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纺织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纺织品的热湿舒适性,从人体与环境的热平衡过程入手,讨论服装在实际穿着中的热湿传递作用;提出用热阻、热阻率、湿阻、湿阻率、当量热阻、当量热阻率六个指标作为织物热湿舒适性物理指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试纺织品热湿舒适性的仪器——织物微气候仪;给出用该仪器测试的8种织物的试验结果;并设计了对比穿着实验;统计分析了热湿舒适性指标与主观热湿舒适感觉的相关关系,得到了比较明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个体舒适性,降低建筑制冷和供暖能耗,研发可调节人体与环境热湿交换的纺织品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为此对国内外热湿管理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首先介绍了个人热湿舒适管理机制,其次归纳了辐射调温纺织品、相变调温纺织品、智能响应纺织品、导热纺织品、能量转换的调温纺织品和水分管理纺织品6种常见的可用于个人热湿管理的先进功能纺织品,概述了基于不同热湿管理机制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潜在应用。研究认为:织物调控人体-服装微气候热量和水分平衡是个体舒适的关键;指出目前热湿管理先进功能纺织品存在规模制备困难、功能单一化、智能化不足和缺乏体系的热湿舒适性评价等问题;展望了用于个人热量管理的高级纺织品、能量收集技术和柔性电子设备的集成是未来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服装舒适性大致包括3个方面: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作为人体的外延,服装在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基本因素一织物的热,湿,透气性能着手,探讨了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机理,并表明了冬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内在原因及其选择,从而达到人体的舒适感觉。  相似文献   

5.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服装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概述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常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分析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系统和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柯莹  李俊 《纺织导报》2016,(12):72-74
服装通风性能是影响人体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开发的服装通风测评系统,以工装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服装通风性能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运动状态下,服装通风值与热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步行时,人体湿感最强而服装通风值最大;服装通风值与舒适感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以为服装设计和开发,特别是功能服装结构设计和面料选择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与评价的方法,介绍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及其热湿传递机理,并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分为实验室仪器测试法和人体穿着试验法,阐述了各种测试评价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机织物热湿舒适性能与其结构参数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织物微气候仪,模拟人体出显汗时的实际穿着状态,测定了玻璃纤维机织物热湿舒适指标和透气量,并在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机织物热湿舒适性能与其结构参数的关系,摸索到了一些规律,可供以服装功能要求为依据进行织物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辛芳芳 《纺织学报》2011,32(7):60-64
在纺织服装工程研究中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纺织材料的穿着热湿舒适性.为此,利用最小方差支持向量机( LSSVM),分析了36种针织织物热湿舒适性客观指标与人体穿着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主观评定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客观指标与主观评定之间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快速预测成衣之后人体穿着主观评定的舒适...  相似文献   

