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国胜  张庚  任维聃 《河北医药》2009,31(18):2391-239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E(Cyclin E)、p27kip1和Ki67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137例大肠癌及其邻近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 E、p27kip1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E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并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并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负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E与p27kip1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Cyclin E和Ki67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与Ki67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yclin E和p27kip1是大肠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的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联合检测Cyclin E、p27kip1和Ki67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并判断预后,为大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存素(Survivin)及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寻找相应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6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Cyclin E、MMP-9、Survivin及PTEN的表达情况,12份大肠健康黏膜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结果66例大肠癌中CyclinE、MMP-9、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76%、71%,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的表达(8%、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明显低于大肠健康黏膜中的表达(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E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TEN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yclin E、MMP-9、Survivin及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Cyclin E、MMP-9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上调与PTEN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协同作用,检测这4种基因蛋白对于评估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E2F3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2F3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大肠腺瘤组E2F3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57.5%,30%vs 0,P〈0.01),E2F3的表达率在肠癌组与腺瘤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E2F3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均无相关性。结论:E2F3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癌基因作用。E2F3的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可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基础理论资料及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21、p27、bcl-2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2例大肠腺瘤和69例大肠癌中p21、p27、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21、p27、bcl-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3%、50.72%、52.17%,各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组织与对照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Ⅳ期bcl-2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Ⅲ期(P〈0.05)。结论:p21、p27、bcl-2蛋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p21、p27、bcl-2对于临床诊断大肠癌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β 连环素 (β catenin ,β cat)和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 ,E cd)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42例大肠腺癌、1 9例腺瘤癌变及 58例大肠癌组织的 β cat、E cd的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 β cat、E cd呈胞膜阳性表达。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 β cat表达特征发生改变 ,胞膜表达缺失 ,呈胞质和 /或胞核异位表达 ,腺瘤癌变 β cat异位表达率 89 5 % ,显著高于大肠腺瘤 (42 9% ,P <0 0 1 )和大肠癌 (65 5 % ,P <0 0 5)的表达率 ;β cat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 (大肠癌的临床分期 )等因素有关。大肠癌 β cat、E c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77 6 %、70 7% ,显著高于大肠腺瘤 (33 3 %、2 8 6 % )和腺瘤癌变 (42 1 %、36 8% ) (P <0 0 1 ) ,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结论 β cat的异位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 ;β cat、E cd胞膜表达缺失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CDX2、LI-cad在人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旨在研究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与肿瘤增殖、恶性程度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腺瘤和50例腺癌组织CDX2、LI-cad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肠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X2与LI-cad的表达均呈逐渐减低趋势,二者分别在正常黏膜与腺癌组、腺瘤与腺癌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而正常黏膜与腺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二者在大肠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412,P<0.05);②大肠腺癌中二者的表达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无关。结论①CDX2与LI-cad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大肠肿瘤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侵袭转移的参考指标。②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大肠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7.
杜峰  路名芝  刘勇  袁晟 《江西医药》2008,43(3):195-198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乳腺癌中泛素、cyclinE及p27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外科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标本80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中泛素、cyclinE及p27的表达。结果80例乳腺癌中泛素、cyclinE及p27的阳性率分别为30.0%、45%和41.3%。浸润性乳腺癌与非浸润性乳腺癌中的cyclinE和p27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cyclinE和p27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浸润性乳腺癌与非浸润性乳腺癌中的Ubiquitin表达无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Ubiquitin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泛素、cyclinE及p27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cyclinE高表达、p27低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进展程度密切相关。cyclinE高表达、p27低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调控机制中,p27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cyclinE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素和粘着斑激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2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大肠腺瘤及49例大肠癌组织的E-cad.和FAK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E-cad.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FAK胞浆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E-cad.膜表达缺失、FAK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因素有关.结论E-cad.膜表达缺失、FAK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p16Ink4a和周期素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p16Ink4a和周期素(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中p16Ink4a和周期素D1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16Ink4a和周期素D1表达率为57.35%和73.53%,而对照组为85.00%和0.00%,两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和周期素D1表达与大肠癌分化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大肠癌中p16Ink4a与周期素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大肠癌发生机制涉及p16Ink4a和周期素D1调节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且与大肠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有关.周期素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p16Ink4a低表达反映了大肠癌恶性进展,是有价值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0.
