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氢氧等离子体合成过氧化氢过程的能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氢氧等离子体合成H2O2技术的能量效率,通过分析放电过程的反应器能效及电源能量注入效率,确定了影响合成总能效的主要因素。考察了反应器电极间距、电源放电频率及注入功率对反应器能效和电源能量注入效率的影响。发现减小电极间距、提高放电频率和注入功率有利于提高反应器能效,但不利于提高电源能量注入效率。本研究中可以得到150 gH2O2/kWh的反应器能效,但由于较低的电源能量注入效率,致使合成H2O2的总能效不超过9 gH2O2/kWh。因此,提高等离子体法合成H2O2过程的总能效,不仅需要设计高能效的等离子体反应器,还需为反应器负载开发适配的电源,而后者是提升该技术能量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H2和O2为原料,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在管式等离子体反应器中将氢氧混合气体直接转化合成H2O2.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聚酯漆包铜线作为高压电极和硬质玻璃包裹的铜线作为高压电极的夹套水冷反应器中合成H2O2的情况,以及氢氧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光状态.实验得出放电均匀、温和有利于H2O2的生成,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器结构和优化实验条件来调节反应器内高能电子能量和分布,使放电更加均匀、温和,从而有利于H2O2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汤宏伟  徐秋红  常照荣  李云平  齐霞 《电池》2005,35(2):133-134
将前驱体CoOOH(通过自制的连续式反应器,采用湿法合成制备)和LiOH·H2O,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结晶度好的LiCoo2.差热-热重分析表明:650℃就已经反应完全;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完美的层状结构;扫描电镜显示:CoOOH在焙烧过程中,边缘开始球化;IR分析说明:LiCoO2中Co-O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4.
专利集锦     
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微反应器制备磁性粒子的方法公开号:CN101630555公开日:2010.01.20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微反应器原位合成磁性粒子的方法。整个制备过程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得到粒径在80~200nm的聚合物微球;第二步,在细乳液  相似文献   

5.
板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板板式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转化氢氧混合气体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系统考察了介质种类,介质厚度及气隙间距对氧气转化率、过氧化氢选择性、收率及能量效率的影响.发现石英是合成过氧化氢反应器的适宜介质,介质厚度及气隙间距对舍成过氧化氢的收率及能量效率有显著影响.当介质厚度与气隙间距均为2.0 mm,注入功率为9.1W时,过氧化氢收率及能量效率分别达到20.6%和5.5gH2O2/kWh.  相似文献   

6.
以双酚A二炔丙基醚为原料与氯硅烷缩聚合成了含硅双酚A炔丙醚(PSPE-A),并用二步法合成二乙炔基苯封端含硅双酚A炔丙醚(DPSPE-A),分别用双(三苯基膦)二羰基镍、八羰基二钴和双(环戊二烯)钴催化PSPE-A和DPSPE-A树脂固化,并制备了碳纤维布(T300CF)增强含硅双酚A炔丙醚复合材料。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相似文献   

7.
纳米Fe3O4加入量对磁流变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是困扰其应用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加入纳米Fe3O4来改善磁流变液的稳定性。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0nm的Fe3O4磁性粒子,将其掺入到羰基铁磁流变液中,研究其掺入比例对磁流变液稳定性和零磁场粘度的影响。通过对样品的SEM和TEM分析以及实验观察,发现纳米Fe3O4粒子的加入可以增强磁流变液中羰基铁粒子在载液中的分散效果,从而改善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符合合成反应详细机制的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并对黑液气化合成混合醇联产电力的系统进行流程模拟与物流能流分析;提出不同反应气 CO2含量(YCO 2,tot)下,与燃机发电匹配的合成循环比;分析反应气 CO2含量对合成、发电、公用工程的影响;评价反应气 CO2含量对系统总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联产系统的合成循环比随YCO 2,tot 增大而减小;根据 YCO 2,tot 对总能利用效率及公用工程消耗的影响,适宜的 YCO 2,tot 可选取1%。  相似文献   

