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血液科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提出有效对策。方法 :对拒绝行PICC置管的49例血液科化疗住院患者发放问卷。结果 :40例(81.6%)患者担心带管生活不方便,38例(77.6%)患者认为费用太高,33例(67.3%)患者对PICC置管不了解,31例(63.3%)患者担心置管失败,30例(61.2%)患者认为输液时间短,化疗间隔时间长,没必要置管,28例(57.1%)患者害怕疼痛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24例(49.1%)患者认为家乡偏远维护不方便,12例(24.5%)患者认为自己血管好不用置管。不同特征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有所不同。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通过调查了解患者拒绝置管的原因及不同特征患者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可使患者了解并接受PICC置管,进而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淋巴瘤初治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 年1—12 月我科初治淋巴瘤拟行化疗而拒绝PICC置管的患者126 例,采用一般资料及自行设计的“淋巴瘤初治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原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淋巴瘤初治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前4 位的是:认为影响日常生活89 例,占70.6%;认为PICC维护很麻烦67 例,占53.2%;不了解PICC管,医生没有要求58 例,占46.0%;担心置管后并发症35 例,占27.8%。结论 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担心置管影响日常生活,维护不方便,医生没有要求患者置管,担心置管后并发症等。针对此,护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血管保护意识;通过同伴教育帮助拟置管患者理解、接受PICC;加强医护合作,得到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护士导管维护技能的培训,在基层医院推广PICC维护技能,减少患者维护PICC的麻烦。  相似文献   

3.
张慧  黄李华 《护理学报》2017,24(20):44-46
目的 调查肺癌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5年6月—2016年7月抽取我科拒绝接受PICC置管的83例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及自行设计的拒绝PICC置管原因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前4位的是:担心置管操作的危险性73例,占88%;不了解PICC置管技术69例,占83%;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61例,占74%;PICC维护不方便55例,占66%.结论 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担心置管操作的危险性、对PICC置管知悉度低、担心置管后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维护不方便等.建议护理人员加强PICC置管宣教;选择患者信任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请科室内已经成功置管的患者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来相互交流;做好置管期间家庭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或家属选择离自己居住地距离最近的医院作置管后后期维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血液内科化疗患者拒绝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8-12月收治的40例需要化疗但拒绝使用PICC的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拒绝使用PICC的原因有:1)12.5%(5/40)认为化疗疗程已快结束,认为没必要置管;2)37.5%(15/40)为经济原因;3)17.5%(7/40)住在周边基层乡村,担心出院后导管维护得不到保障;4)15.0%(6/40)表示对PICC不了解,担心导管堵塞、感染、脱出;5)10.0%(4/40)担心生活不方便,影响洗澡、日常运动和生活;6)7.5%(3/40)担心导管隐蔽性差,影响美观。结论应利用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加强健康教育,有效宣传PICC,提高患者PICC置管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剖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选择意愿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护士更好地了解和满足肿瘤化疗患者的置管需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有PICC置管适应症的16例肿瘤化疗患者采取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资料,用Colaizzi分析法加以分析。结果通过访谈得出:(1)患者获取PICC置管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医生护士。(2)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置管带来的不适。(3)患者选择置管的主要原因是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及置管在治疗中的安全性。结论患者对PICC置管还存在疑虑,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在置管前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真实意愿做出客观的置管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例拒绝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4个主题,包括PICC信息的获取途径;PICC置管的目的;拒绝置管的原因;拒绝置管的意愿与顾虑。结论护理人员应提供PICC专业信息渠道,使患者掌握置管的目的;了解患者拒绝置管的真实原因;给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置管操作易掌握、留置时间久、维护方便,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放疗、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长期输液等患者[1,2]。但由于多数患者对PICC置管缺乏了解,90%以上患者置管时都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3],因此很多患者拒绝行PICC置管术。为让患者更好地理解PICC置管方法、优点,提高依从性,本院肿瘤外科和肛肠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图示教育进行健康宣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接受置管与拒绝置管的患者对于PICC的态度,分析可能影响置管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为更好地开展与推广PICC置管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有PICC置管适应证的10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接受置管患者和拒绝置管患者对PICC的作用认同、存在的危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拒绝组对PICC置管作用持肯定态度的为27例,基本肯定13例,否定13例,没考虑5例,接受组持肯定态度43例,否定3例,没考虑4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986,P〈0.01)。结论对PICC作用的认同度、置管危险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都是影响留置选择性的因素。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解决患者对PICC存在的疑问,帮助克服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置管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美国Arrow和巴德的PICC导管置管,分别为158例和32例.结果导管留置1 h~215 d,其中主要并发症占置管总数的比例为:机械性静脉炎15%,管道不畅11%,穿刺点感染10%,管道异位3.7%,管道感染1.1%,血栓形成0.5%.结论护士的规范操作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长时间留置PICC导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性因素图和柏拉图在PICC置管失败要因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59例PICC置管病例采用依据特性因素图和柏拉图,对影响PICC置管失败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失败率为5.7%,PICC术者因素、患者血管因素和患者全身状况是3个关键影响因素,占比82.2%,需要优先关注。