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建材》2012,(10):3-5
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在试点启动仪式上,最受关注的是,4家水泥企业为了将来的新增产能,以60元/吨的价格,共7800万元认购了130万吨碳排放权配额。从广东水泥行业从业人士处获悉,这4家水泥企业,计划未来的新增水泥生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规划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世界大国,对减排任务责无旁贷,我国碳减排任务值得每一个行业重视,尤其是冶金、石油、建筑等高碳排放行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市场驱动的碳减排政策,已证实该政策的实施能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明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降低建筑业碳排放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会显著降低建筑业的直接碳排放,对间接碳排放无显著影响,并使处理组直接碳排放较控制组减排约39.59%,且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打造美丽中国,就是要建设一个低碳环保、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城镇将成为未来我国碳排放和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对碳排放具有锁定效应,对我国低碳发展关系重大。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上升。可见,制定适当的碳排放标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0)
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碳作为稀缺的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伴随而来的是有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相关确认与计量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于碳排放权会计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而研究适合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必要性,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构成,低碳社区的构建对实现生态城市和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低碳社区主要关注如何减少碳排放,而对于降低多少碳排放的研究较为缺乏。基于碳排放量化的视角,从社区碳排放的界定,社区碳排放计量,社区碳排放基线的确定,社区减碳目标的设定,和社区减碳方案的制定及效果评估5个方面提出关于低碳社区的一些思考,以期为社区减碳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随着全国雾霾天气的大规模持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愿望和需求日益强烈,会计尤其是碳会计作为经济领域应对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愈显重要。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下,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讨论碳排放权的确认、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以期能为我国将来构建碳会计体系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与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相比,碳排放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未跟上世界脚步,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准则,这使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难以标准化。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现状及问题,按照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不同分别展开研究,尝试性地提出碳排放权会计的基本核算模式,提出碳排放权的会计属性应为资产类别,且持有目的为自用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持有目的为出售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结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后续计量时应进行摊销,重估公允价值的变动;披露方面应采取财务报表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3)
随着雾霾等环境气候问题的频繁出现,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企业环境影响的重要举措。对碳排放权交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国内已有文献资料探究如何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6)
中国建立了7省市碳交易市场试点,各试点采用的碳配额分配计算方法大体分为历史法、基准法及两者混合法,还有另辟蹊径的独特方法。本文对各试点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主要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资助和支持下,天津市从2010年开始进行民用建筑能效(碳排放)交易方法学和管理办法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天津市医院、商业、政府办公、学校和酒店类公共建筑,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问题,重点分析了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和基准线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
全球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且达成共识。全球各国采取了各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从而促进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于碳排放权的处理,各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与制度,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对于完善碳交易准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4)
由于全球气温的逐年上升,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总量控制与碳交易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因而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方式对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碳配额分配的角度,对我国碳排放权配额的初始分配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建筑规模的扩大导致更多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建筑业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规范、政策、市场和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推动碳排放交易在建筑业实施的对策,以推动建筑碳交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形成,以及上海市实施现状,分析了民用建筑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和意义,在比对工业能耗与建筑能耗不同的基础上,提出了民用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开发成本高、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阻力,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增加绿色住宅开发的收益,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如何作用于绿色住宅市场,进而发掘在碳排放权交易背景下绿色住宅的融资机理。在分析绿色住宅融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设计了住宅产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将住宅开发商的初始排放权认定为建筑使用过程中因绿色度低而产生的碳排放。随后通过对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住宅融资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市场行为以及融资合意性的分析,发现绿色技术的资金投入在碳交易市场机制下得到补偿,并且这种补偿机制是可持续的,会使开发商偏好于开发绿色住宅,同时金融机构也因绿色投入有了可靠的利益形成机制,投资风险变低,而偏好于对绿色项目的投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碳排放计量的需要,构建了基于BIM的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方法和碳排放计量模型。建立了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流程,以一栋样本公共建筑为实例,进行了建筑地理环境影响分析和建筑本体节能效果分析,包括建筑热工性能和建筑光环境分析,提出了低碳设计的优化对策。建立了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清单构成和分析流程,分别对样本建筑的建造、运营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进而得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数值,分析了公共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贡献比例,指出降低公共建筑生命周期运营阶段的能耗是控制和减少公共建筑碳排放量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建立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1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状况当前,我国正在从建筑的节能监管、采暖区域改造、国家机关的建筑以及大型建筑改造、促进新型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五方面推进建筑减排。而从房地产商角度看,非常多的房地产公司在环保节能以及绿色建筑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赢得了市场的尊重。这些企业有着具体的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碳排放的减少从商务以及生产活动两方面在努力尝试,很大程度上支持且参与到减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标志着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低碳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低碳城镇化,这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行业的宏大命题,城市规划学科内的探索主要以低碳城市研究和低碳城市规划编制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筑领域作为重点减排行业,其碳交易制度的建立对推动全国减排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碳排放权的交易原理与交易特性,并结合国内外建筑领域碳交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筑领域实施碳交易在碳排放核算、碳排放体系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最后,提出了对建筑领域碳交易在总体框架、体系设定、体系保障三方面的初步实施建议,以期为国内建筑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城乡规划结构式调整的碳减排效应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既有研究仍缺乏对城市规划控碳机理的探索。为使低碳规划成为实现全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规划要素——碳排放”关联框架的搭建,采用我国30个一级行政区数据识别了规划要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依据规模形态、居民生活、交通出行、经济发展4项规划要素建立了8个碳排放特征类型,提出了集约用地、设施优配、产业集聚等规划策略,以期为区域低碳规划方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