰卧位比较,截石斜仰卧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首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在12~120min之间,平均(34.5±10.5)min,住院时间在4~7天之间,平均(5.2±1.2)天。术后进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有92例结石取净,净石率为90.2%,另外10例结石残留者,行二次取石术。术中及术后,均无病例发生严重尿路感染、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围术期,加强围术期护理,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是确保手术成功实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肾结石是指鹿角形结石或伴有肾脏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多发性结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艳辉  张悦 《山东医药》2011,51(50):64-65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3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B超引导穿刺建立通路,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在B超引导下,本组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路。其中102例行一期碎石术,16例行二期碎石术,7例术后服药排石,10例术后1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碎石手术时间为90—170min,平均125min。术后2个月复查,121例结石已排尽,14例结石有残余。本组术后均有肉眼血尿,持续3—6d;术后出现发热15例,对症处理1—5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出现大出血并输血2例;均未发生腹腔脏器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19例,根据不同的手术体位分为A组(截石斜仰卧位40例)、B组(斜仰卧位40例)和C组(完全俯卧位39例),比较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和C组(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5),但三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体位舒适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但B、C组术中体位舒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体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效果相近,但截石斜仰卧位明显缩短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时间和改善术中体位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PCNL)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53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软镜组),92例肾结石采用PCNL治疗(PCNL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输尿管软镜组术后4周总清石率为88.7%,PCNL组为94.6%.输尿管软镜组直径≤20 mm的结石及直径>20 mm的结石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CNL,术中出血量少于PCNL组(P<0.05).结论 直径≤20 mm的肾结石适合选用输尿管软镜,直径>20 mm的肾结石适合选用PCNL.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及穿刺困难者无论结石大小均是输尿管软镜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7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例保守治疗、6例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DSA示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1例;7例均治愈.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负压碎石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为术中损伤导致的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形成,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迟发性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老年鹿角形肾结石中的应用。方法 68例行PCNL治疗的老年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PCNL组(2012年1~12月)32例及三维可视化技术+PCNL组(2013年1~12月)36例,PCNL治疗组直接行PCNL治疗,三维可视化技术+PCNL组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对鹿角形肾结石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重建模型确定接受情况,进行术前个体化诊断,并设计手术方案同时进行术前演练,以指导真实手术。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能清晰显示肾内外动脉、静脉及集合系统,能缩小、放大模型及旋转模型,并进行全方位观察及操作,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三维可视化技术+PCN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PCNL组(P0.05),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P0.05)。三维可视化技术+PCNL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穿刺通道深度、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PCNL组(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清晰显示鹿角形肾结石形态,提高术中操作精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上尿路结石患者28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16 F,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结果 280例均穿刺成功,采用单通道和双通道一期取石272例(97.1%)、二期取石8例(2.8%),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后出血较重1例,经输血及气囊压迫等处理后治愈;术后有残留小结石2例,经ESWL治疗后排出;无胸腔及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PCNL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狭窄段电切开术治疗肾内型肾盂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狭窄段电切开术治疗14例肾内型肾盂肾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结果 14例均一期完成手术,一次清石率92.8%(13/14)。术后随访6个月-2 a,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无再狭窄者。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狭窄段电切开术治疗肾内型肾盂肾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肾盏切开加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复杂性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肾盏切开加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石一次取净7例,残留结石2例,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操作简单,1年后复查IVP患者显影明显改善.结论 该方式清石率高,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少,较适宜肾复杂性巨大鹿角形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肾下极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肾下极小盏结石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下极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肾下极小盏结石体会赵定平淮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23200)我院从1990年2月~1995年2月,对20例肾下极小盏结石采用肾下极实质切开取石,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