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患者,女,68岁,于晨练中突然出现下腹部绞痛,在某院排除外科疾病后,患者要求离院。12h后出现发热、寒战。于个体诊所用青霉素治疗3d后病情加重,来我院入院治疗。血常规:WBC 10.6×109/L,N 0.79,L 0.21;尿常规:脓细胞++;大便常规正常;体温39.9℃;血压11.3/7.9kPa。两次血培养及两次尿培养均培养出洛菲不动杆菌。根据药敏选用敏感药物治疗,16d后痊愈出院。细菌鉴定:经BACTEC 9120血培养仪器血培养24h后报告阳性,转种血琼脂、麦康凯琼脂,35℃ 24h培养,血琼脂上菌落较小、灰白色、圆形、光滑、边缘整齐。麦康凯琼脂上无…  相似文献   

2.
1例7岁女性儿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既往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治疗期间在第一次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索B脂质体30min,出现呼吸困难、寒战、体温39℃,无头痛、低血压。立即停止输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注射用赖氨匹林0.45g入莫菲氏管,30min后症状缓解,4h后体温降至正常,5h后继续使用该药物,未再发生类似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将其中35例中高危型患者设为甲组,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将其中35例标危型患者设为乙组,给予中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药浓度、排泄延迟率。结果甲组患者用药后44 h和68 h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乙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排泄延迟率无明显区别,P> 0.05。结论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AE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足叶乙甙、阿霉素)预处理方案疗效。方法 应用CAEA方案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结果 该方案有清除骨髓自血病细胞的作用。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均获重建,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57.8个月.3年无病存活率为83.3%,5年无病存活率为50.0%,7年无病存活率为33.3%。结论 CAEA预处理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儿男7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月余,化疗后要求支持治疗”于2007年3月12日入住我院。曾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次入住我院,无既往药物过敏史。3月15日查体:最高体温38.1℃,柯兴氏征明显,中度贫血貌,皮肤无溃疡、糜烂,无皮疹心律齐,未闻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快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取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的22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静脉血,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用药后24h、48h 和72h 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测12次24h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均在10.0~100.0μ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基层单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型3例.采用上海新华XH-88方案;标危型12例,采用全国97联网方案,同时采用积极的化疗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强烈化疗顺利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2~3周骨髓完全缓解率100%,顺从治疗全部一共15例,全部持续缓解(CCR),平均CCR时间25个月。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远期疗效显著,建立区域性协作网,能使基层单位白血病的治疗达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6岁,因鼻塞、咽痛伴畏冷发热1d来诊。体检:T39.2C,P102次/min,BP18/11kPa。咽充血,血象:白细胞9.3×109/L,中性0.73,淋巴0.27.临床诊断:上感。予以肌注安痛定1.5ml,口服麦迪霉素、感冒清等处理,约2h后因仍持续高热不退再诊,测T39.3℃,体检同前,即再次肌注安痛定1.5ml,同时肌注地塞米松5mg,约30min后患者体温渐降,伴少许出对,末诉不适,约1h后T35.S℃,P70次/min,BP16/10kPa,四肢凉,皮肤湿冷,无大汗,除感疲乏外未诉不适。经于输液等处理后约2h体温渐回升至36.8℃,自觉尚好。体会: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9.
米托蒽醌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托蒽酯治疗初治、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35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170P表达探讨米托蒽醌与^170P的关系。方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M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MP或VMLP方案;用免疫化学ABC技术检测化疗前后骨髓细胞^170P表达。结果:初治组14例,CR8例,PR3例,有效率78.56%;难治复发组21例中,CR7例,PR5例,有效率51.14%;^170P检测发现难治性复发组中阳性率高于初治组(P<0.01),^170P表达阳性的12例患者经化疗后有6例达CR且^170P表达转为阴性。结论: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复发和难治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米托蒽醌对^170P表达阳性的难治和复发白血病患者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常规化疗所诱发的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副作用,有时限制了剂量的提高,影响化疗计划的完成。康泉(Granisetron)为新一代的5-HT3受体括抗剂。本文对42例接受常现联合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康泉与胃复安的止吐作用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995年9月~1997年3月住我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4~71岁,中位年龄29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2.治疗方法:2.1药物康泉由史克美占药厂生产。每安瓶3mg。胃…  相似文献   

