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7,(2):11-14
在分析黄河龙门站、潼关站历年高含沙洪水的基础上,建立了"揭河底"冲刷期潼关站汛期水沙量、洪峰期3 d水沙量、洪峰、沙峰以及洪峰时段泥沙粒径等与龙门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龙门—潼关汛期水量响应关系较好,汛期沙量出现明显衰减,高含沙洪水的沙量减幅大于一般含沙量洪水的;潼关站洪峰期3 d水、沙量均小于龙门站的,"揭河底"洪水的3 d水沙量大于没有发生"揭河底"洪水的;对于一场高含沙洪水过程,流量和含沙量沿程均会衰减,发生长距离"揭河底"冲刷洪水的减幅要小于没有发生"揭河底"冲刷洪水的;近年来发生的局部"揭河底"冲刷洪水含沙量的沿程减幅明显增大,潼关站洪峰期泥沙的中值粒径多小于龙门站的,而发生长距离"揭河底"冲刷的洪水泥沙粒径细化程度较低,这对三门峡库区和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2.
根据1974—2010年实测资料,在分析渭河高含沙洪水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渭河高含沙洪水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74—2010年渭河华县站高含沙洪水主要来自泾河,场次高含沙洪水泥沙的中值粒径一般为0.01~0.03 mm,极细沙含量占全沙的比例都在20%以上;潼关站发生高含沙洪水时,若来水以渭河为主,则小流量时潼关断面淤积,且主要淤积在主槽,潼关高程以抬升为主,大流量时潼关断面展宽冲深,潼关高程以下降为主;潼关高程还受到华县站流量、含沙量、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渭河高含沙洪水影响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影响条件。  相似文献   

3.
调水调沙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黄河潼关站1974-2017年汛期日均洪峰流量超过1 500 m~3/s的162场场次洪水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82场以龙门来水为主的非漫滩洪水作为古贤水库调水调沙期近似下泄的水沙过程。通过对场次洪水在三门峡水库的沿程冲淤调整分析,从有利于三门峡库区河段冲刷、潼关高程降低和洪水冲刷效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调水调沙期间古贤水库适宜下泄的流量和含沙量等水沙调控指标为:洪峰流量2 000~4 000 m~3/s,且在小北干流河段不漫滩,含沙量低于30 kg/m~3,持续时间3~10天。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道洪水期不同流量级洪水的特征及洪水水沙搭配情况,探讨了不同流量级洪水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58—2006年巴彦高勒站最大洪峰流量呈减小趋势,洪水期天数、各级流量洪水出现的场次也呈减小趋势,1987—2006年各量级洪水出现的天数发生变化,小流量级洪水占的比例增大,大流量级洪水占的比例减小;②1958—2006年巴彦高勒站洪水期水量、沙量均呈减少趋势,1987年以后小流量级水量占比例最大,大流量级水量占比例最小;③同一年不同量级洪水的来沙系数比较接近,1987年以后各量级洪水来沙系数增大;④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量级洪水的单位水量冲淤量增大;⑤小于1 000、1 000~1 500、1 500~2 000、2 000~3 000 m3/s和大于3 000 m3/s洪水河道冲淤的临界含沙量分别为5.0、6.0、8.5、10.0 kg/m3和6.0 kg/m3。  相似文献   

5.
<正>1近期入库水沙条件分析1.1龙、华、河、状入库水沙整理近九年来龙门、华县、河津、状头、潼关等水文站的水沙资料,与多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沙系列对比分析。2002年~2011年汛后龙华河状四站入库水、沙量统计见表1。九年平均入库水量243.3亿m3、沙量2.626亿t,平均含沙量10.8kg/m3,平均来沙系数0.014其中汛期水量114.2亿m3、沙量2.265亿t,分别占年水沙量的46.9%、86.3%;非汛  相似文献   

6.
通过还原、还现计算,将潼关站、花园口站不同时期的洪水资料系列统一处理成现状水平,从洪水发生频次、发生时间、组成、含沙量等方面分析了现状工程情况下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特性。结果表明:现状工程情况下,花园口站4 000 m3/s以上洪水年均发生2次;洪水发生时间仍集中在7—8月,9—10月次之;潼关站洪量占花园口站洪量的比例随着洪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高含沙洪水比例增大,潼关站6 000 m3/s以上洪水绝大部分为高含沙洪水。  相似文献   

7.
渭河下游水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10多年来渭河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①渭河下游输沙量减少了27.7%,径流量减少了47.6%,来水减少比例远大于来沙减少比例;②平均含沙量相应增大了37.8%,高含沙小洪水发生的几率增大;③渭河下游大洪水出现几率变小,出现日平均流量为3 000~7 000 m3/s及500~3 000 m3/s的天数分别减少83.33%、41.93%。  相似文献   

8.
以黄河上游唐乃亥—兰州段1950年以来长系列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1997—2006年该河段干流水沙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来水量、来沙量减幅分别为18.5%~27.6%、23.1%~90.7%,沙量减幅大于水量的,而且水、沙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汛期;兰州站汛期水流过程主要集中在流量小于1 000 m3/s的小流量级,日均流量大于3 000 m3/s的情况没有出现;洪水出现场次减少,洪峰流量减小,洪水期水、沙量减小,洪水峰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黄河沿—唐乃亥河段水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沿—唐乃亥河段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年均水、沙量相比,1997—2006年来水量、来沙量减幅分别为15.7%~76.4%和22.6%~81.1%,沙量的减幅大于水量的;唐乃亥站汛期87.3%的水流过程主要集中在小于1 000 m3/s的小流量级,洪峰流量大于1 000 m3/s的年均洪水场次由3.56次减少到2.70次,最大洪峰流量由5 450 m3/s减小到2 750 m3/s。  相似文献   

10.
渭河水沙变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下垫面的不同,渭河流域水沙异源,西北多沙,东南多水。70年代以来,渭河水沙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沙量不断减少,但水量减少幅度大小沙量,而且较小流量级输沙百分比增加。1986-1996年,渭河发生大洪水较少,洪水量也较小,但高含沙洪水仍然存在,而且含沙量增加,输沙量也很大,特别是以泾河来水为主时,常出现高含沙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