10.
林鸿扬 《中国纤检》2011,(22):60-63
为了选择适于评价新型纺织品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方法,本文对比了两类热湿传递性能的方法标准,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其差异,认为单项指标评价法简单易行,但适用范围窄;综合指标评价法快速全面,但仪器复杂,测试时间长,在稳态条件下测得的舒适性能难以全面反映人体穿着时的实际感觉。建议进一步完善热湿传递理论、建立新标准,并结合主观评价方法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的温度调控对于维持人类热湿舒适具有重大意义。服装作为人体的防护屏障,对人体的热湿舒适管理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传统纺织品缺乏温湿度调控机制,无法在极端环境下对人体做到有效防护,因此具有功能性与个性化的服装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介绍了被动调温服装概念及原理,归纳总结了新型服装保暖材料、反射(辐射)材料、远红外发射材料和光热转换材料等被动保暖服装材料,传导降温材料、相变降温材料、反射降温材料、中红外高透过(发射)辐射降温材料等被动降温服装材料以及双面调温服装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被动调温服装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7,(5)
介绍了人体热量散失的两种方式,由此引入服装热阻和湿阻的含义及其表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测量纺织品材料、服装面料热阻和湿阻的测量设备及方法,进一步介绍了客观测量服装总热阻、湿阻的设备--出汗暖体假人,对其"两步测量法"与"Walter一步测量法"的测量原理、测量系统、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文章还总结分析了服装本身、人体生理活动、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对服装热阻和湿阻的单因素影响及综合影响。最后说明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的具体意义,并展望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赵蒙蒙  宋晓霞 《纺织学报》2017,38(10):94-97
为研究高温环境中降温服装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出汗暖体假人实验和真人着装实验分别研究了通风服的热湿性能以及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通风量为0.012 m3/s 时,通风系统的引进使服装的湿阻减小58%。男性受试者穿着通风服在2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运动,其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均比风扇未打开时低;其中,胸部和腿部皮肤温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打开与关闭风扇两种实验条件下,受试者的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性差异。运动20 min 和休息20 min后,风扇打开时的平均皮肤温度比未打开时分别低2.4、0.9 ℃;研究表明该通风服装可用来作为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服装雏形。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综合评价混纺毛织物热湿舒适性能,将丝光羊毛条、无毛绒和莫代尔纤维以6种不同比例混纺,分别织制纬平针组织针织物,并对透气率、透湿率、克罗值、回潮率、散湿速率和芯吸高度进行测试,分析混纺比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丝光羊毛条、无毛绒和莫代尔纤维的混纺比为60∶20∶20时,织物透气率、克罗值达到最大;当混纺比为20∶20∶60时织物透湿率、回潮率达到最大,且散湿速率相对较优;针织物芯吸高度最高时的纤维混纺比为20∶60∶20。采用变异系数法为影响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理指标赋权,得出了综合评价羊毛/羊绒/莫代尔纤维混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对36种针织面料的动态热湿舒适性客观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再将36种面料制作成服装,通过人体穿着试验对针织面料的主观热湿舒适性感觉进行评定.随机选取其中28种面料建立了针织面料热湿舒适性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评价指标之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另外8种针织面料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针织面料的主观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常应用于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为了解芦荟改性黏胶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以6种芦荟改性黏胶纤维及其混纺纱制成的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其保温率、透气率、透湿量和吸水率4个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6种织物在不同的用途和环境下的热湿舒适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若织物用于夏季服装和家纺织物,6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由优到差依次为:弹力色织布、纬弹色织皱布、平布、纵凸条布、纬剪花色织布、双层色织布;若织物用于冬季服装和家纺织物,6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由优到差依次为:弹力色织布、纬剪花色织布、纬弹色织皱布、纵凸条布、平布、双层色织布。无论织物是用于夏季服装和家纺织物,还是冬季服装和家纺织物,弹力色织布的热湿舒适性能最好,双层色织布的热湿舒适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7.
针对5种棉针织物,分别测试其纱线线密度、横密、纵密、线圈长度、未充满系数、克质量、厚度等基本性能,以及克罗值、透气量、透湿率、芯吸高度等热湿舒适性能,并对所测试的数据利用SPSS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棉针织物基本性能与热湿舒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由相关性分析获得的纱线线密度、克质量、厚度这3个因素对棉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影响比较大,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对这3个指标的设计与测定来预测或改变产品的热湿舒适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人体、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服装材料、服装款式、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热习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机制复杂,难以用单一的方法全面表征。通过系统地总结目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常用研究方法,并将其分为三类——主观评价法、客观测量法和数学模拟法,详细分析了三类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有关未来舒适性研究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干爽舒适纺织品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面料的干爽舒适性可谓近年来的一种“时髦”特性。它是指纺织品不粘搭、不湿滑、具有舒适干爽的手感。由于人体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尤其是夏季人体不停地出汗,这就需要服装具有较好的吸湿能力,从而消除由于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气层过分潮湿而带来的不舒适感。  相似文献   

20.
显汗与非显汗湿舒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学骞  王智 《纺织学报》1990,11(1):23-24,22
湿舒适是涉及人体——服装——环境复杂系统的问题。本文强调人体出显汗与非显汗时,湿舒适的区别,对此作了讨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