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研究并推广适宜海岸石质山地绿化造林树种的营造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用8年多的时间,对海岸石质山地几种适宜树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海岸石质山地上侧柏的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高速公路的绿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广东省的气候、土质、植被等自然条件,在综合分析高速路绿化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广东省高速公路绿化的理念和生态绿化模式,并对目前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界不稳定边坡通常采用格构梁的方法进行加固,并在框格中种植草本植物以期软化硬质景观,但该法不足以掩盖人为痕迹,自然效果亦不明显。运用高次团粒公司的FSA喷播技术打造的自然式山林景观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群落更稳定,效果更自然。这种绿化施工技术为今后格构梁边坡绿化乃至高险陡坡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的盐碱滩涂、土质贫瘠的荒滩荒沟以及土层薄的石灰岩地质,因其自然条件差,不适合植被生长而多被遗弃,在造林行业中被称之为废弃地。以往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废弃地不适宜植物生长,是造林绿化的"死亡之地",废弃地如何绿化我们做了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公路边坡水毁,稳定公路路基,以及美化公路沿线景观环境。植被可以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了人工构筑物护坡损害路容景观和增加的幅射热。本文根据高速公路边坡的特点,对福泉高速公路泉州段边坡生态防护的植物选择进行了探福泉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刘建培惠安县林业局,惠安362100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概述福泉高速公路是目前泉州境内现有的惟一一条高速公路,于1999年通车运行,它主要为泉州市通往福州、厦门、漳州等东部沿海地区提供了快捷通道,路线经由莆田泉州界的泉港区界山进入泉州,经涂岭、路口,惠安县的官溪、松溪、坝岭,洛江区的阳江,丰泽区的西福、大坪,晋江市的溜石、赖厝、内坑,南安市的山林,至泉州厦门界水头劳光,里程约87km,沿线多为山地丘陵。    相似文献   

6.
节约型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应对日益恶劣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和频发的自然与人为灾害,以及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本文立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和应用,提出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践行节约生态技术和理念,并就节约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雨水收集、群落生态设计和边坡生态营建等节约型生态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北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及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针对边坡传统防护存在的弊病,提出生态防护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并以大庄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成功经验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几条已建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实地调查与分析,结合宁道高速路域环境,以宁道高速生态快速恢复为目的,提出了中央分隔带绿化首先应满足分隔及防眩作用,避免重美观轻功能的构思;边坡绿化植物选择应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根据不同的边坡类型采取不同的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创森理念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未来城市发展需求,提出城市森林是继承与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绿化的高级阶段的思想;预测未来城市形态,提出以生态绿化空间为主体的未来城市空间"网状结构"以及从绿肺扩展为绿脉的观念和构建生态绿地网络的技术;从城市现阶段发展启动出发,根据实践案例,提出城市"生态-文化区"(ECD)概念以及点、带结合的ECD网络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城市快速干线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及环境整治,以期达到既保证"一环"快速干线绿化的景观效果,又兼顾经济、生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汕尾市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林业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生态基础,但是森林生态景观仍然较差,生态功能较脆弱以及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汕尾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结合汕尾市现有生态景观格局提出了以主干道山体为骨架,以各县区...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提出"林带+林区+园林"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景观建设模式,结合"青山绿地"生态工程建设实践,使城市更适宜人居和创业,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人民生态意识,促进了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震区的生态环境已得到一定改善。但地震灾后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四川地震灾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还有大量的、长期的生态修复任务。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分析了我国两年多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生态恢...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国家对于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指导策略和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策略,从单一的纯林修复到复合型山体生态修复,城市山体修复不仅应满足生态适宜性,同时还应注重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根据山体的现状做出综合的立地条件分析,对乡土植物和适生植物全面了解,选择出适用于本城市山体修复的植物种类,同时结合最新的理念和工程技术,达到好看、好建、好管、安全的城市山体修复的目标,最终探寻出对于城市山体修复的普适性办法。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生态建设的热点领域。作者通过多年来对国外城市的亲身考察和访问,从12个方面总结了国外城市森林建设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风景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生态立区”、“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的特区发展目标,构建完整的景区生态系统,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生态旅游区,维持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笔者结合该区实际,提出了景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修复因城市发展和历史原因被破坏的城市周边生态圈,保护和培育现有的林地林木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中总结南涧县城周边近年来实施的生态修复、森林培育项目的经验,介绍其现状和措施,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周边生态修复、森林培育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Ⅱ: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两年多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的实践,提出了2年间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震灾区中长期生态修复的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梅林山云步道为例,探索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浅山山地风景游步道的选线研究及建设策略。采用层次分析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从空间、生态、行为3个层面,选取了地形地貌、植被、用地阻隔、交通、建设5个因子,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生成了梅林山云步道开发适宜性的分级图,结合梅林片区的用地规划、相关保护规划、城市空间格局与以及景观人文资源等现状,将云步道线路与区域、市域绿道系统和周边绿地等对接,在高密度的城市结构中创造展示自然生态法则的山地风景道系统与城市眺望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边缘地区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对原有乡村的生态环境有相当程度的破坏。在进行建设时往往挖山开路,或将粮田分割的零零散散,将大面积竹林地区或池水鱼塘等建成高楼大厦。这些不遵循自然规律、浪费土地资源的建设给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规划时应充分尊重现状和实际,按照自然的机理规划出具有生态特色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