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上的不道德行为到底是指什么呢?欺诈,伪造资料,抄袭别人的科学思想……这些都是。那么有选择地解释资料而抽去那些不利于假设的要点,不信任别的研究者,不愿意与同事共同使用化学试剂,保留着毫无条理的笔记或扔掉原始资料……这些行为是属于科学上的不道德行为还是这些科学家本身的不良习惯呢? 这些问题并不是很轻易就能回答的,而且在现在这些的时代:当公众和国会都以科学家们研究尚不熟悉的生物的那种专注来研究科学行为时,它们就变得极其重要了。在国立卫生研究院,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的工作通常是由ISI公司编撰的引用率统计来进行评价的。但是 ,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又如何呢 ?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为什么要睡眠?为什么会做梦?说睡眠是最好的休息,这不是唯一的理由。今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尽一切智慧来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替那些无数患有失眠问题的人想法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有些科学家已初步发现催人睡眠的机制是在人的脑子里。下面是对这些问题探讨的初步意见。当然这些问题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十分亲切和有关的。美国巴尔铁摩市已把失眠的患者组织起来,举  相似文献   

4.
动物利用它们的声音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我们对动物之间进行通讯的情况了解多少呢?下面一组文章将揭示科学家们最新知道的各种动物“交谈”的方法。从大象通过大地发“电报”到树洞蛙利用树洞“调音”。所有这些具体研究事例的汇总,是我们了解动物王国中林林总总的交流方式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苦与乐     
某一国际组织向很多国家的儿童调查他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的形象,调查结果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看了这些绘画,科学家们各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或戴眼镜或留胡须,似乎都在苦思冥想。那么科学家还会不会乐呢?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奇迹     
我们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可以发现:地球生命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据说这些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这不禁使我们好奇:它又发生于何时何地呢?地球生命为什么会如此的辉煌呢?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呢?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科学家纷纷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书刊杂志上发表的科学论文与日俱增。面对着这些数量浩大的科学论文,如何来鉴定和评价每一篇论文的客观价值呢?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法,就是统计每一篇论文的引用率,即被其它科学家引用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深海里生活着许多会发光的动物,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光?又是用什么方式发光的呢?经过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已经揭开了深海动物发光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最近,韩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一只小猎犬.这条狗看上去与一般的小狗没有两样,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心思去培育呢?把这条狗放在黑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它的爪子居然在黑暗中能发出绿光.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秉春表示,我们的最终研究目的不是仅仅让狗发光,接下来将让一些致病基因与荧光基因绑定,移人实验狗体内.如果成功,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准确地追踪这些致病基因的活动过程.由于人和狗拥有268种共同疾病,对荧光狗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多种荧光动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动物发光?这些荧光物质对人类健康究竟有什么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永亮 《科学之友》1997,(11):19-21
在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同一种动物中,血缘关系对动物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同一血缘的个体,相互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互助互爱。那么,动物是怎样识别亲缘关系的呢?气味是身份证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有些动物是通过气味来分辨亲缘关系的。美洲癞蛤蟆的蝌蚪能通过气味,识别素昧平生的"兄弟姐  相似文献   

11.
地震光之谜     
正几百年来,间或有目击者报告说在地震之前、过程中或之后看见神秘之光(例如白色闪光、浮动光球或彩虹色光芒等)点亮天空。这些说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地震中的影像记录证实。那么,地震光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设。有人认为,包含石英的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鸟类     
众所周知,鸟类是爬行动物的直系近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我们对身边的这些朋友有多了解呢?它们是否也会像爬行动物那样愚笨呢?在过去,人们总认为鹦鹉学舌是一种模仿行为,科学家们通过试验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两名科学家和一只鹦鹉参与了这项试验。试验开始时,科学家甲向科学家乙提出各种问题,如果答对则有食物奖励,否则就会被责骂。鹦鹉很快就参加进来,并很快学会比"竞争者"更快说出应说的单词。通过这项试验,鹦鹉也学会了100个单词。不久,它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每天一睁眼,人就要吃饭。但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好像有点单调,主食就是米饭、馒头等,荤菜不外乎鸡鱼肉蛋,蔬菜就青菜、白菜、萝卜、芹菜、韭菜、辣椒等。科学技术在发展,为什么人的吃食还是几千年来的老一套?难道就不能改一改,来一点新变化,在吃上多一点科技成分?科学家们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吃饭问题也会科学化,不但营养全面,可满足人体需要,而且花色品种还得多种多样。那么,再过几十年,人将吃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未来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个人,但有谁能比那些造就了未来的年轻科学家更好地预测未来呢?《科学文摘》询问它的100位优秀年轻科学家,“你认为今后20年科学所必须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他们的答复证明,他们并不是多数人历来所想象的科学家那样,不是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事实上,他们所关心的是我们大家都在关心的广泛的社会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宠物大擂台     
正在我们身边,常常可以见到家养小动物的身影。这些可爱的小宠物们与人相伴,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不过,你知道在种类各异的宠物当中,谁最聪明?谁最关心主人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所做的研究吧!论智力——谁是最聪明的?动物到底聪明不聪明,只要我们与动物相处的时间越长,它们的智慧便会慢慢地显现出来。就拿一只名叫"摩西"的红腿象龟来说吧。当英国动物认知学家安娜·威尔金森把"摩西"放进实验用的迷宫中后,大家都被这只平时迟缓得让人着急的家伙惊呆了。在  相似文献   

16.
<正>黑暗的深海里生活着许多会发光的动物,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光?又是用什么方式发光的呢?经过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已经揭开了深海动物发光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在地球表面见到的岩石和化石这些东西的年龄,常常是以"亿年"为单位的,那它们的"岁数"到底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其实测量方法并不难,我们只需要用一把合适的"尺子"来测量就可以了。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它们自身变化  相似文献   

18.
狗眼看世界     
不少人都说,狗什么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只要我们研究一下狗的眼睛,就不会对这个说法产生任何怀疑。那么狗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否与我们人眼中的世界相同呢?俄罗斯科学家科别京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人看来,能够亲自参加深海科考活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科考船上,多数科学家都是两人共用一间休息室和一个洗手间.像这样的"特等船舱"的配置顶多也就相当于大学宿舍.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物理学家或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竟然花大量时间、精力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呢?这里所说的不仅是向《科学美国人》写文章(它是供科学爱好者和其他领域科学家阅读的),也不仅是教本科生入门课程,而是真正尽力通过报纸、电视、杂志和对一般公众的讲演,来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资助主要来自公共基金。由此容易得出片面的原因:科学家要向纳税人解释自己所做的工作。若仅以此来看,便会吃惊地发现更多的科学家并不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存在着大量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洞到核竞赛和艾滋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科学。科学的结果导致其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同时很显然,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不可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的真正危险在于构造了一个基本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几乎没有人懂科学和技术。这就是“治病”的“良方”(例如,在国会535名议员中,大科学家出身的人屈指可数)。但这里我想要讨论的是普及科学的其他原因,这种科学普及工作是科学家职业日程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