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息肉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89~1995年以来,用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息肉病22例。其中施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回肠肛管吻合术20例;乙状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结肠直肠肌鞘内拖出、结肠肛管吻合术2例。远期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Swenson和Bill在 194 8年首先报道了经肛门拖出术治疗本病。196 4年 ,Soave报道了直肠内拖出术 ,后来Boley对此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 ,成为现在临床常用的Soave术 ,但仍存在某些情况下直肠粘膜剥离困难 ,保留过多肌套可能会出现某些机能障碍。1992年以来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改进手术方法 ,缩短了保留的肌套 ,同时也减少了术中出血 ,缩短了手术时间 ,并取得了初步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2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4 6例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7d~ 8岁 ,其中小于 1个月的17例 ,4岁以上的 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直肠内结肠拖出,结、直肠斜弧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9例。结果全部经过顺利,无一例吻合口瘘。术后随访,16例排便正常,2例肛管狭窄,系直肠前壁保留过短之故,1例常排稀便,系结肠切除过多所致。结论结肠、直肠/肛管前后壁斜弧形吻合间距只要不短于3cm,术后不会发生肛管狭窄。该术式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创伤小、术后痛苦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手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以浩 《腹部外科》1989,2(3):110-113
大肠手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有病人机体状况欠佳,大肠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大肠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节食、灌洗、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传统三大步骤,本文作了详细阐述。并介绍术后感染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在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高位肛门闭锁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8例行前矢状人路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肌鞘内拖出组),64例行经典Pena手术(Pena手术组,分为结肠造口、肛门成形和关瘘三期手术)。术后进行门诊随访,采用Kellv评分评估术后肛门功能,通过排粪造影评估肛门直肠形态,并予以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术后2年,肌鞘内拖出组和Pena手术组分别有126例(75.0%)和54例(84.4%)患儿能良好控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鞘内拖出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Pena手术组[8.3%(14/168)比21.9%(14/64),P〈0.05]。排粪造影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肛直肠角、肛管长度、骶直间距及直肠最大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肛管高压区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及直肠最大容量阈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可于新生儿期一期完成手术,其疗效与经典Pena手术相当,可避免多次手术,从而减少患儿痛苦及其家人经济负担,且术后便秘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les手术结肠造口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结肠造口旁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并发症,1例结肠造口回缩腹腔,重新造口治愈;3例造口狭窄,开腹重新造口治愈;1例结肠脱出,切除脱出肠管治愈;3例造口肠管坏死,2例保守治愈,1例开腹手术重新造口治愈;1例造口旁疝,重新开腹治愈。结论重在预防,我们在行Miles手术时总结出的两句话,即2.5cm皮肤3指洞;3cm肠管要固定,可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目前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已较成熟,但其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如何处理好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1切口感染及裂开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及裂开发生率较高,国内外报道为14%~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11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其中吻合口并发症占5.3%,血管脏器损伤4.4%,感染3.5%,其他2.7%;中转率2.7%,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做好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暴露及术后处理等,配合术者丰富的手术经验与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娴熟的腹腔镜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直肠肛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7月-1998年12月,我院门诊共进行直肠肛门手术1091例,我们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63例进行回顾,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近4年间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肌鞘内回肠造袋拖出肛门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肌鞘内回肠造袋拖出肛门吻合术的主要适应证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1〕。在西方国家,UC发病率比我国高,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本术式是最佳选择,自8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后,已积累了较多经验。FAP患者...  相似文献   

13.
Miles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正康 《普外临床》1996,11(3):172-174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腹腔镜技术已在消化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尤其是腹腔镜下结肠直肠肿瘤手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多项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证实.但手术涉及的一系列并发症仍是外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术中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所见输尿管损伤多为医源性,往往发生于盆腔和腹膜后手术,在外科常与结、直肠手术有关。术中如能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则预后较好,否则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而操作不规范、术者经验不足、输尿管解剖变异等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1输尿管的解剖输尿管长约25~30cm,外径约0.5~0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51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83例(16.1%),其中弥漫性脑病67例(13.0%),脑血管意外8例(1.6%),癫痫发作7例(1.4%),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2例(0.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0.4%),部分病例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包括7例癫痫发作中,3例合并颅内出血。分别采取了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有7例脑病病人给与持续的人工肝替代治疗,2例颅内出血病人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83例病人中,死亡12例,与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14.5%(12/83)。结论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颅内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重视围手术期的预防,及时采取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改进,一些过去常见的结直肠手术并发症有所减少,但另外一些新的并发症有增多趋势。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努力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现就结直肠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和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LATEP)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中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我中心单个手术小组完成的随访资料完整的165例LATEP。术前行钡剂灌肠、直肠肛门测压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LATEP应用3个trocar;腹腔探查找到移行和扩张的肠段;多处浆肌层活检确定诊断和病变肠段范围;腹腔镜辅助彻底游离巨结肠,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彻底切除,近端与肛门吻合。临床问卷式调查随访患儿肛门功能评分、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7 d吻合口感染1例。165例随访10个月~9年,(60.2±2.0)月,其中〈1年1例,1~3年15例,〉3~5年50例,〉5年99例。采用李正等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定:术后3个月、1年和3年肛门排便优良率分别为59.4%(98/165)、92.1%(151/164)和97.3%(145/149)。术后3个月、1年和3年肛门静息压力依次为(20.2±6.4)、(23.8±10.4)、(26.8±9.0)mm Hg,与同年龄组20例儿童志愿者肛门静息压力(27.9±9.6)mm Hg比较,术后3个月肛门静息压力明显降低(t=-4.781,P=0.000),术后1、3年肛门静息压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t=-1.677,P=0.095;t=0.509,P=0.611)。术后1年146例(89.0%)患儿钡剂结肠造影示结肠扩张和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正常。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LATEP是一种安全、有效、更为全面的治疗HD手术方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中长期随访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对直肠上段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后环形切开近端或远端肠浆肌层、推剥切除6cm以上粘膜,再行肠端端全层浆肌鞘外套式吻合术.1987年2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术74例,男36例,女38例。其中直肠上段癌35例,直乙交界处癌3例,乙状结肠癌32例,降结肠癌4例。全梗阻者17例,不全梗阻者40例,无梗阻症状者17例.无吻合口瘘、狭窄和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叙述了腹壁人工肛门的历史与演进,常用的几种术式如:乙状结肠单腔人肛、乙状结肠双腔人肛、横结肠造瘘等的适应症与基本操作方法。对常见并发症,如部位不当、水肿、狭窄、穿孔、坏死、残端回缩及脱出等的预防与处理作了简要叙述。目的是对初学者在进行手术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