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鼠臂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定位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臂旁核(PBN)内一氧化氮化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为进一步阐明PBN内一氧化氮(NO)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NB各亚核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具体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PBN各亚核内均有的分布,且其形态,细胞密度及纤维走向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PBN内的NO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可能与该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的多样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DR)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中央杏仁核(CeA)的投射,为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NO)参与情绪,疼痛,内脏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辣根过氧化酶(HRP)逆和追踪技术,观察大鼠DR内向CeA投射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结果:DR内有一定数目的NOS/HRP双标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外侧部与背.正中部。结论:DR内有部分NOS阳性神经元向CeA投射,提示NO在DR至CeA上行感觉传导通路中起重要的神经递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是否参与中枢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方法: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去窦弓神经术(SAD)后2 h Fos和NADPH-d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SAD大鼠室旁核小细胞部、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内有大量Fos表达,并与NADPH-d部分共存;NADPH-d/Fos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6.8%、72.1%和47.1%.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上述核团内偶见Fos阳性神经元,未观察到NADPH-d/Fos双标记神经元.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可被SAD特异性激活,提示其参与了中枢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所介导的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与急性心肌缺血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股静脉注射血管加压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 ,观察 Fos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  Fos阳性产物分布于梨状皮质、伏核、终纹床核、扣带回、斜角带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弓状核、中央杏仁核、穹窿下器、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脑桥臂旁外侧核、蓝斑、延髓内脏带等脑区 ,而在大脑白质及小脑中无明显的密集分布区 .结论 心肌缺血诱发的 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内有着广泛的分布Fos蛋白在血管加压素诱发…  相似文献   

5.
张辉  段丽  饶志仁 《医学争鸣》2002,23(5):415-418
目的 研究大鼠脑干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即刻应激反应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法观察脑干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Fos蛋白、酪氨酸羟化酶(TH)在左侧胫腓骨骨折后15,45,90,180和360min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一侧胫腓骨骨折后,脑干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表达有明显的核团定位。在延髓内脏带(MVZ)、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外侧楔束核(Ecu)、中缝大核(RMg)、蓝斑(LC)、臂旁外侧核(LPB)、中缝背核(DR)、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IPAG)等脑区内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而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此分布基本一致;②MVZ,LC等部位有大量Fos及TH双标阳性神经元,周围有密集的GFAP阳性细胞;③时间点上GFAP与Fos阳性产物的表达均先后又降低,前表达高峰期在骨折后45min,而后在90min,即前表达高峰略为提前。结论 上述核团的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下肢骨折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及其调节过程,且其反应早于神经元,可能主动地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前列腺伤害性刺激诱导脊髓内P2X3和Fo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前列腺伤害性刺激动物模型,采用抗Fos蛋白和抗P2X3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前列腺伤害性刺激诱导的脊髓内Fos、P2X3表达部位进行观察。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和P2X3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胶状质。结论:交感神经通路在大鼠前列腺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2X3可能参与了前列腺伤害性刺激的传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与神经免疫调节有关的功能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以腹腔注射脂多糖 (L PS)为免疫激发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 ,观察 Fos蛋白在脑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  Fos阳性产物多集中分布在大脑额顶皮质、边缘前脑 (扣带皮质、梨状皮质、外侧隔核和中央杏仁核等 )、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下丘脑外侧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外侧臂旁核和延髓内脏带 .小脑内无明显 Fos分布密集区 .结论  L PS诱发的 Fos阳性神经元在脑内有相对广泛的分布Fos蛋白在LPS免疫激发大鼠脑内的分…  相似文献   

