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提升个体道德水平、传承社会道德力量、实现人类生存及价值目标等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活动的内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良善公民的道德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道德人格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与之相契合的道德机制加以维护,道德建设的落足点在于塑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认识自身道德在建构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的道德人格对提高社会效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新的历史时期又向我们提出了建构起与市场经济和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历史任务,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及时提出了作为道德核心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凝练深邃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准则的高度概括,也是正在建构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荣辱观是儒家早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当时儒家基本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要求。其道德实践特征鲜明,主要表现为强调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推崇以行为旨归的实践精神,政治生活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政治生态与思想文化伦理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新的进程中,先秦儒家荣辱观从文化内容、历史使命、道德教化的实现方式等方面都能发挥历史的资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标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内化为公民个人的道德信念,形成个人道德人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他律是重要途径。因此,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他律建设,形成符合道德要求的社会环境,从而不断提升人们道德境界,最终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机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建立道德教育机制、文化环境机制、道德管理机制、道德实践机制四位一体的机制体系,是促进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养成,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多元化条件下道德观、价值观的主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道德心理,耻感不仅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根据,而且是完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风俗的道德手段。耻感的培养对于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种社会道德体系自身所具有的功用或能力要产生现实的社会作用,亦即该社会道德体系内在价值的外化或道德价值取向的对象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我们认为: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实现道德功能的前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道德功能的重要保证,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实现道德功能的根本途径,道德功能实现静态条件的动态化调控是道德功能实现的最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一般的道德规范走向社会伦理建设,是社会规范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伦理建设的重要标志。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既是我国道德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步骤,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伦理及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体现出荣辱观由一般道德规范走向伦理制度建设的明确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司社会责任作为公司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连接点,是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内在的统一,是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公司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企业道德建设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司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正确认识公司的目的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关系,全面构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下道德建设,面临主流价值被淡化消解的危机情境;荣辱观在逆转个体道德理想模糊、个体道德底线消解方面,其建构个体道德的基础作用日受重视;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优秀道德传统的传承发扬与超越,因为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确立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高举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成为凝聚道德共识的要旨,而具有持之...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以良心对荣誉、耻辱的体验,促使个体道德构建发生机制过程,成为道德认知价值构成、道德行为情感体验、道德性格社会认同的基础;以牵引荣誉的张力和排斥耻辱的驱力合成个体道德构建的动力;以高标要求和底线原则成为个体道德构建的鲜明标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主流价值观念淡化、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善恶荣辱标准扭曲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在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变革的情况下,思想道德建设内在动力机制的弱化和解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是对那种单向度发展模式的不足的文化理念补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其深刻意义在于强化主体道德水准自我提升的外在与内在动力机制,把实现社会的风俗美正和个体的德性良善作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道德的非功利性,道德荣誉产生了严重的异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道德荣誉的虚假集体化和目的化。改革开放后,中心价值理念的缺失造成了人们道德荣誉的迷失,体现在道德荣誉的畸形化和虚无化两个方面。因而,实现道德荣誉与功利价值的统一,为道德荣誉的给予建立起体制上的保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对道德荣誉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应该着重从加强领导班子的荣辱观教育、教师的荣辱观教育、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和高校周边群体的荣辱观教育等方面,切实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牵动国民教育全局、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进程的系统的基础工程,需要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育人机制则成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帮助大学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诚信缺失、公德意识淡漠、不能吃苦、贪图享受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价值观念不稳定,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荣辱观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儒家的荣辱观对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因利益的驱动人们对荣辱价值判断出现混乱的情况下,我们应充分发掘儒家的荣辱思想,使它与时代精神、现实的需要相结合,积极传承与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荣辱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