结论:加强PICC质控小组主导作用,重视病例血管的全面评估和患者的指导,有助于进一步降低PICC置管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不仅降低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而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血管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PICC置管患者86例,均来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所有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行血管超声检查,分析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血管超声检查的价值。结果:根据血管超声检查结果,86例PICC置管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的患者有78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7%;二次置管成功的患者有8例,二次穿刺成功率为9.3%。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结论:应用血管超声检查PICC置管患者具有很高的价值,临床医师可根据检查结果,找准穿刺点,使穿刺的成功率提高,能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PICC规范化管理措施对管道安全及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肿瘤科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提供一般置管护理流程;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提供规范化管道管理措施。评价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管道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后出现置管处血栓形成7例(10.77%)、管道堵塞5例(7.69%)、意外脱管6例(9.23%)、过敏性皮炎5例(7.69%);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血栓形成出现2例(3.08%)、管道堵塞与意外脱管分别出现1例(1.54%)、过敏性皮炎2例(3.08%),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过敏性皮炎发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55例(84.62%)、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3例(96.92%),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59.23±38.10)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81.20±35.11)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对接受PICC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寿命,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研究证明,PICC的使用为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带来了信心,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PICC置管后不仅影响患者置管侧手臂的屈伸动作,而且影响睡眠以及日常生活[1-2]。李全磊等[3]通过对肿瘤患者选择留置PICC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发现患者对PICC置管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是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将PICC置管患者舒适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化疗病人拒绝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原因,提高病人置管依从性。[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收集资料,依照编码、分类、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提炼主题和要素6个步骤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根据对30例病人拒绝置管原因的分析,提炼出5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维护不便、认为无置管必要、担心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医生与病人对PICC技术的认识存在误区、经济困难而难以承受置管及后期维护的费用。[结论]深入了解化疗病人PICC置管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置管依从性,可降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2月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57例,建立置管患者档案,细化置管流程及导管维护,操作者全程跟踪,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和指导。结果:57例肿瘤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28 d,未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导管断裂、飘移、堵塞等并发症,保证了患者PICC管道的有效使用,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护理干预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有助于降低置管风险,规范PICC的管理,护士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和指导,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PICC置管中两种不同送管方法对导管异位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行PICC置管的1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3月行PICC置管的10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采用偏头法送管,观察组采用举臂靠头法送管,比较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及穿刺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对照组为9.7%、观察组为1.0%;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测评对照组为29.1%、观察组为55.4%,x2CMH=21.908,P0.01。结论 PICC置管采用举臂靠头法送管优于偏头法送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并讨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8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外科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结果 神经外科行PICC置管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为9.68%(18/186)。经单因素筛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深静脉置管史、焦虑情绪、穿刺血管类型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送管次数>3次、意识障碍是神经外科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与年龄、深静脉置管史、焦虑情绪、穿刺血管类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送管次数、意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真实感受,为临床PICC置管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恶性肿瘤化疗需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PICC的一周一次的维护是使患者感到不便的主要因素;担心管路的破坏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贴膜过敏及疱疹、静脉炎等皮肤问题的出现使患者感到不适。结论:PICC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的保护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维护周期短,维护网络不健全,导致患者的维护成本高;且各级医院的维护水平不一,维护质量无从保证;对PICC置管患者化疗间歇期自我维护的宣教不到位以及患者的自我维护意识差等都会导致PICC置管后并发症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对PICC置管患者的管理仍需要各级医院及护理人员积极合作,多方面提升置管患者的置管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