9.
将羰基铁粉末与铁硅铬合金粉末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钝化、包覆、压制成磁粉心,测试和分析了其磁环密度、磁导率、直流叠加特性及损耗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铁硅铬合金粉末,羰基铁粉具有密度高、叠加特性好、损耗低的优点;但是其缺点是磁导率低,仅为铁硅铬合金粉末的85%。两种粉末混合制备的磁环特性并非羰基铁粉与铁硅铬合金粉末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一定的偏差。随频率升高,铁硅铬合金粉末磁环损耗增幅低于羰基铁粉末磁环,100 kHz/50 mT条件下前者损耗为羰后者的1.22倍,低于50 kHz/50 mT时的1.35倍。  相似文献   

10.
甲醇重整微槽道反应器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甲醇重整微槽道反应器加工工艺。通过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合金片上加工出平行的微槽道,然后通过扩散焊将多层合金片焊接在一起,最后将催化剂涂层负载到微槽道反应器的内壁上。该微槽道反应器的氢气产率(0.37mol/h)可满足11 W燃料电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陀螺仪温度控制系统时间滞后环节较大且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分析了PID控制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C8051F121单片机的陀螺仪温度模糊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调试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更高的稳态精度。在系统设计中,所采取的软、硬件设计措施及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也可用于其他设备的温度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感应电动机模糊线性调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变结构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变频调速系统的模糊速度控制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增加开关线的前馈项构成模糊线性复合控制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 ,这种复合控制方法 ,不仅保持了模糊控制器原有的鲁棒性 ,而且提高了响应的稳态精度 ,改善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交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这一非线性控制系统,提出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与常规PID调节器相结合而构建的模糊-PID双模复合智能控制方法。着重介绍了双模复合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将该控制器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的速度控制中。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较常规PID控制及单纯的模糊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极大地提高了交流伺服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动静态性能,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对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现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成本高、精度低、自适应差的特点.将模糊PID控制算法与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创造性的提出了集装箱温度模糊PID控制理论.并基于该模糊PID控制原理,设计了一个温度自适应的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对模糊PID算法详细的阐述说明以及理论分析与实际集装箱温度控制结合起来,最终搭建了一个应用于集装箱温度控制的模糊PID控制系统,并将该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系统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对比,验证了该控制器的可行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电压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何娜  武健  徐殿国 《电网技术》2006,30(14):45-48
采用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有源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模糊控制器。为了简化系统设计,采用非均匀量化规则,并由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直接得到电源电流参考值,最后将模糊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构建了复合控制器。该控制器结合了PI控制稳态精度高和模糊控制鲁棒性强及自适应的优点。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复合控制器在抑制电压超调、减小电流冲击、补偿谐波和无功电流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酵过程中罐温大滞后和时变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复合模糊控制算法,其中模糊控制器和PI调节器都通过PLC来实现,这样既保留了PLC控制系统控制灵活、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又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抑制纯滞后的影响,而且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7.
针对LF钢包精炼炉电极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模型难以确定、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复合智能控制策略的集成系统控制方案,根据采样电流的不同,分别采用Bang-Bang最优控制、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组成智能复合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应用结果证实了此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锅炉过热蒸汽温度对象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设计了PI型模糊串级控制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在分析模糊控制器相关参数与控制系统品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参数的在线自校正方法,构造了一种自适应PI型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在线调整其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以适应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变化,从而提高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能。将自适应PI型模糊控制方法与常规PID控制及PI型模糊控制进行仿真比较,表明采用自适应PI型模糊控制方法建立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和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常化炉温度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AT89C52单片机的自适应模糊PID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在常化炉控制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原则,讲述了模糊控制参数获得的方法和规则,最后对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画出了相应的PID控制曲线,并对现场的温度调整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PID控制器,并在电厂主汽温串级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智能PID控制器由模糊PD控制器和自调节积分环节并联组成,其特点是: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库由自适应神经元在线调节,积分器的增益由模糊推理机在线整定。因而该控制系统是无模型控制系统,无须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系统可以实现参数的自整定,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能力。对某超临界600MW直流锅炉主汽温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可以实现多个工况点的控制,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并且在大范围的负荷变化和时变控制系统中仍具有稳定的控制效果、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抗扰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