8.
大鼠中枢神经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的来源及其分泌的形态学基础,了解中枢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方法:将1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脑冠状位切片行NADPH-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环脑室系统及脑表面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作了观察。结果: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水管和第三脑室(3V)。在中脑水管,触液神经纤维来自中脑的中央灰质,特别是其背外侧部;来自脑干的被盖痛外侧核和中缝背核。在3V,NOS阳性纤维主要来自室调周核、室旁核,NOS阳性胞体有位于室管膜下(远位)、膜内和膜上3种。阳性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室管膜内。在中央管、第四脑室底、脑表面也有少量触液神经元。结论:脑脊液中的NO来自室管周及脑表面NOS触液神经元之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催产素(OXY)的定位。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酸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NOS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共存关系。结果:PV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析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NOS/OXY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87%,呈楔形,密集分布于PVN的外侧部。在与PVN相对的第三脑室有NOS/OXY双标记阳性触液神经元存在。结论:NOS与OXY在有关下丘脑与生殖及性行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和脑干内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听觉核团和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脑桥的各级听觉传入核团,均有NOS阳性神经元,而上橄榄复合体无NOS阳性神经元;耳蜗核内N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腹侧核,为圆形或椭圆型双极神经元;下丘的臂内侧核NOS阳性神经元呈小的、圆形细胞。在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在三叉神经中脑核(Me5)、蓝斑(LC)、前庭内侧核(MVe)、MVe腹侧核(MVeV)、前庭外侧核(Lve)、舌下神经前置核(PrH)、巨细胞网状核(Gi)、Gi腹侧部(GiV)、外侧巨细胞旁核(LPGi)、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均有NOS阳性神经元。结论:NO可能是听觉中枢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声信号传递的调节;并可能与脑干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1.
TheamygdalawasconsideredasthemostimportantnucleusinvolvedinthegenerationandpropagationoftonicclonicseizuresinducedbysystemicorintranuclearinjectionofsomanandpersistingrepetitiveseizuresresultedinadelayeddeathoftheneuronsoftLhearnygdalaL'~3:.Themechanismofseizure-induceddeathofamygdalaneurons.'remainsairlyunderstand.Cab infltixmediatedthroughNMDAreceptorswasdemonstratedtoplayanimportantroleinexcitatoryneurotokicity"~'1.ActivationOfnitricoxidesrpthase(NOS)andinductionofc-foSsh~thecommonupstr…  相似文献   

12.
胼胝体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胼胝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的生后发育。结果发现大鼠出生后1天胼胝体内NOS阳性神经元少见,但在侧脑室背侧见有NOS阳性细胞层;生后7天已见有NOS阳性细胞,但胞体小,其突起呈点线状;生后14天NOS阳性细胞胞体及突起进一步发育,突起呈线状;至21、28天时,胼胝体内所见NOS阳性细胞与成鼠胼胝体内所见阳性细胞无差异。这些NOS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胼胝体中,有的紧贴于皮质下方并可见有突起伸入皮质;有的位于侧脑室室管膜附近,突起伸入室管膜细胞间,亦见有NOS阳性细胞位于室管膜细胞层中;散在于胼胝体中的细胞其突起有的与胼胝体联合纤维并行,有的向各个方向伸展。  相似文献   

13.
倪龙兴  许默菡  牛忠英 《医学争鸣》2000,21(11):1338-1340
目的 研究兴奋性氨基酸非NMDA受体在牙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揭示牙痛的产生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第1组单纯给予机械穿髓刺激;第2组预先侧脑室注射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再给予相同的穿髓刺激;第3组只行CNQX侧脑室注射,不予穿髓刺激;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动物存活相同时间后取延髓做Fos蛋白免疫组化反应。观察3组动物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与第1组比较没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在粳内诱发瞬间低血压后延髓内脏带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Fos表达,方法:E和尾部悬吊大鼠4wk模拟失重,静脉注射硝普钠制作低血压模型,用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延髓内脏带内Fos蛋白表达及其与TH阳性神经元的共存。结果:在低血压处理后,有相当数量的Fos阳性细胞出现在延髓内,它们主要局限在延髓内脏带内,并以孤束与延髓腹外侧区较为  相似文献   

15.
董元祥  武胜昔  吕葆真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0,21(12):1431-1435
目的 观察正常和胃伤害性刺激大鼠下丘脑乳头体前区(PMH)内P物质(SP)mNR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变化。方法 福尔马林导入胃制成内脏伤害性刺激模型,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PMH内SP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中等强度的SP mRNA杂交信号主要见于乳头体内侧核的中间部和外侧部、乳头体外侧核和弓状核。给予胃伤害性刺激后,PMH内表达SP mRNA的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较强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上丘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时期及生后早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上丘的分布,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NO)在上丘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孕17d起至生后14d大鼠上丘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孕20d上丘深白层与深灰层出现NOS阳性神经元。P0上丘中层也观察到NOS阳性神经元。随着发育,阳性神经元增多,胞体增大,染色加深。到P14,视神经层出现少许:NOS阳性神经元,浅灰层观察到大量的NOS阳性神经元。结论:胚胎20天上丘深层首先出现NOS阳性神经元并沿腹背方向发生,提示NO在上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为阐明一氧化氮(NO)在中缝背核与伏隔核的纤维联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观察到HRP/NOS双标记神经元,所占比例为5%。结论:中缝背核内有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