11.
1例61岁男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行化疗药物鞘内注射,因医生配药时拿错药物,误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用作化疗药物溶媒。鞘内注射完毕后患者即出现下肢麻木,继之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40.1℃)、大汗、血压升高(190~210/106~110/T/ITIHg,1mmHg=0.133kPa)、心率增快(170—180次/min)、尿潴留。给予甲泼尼龙、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补液及导尿等处理。4h后患者体温、血压、心率恢复正常,6h后下肢麻木消失,12h后可自行排尿。随访1周,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4月用国产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高三尖杉脂碱组成AAH方案,部份病例服用绞股蓝三草汤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17~55岁,平均36岁。白血病类型:按1986年9月20日天津召开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提出诊断标准:M13例、M216例、M31例、M45例、M57例、M63例。初治31例:复治者4例、2例为复发者、其中1例M。经全反式继甲酸治疗CR复发;2例经HOAP方案治疗2个疗程未缓解。初治病人治疗前均经临床、血象、髓象组化分型后确诊心、…  相似文献   

13.
我院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缓解7个月复发,转变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畏寒发热、面色苍白、牙龈出血于1981年11月30日入院。体检:体温37℃,轻度贫血,皮肤未见出血点,淋巴结不大。肝肋下1cm,剑突下3cm,质I°,脾未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化验:白细胞4,800,血片原淋6%,幼淋11%,红细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岳玉  张斌 《淮海医药》2003,21(2):88-89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 ( HD- MTX 3~ 5 g/ m2 )连续 2 4h静脉输注 ,第 3 6h甲酰四氢叶酸钙( CF)解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耐受性。方法  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共进行 16个疗程大剂量 MTX 3~ 5 g/ m2 化疗 ,连续 2 4h静脉输注 ,第 3 6小时 CF解救。结果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一过性转氨酶升高为 °~ °,口腔粘膜毒性 °~ °,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 MTX3~ 5 g/ m2连续 2 4h静脉输注 ,第 3 6小时 CF解救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ALL)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D-MTX连续静脉输注,于第36小时四氢叶酸钙(CF)解救,观察其不良反应及对症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治疗,达完全缓解(CCR).结论 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ALL)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D-MTX连续静脉输注,于第36小时四氢叶酸钙(CF)解救,观察其不良反应及对症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耐受治疗,达完全缓解(CCR)。结论 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2001年5月~2005年6月,对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后给予大剂量甲氨喋呤强化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及时防治、加强护理,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5月~2005年6月,住院系统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其中儿童16例,所有病例经血象、骨髓象确诊,均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1]。均为诱导缓解后应用大剂量甲氨嘌呤强化巩固治疗,剂量均采用3g/m2,冲击量为总量的10%~20%加入0.9%的氯化钠250m l静脉滴注,1h滴入,余量23h滴完[2]。于滴入甲氨嘌呤2h行鞘内注射甲氨…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霉菌感染是白血病化疗后常见感染之一,尤其近年来大剂量化疗或干细胞移植日益增多,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更严重,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预防和治疗霉菌感染已成为临床医生治疗白血病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本文将着重回顾23例次白血病化疗后并发霉菌感染,探讨其治疗策略。1资料和方法23例次白血病全部来自我院住院病例,均是经常规剂量化疗后出现发热,T38~40℃,分别伴有咳嗽、腹泻、0腔炎等症状。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厂例次,急性淋…  相似文献   

19.
造血器官恶性肿瘤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合并感染,多较危重,常需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联用治疗。对9例血液病(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发作、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患者,年令35~78岁,平均59.3岁,给予头孢替坦(CTT)2g,2次/日,静滴;西索米星(SISO)50~75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2~3次/日,2小时内静滴完。  相似文献   

20.
AgNOR在急性白血病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洵楠  谢品浩 《江苏医药》1996,22(4):261-261
我院1992年11月~1994年10月运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法(AgwOR)对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并结合临床化疗疗效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5~73岁,平均35.8岁。初治54例,复发、难治10例。按1987年天津会议标准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9例(M12例、M。6例、M2b1例、M3复发3例、M49例、M510例、MDS-RAEB-T1例、M72例、慢粒急粒变4例、慢粒急淋变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单个核细胞是液制备:化疗前取骨髓液Zml或外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