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后来又写进了党章和宪法,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新发展和新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明品 《视听界》2012,(4):38-43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酝酿着新一轮转型升级。在广播影视领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媒介融合快速演进等多重影响,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一方面技术体系加快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事业产业、体制机制等都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推动新一轮转型升级,既是中国广播影视抢抓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广播影视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对构建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新格局,确立其独特地位,发挥其重大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新的经济体制也在构筑,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的出版经济也汇入放革之中,出版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出版业硕果累累,资产规模日益壮大。 面对成就,我们在为我国出版业发展欢欣鼓舞时,有必要对出版体制变革中一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当前,经济新闻怎样反映经济领域中这一带有根本性的改革进程,是新闻界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这一客观形势要求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思想方法和习惯。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着力经济新闻的开拓与深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起广泛的社会变革,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毫无疑问,我们的经济新闻也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不断开拓与深化,以适应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但是,纵观我们的经济新闻,仍然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束缚,不适应当前开放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社会经济结构将出现新的变化。 省级广播传媒在这场社会变革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思考之一:省级广播传媒已经成为具有双重社会属性的多功能媒体。 随着广播走向市场,计划外收入的增加和节目模式的改变,广播被列入第三产业,省级广播传媒的社会属性由过去单一的政治属性,拓展为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省级广播传媒在继续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的同时,又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性意义。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的改革中,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认识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是又一次大的思想飞跃。它既是14年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决策。如何深入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门科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引导沈世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形成,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一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宣传这一重大理论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无疑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产业报作为经济类型的报纸,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受到来自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机制的转换、读者注意力的转移、报业管理的转轨等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一、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使产业报的地位发生改变产业报现有60多家,它们中绝大多数是由国务院有关职能部、委、局(其中包括一些行政性公司)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正在逐渐深化,传统企业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以便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同样面临着转变职能,按市场经济规律更有效率地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宏观管理.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面对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出版产业化已势在必行.关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指出,要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要着力进行宏观管理机制创新,微观领域结构创新,市场组织体系创新,投资融资体制创新.新闻出版署署长石宗源在2001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也强调,要强化管理,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局社分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无疑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产业报作为经济类型的报纸,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受到来自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机制的转换、读者注意力的转移、报业管理的转轨等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及其趋势董作风,吴惠萍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不仅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也推动了报纸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这一伴随改革开放迅速崛起的报业新军,既要接受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考验,又将在建立和完善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单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必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出满足市场经济需求、满足广大读者需要的报道,我觉得应当努力从以下四点要求做起。其一,要求我们转换新闻价值观念。在十四大精神的推动下,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转变必将牵动全局,它不仅会深刻地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这不仅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且也涉及到文化领域,使文化消费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做为文化消费品的一部份的广播电视报,由此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和新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刚刚开过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把我们的晚报事业,推入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毫无疑问,作为社会主义的晚报,应当为这一新机制的诞生,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晚报要想在这方面发挥很大的舆论影响和舆论引导作用,首先自己得立住脚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将是晚报界从此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1993,(1)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给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广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广播不再是单一的新闻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14年改革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又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理论上的大突破。伴随着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会带来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管理制度、领导作风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对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是从事出版事业的,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在这种新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为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传播条  相似文献   

19.
广播要创收,这是多数同行的共识;广播创收难,这也是电台多数领导的感叹。 广播经费严重不足,成了当前制约广播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它直接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和事业的发展。弥补广播经费不足光靠政府行为已不现实。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优势和电波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扩大创收。在扩大创收中如何摆正新闻宣传与经济创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正常宣传与特殊服务的关系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孔主见。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是一场极为深刻、影响久远的重大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将冲击着我们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习惯思维模式,乃至一些过时的、陈旧的报道结构、写作方式、方法等。观念更新是正确行为的先导。新闻工作者作为“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