张庚  李伟  姜国胜 《河北医药》2012,34(20):3077-3079
目的研究结肠镜下所取结直肠肿瘤组织中Cyclin E、p27kipl和Ki67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结肠镜所取58例结直肠癌组织,58例结直肠正常组织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分析Cyclin E、p27kipl和Ki67的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结肠镜所取结直肠癌组织中p27kip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P〈0.01),并与术后原发肿瘤TNM分期显著负相关(P〈0.01)。癌组织中Cyclin E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P〈0.01),并与术后原发肿瘤TNM分期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CyclinE、p27kipl和Ki67表达的高低能够反映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性高低,临床结肠镜下取可疑肿瘤组织联合检测CyclinE、p27kip1和Ki67有助于对患者结直肠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其生物学行做出判断,进而为患者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为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环氧化酶-2(COX-2)和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初步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78例大肠癌组织、21例大肠腺瘤组织和13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COX-2与Bcl-2均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2)COX-2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Bcl-2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3)COX-2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提示COX-2可能通过上调Bcl-2途径抑制细胞凋亡而产生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53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57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p53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53、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5);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中p53的表达与VEGF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p53能上调VEGF的表达,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肠癌中 survivin和 caspase-3基因的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5例正常大肠粘膜和 62例大肠腺癌标本中 survivin和 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 ,在正常大肠粘膜和腺癌中 survivin和 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 0 /15 ) ,86.7% ( 13 /15 ) ;5 6.45 % ( 3 5 /62 ) ,45 .2 % ( 2 8/62 ) ;腺癌与正常大肠粘膜比较 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survivin和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 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 ,而与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 P<0 .0 5 )  相似文献   

14.
大肠肿瘤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APC基因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大肠腺癌、33例大肠腺瘤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APC基因蛋白产物在腺癌组织中呈显著低表达(22.8%),与大肠腺瘤(72.7%)和正常粘膜组织(86.7%)对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绒毛状腺瘤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管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大肠癌组织APC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APC蛋白与大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成熟有关。APC蛋白产物的失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有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C蛋白产物尚不能单独用于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大肠癌间质新生血管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86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鄄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福建地区大肠肿瘤p63、p73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解剖学位置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63、p73在50例大肠腺瘤、50例大肠癌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大肠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63、p73在大肠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46%,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l和血管生成及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大肠癌组织FLTl及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生成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LTl及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O.01)。FLT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肝转移相关(P〈0.01),但FLTl与肝转移无关。FLTl及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O.01)。VEGF表达与FLTl表达密切相关(P〈O.01)。结论FLTl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57^kip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蛋白)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57^kip2和Rb蛋白在37例大肠癌和26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40.5%,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69.2%(x^2=5.039,P&;lt;0.05),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x^2=8.914,x^2=4.416.P&;lt;0.05);Rb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51.4%。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76.9%(x^20=4.234,P&;lt;0.05),并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x^2=14.596,P&;lt;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gt;0.05);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组Rb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p57^kip2蛋白阴性表达组。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369,P&;lt;0.05)。结论:p57^kip2和(或)Rb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57^kip2和Rb蛋白在大肠癌细胞周期调控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VD)、C-erbB-2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大肠腺癌组织(腺癌组)、19例大肠腺瘤组织(腺瘤组)和1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腺癌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C-erbB-2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24.16±8.43 vs.16.78±5.29和12.54±4.62)、(15.65% vs.10.53%和0)和(63.48% vs.21.05%和16.67%)](P<0.05).D2-40阳性表达的LVD、C-erbB-2和p53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D2-40、C-erbB-2和p53蛋白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p27及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p27及周期蛋白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Myc和周期蛋白E在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28/42)和54.76%(23/42);p27的阴性率为52.38%(22/42)。28例c-Myc阳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周期蛋白E阳性表达的22例,p27阳性表达者8例;在20例p27阳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周期蛋白E阳性6例,14例阴性。结论(1)c-Myc蛋白的表达与p27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周期蛋白E的表达呈正相关;(2)p27的表达与周期蛋白E的蛋白表达间呈负相关;(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对周期蛋白E/CDK2复合物活性的调控至少部分地依赖于c-Myc蛋白对p27蛋白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