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膀胱癌或已经膀胱镜确诊的膀胱癌27例,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经AW 4.2工作站后处理获得三维立体图像,结合轴位原始图像,对膀胱癌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7例。其中病灶大于2cm 17例,小于2cm 10例(含小于1cm 3例)。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与膀胱镜及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膀胱三维后处理图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和病变检出率,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 35例膀胱癌CT发现31例癌肿位于膀胱壁,结节直径约0.5cm~3.5cm大小不等突向腔内软组织影,其中16例同时伴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另有4例患者仅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上发现局限性膀胱壁不均匀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膀胱三维后处理图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和病变检出率,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赵宝忠  郝敬明  师毅冰  胡春艾 《江苏医药》2004,30(6):444-445,F003
目的 探讨充气法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8例膀胱癌患者的膀胱充气法螺旋CT三维成像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仿真膀胱内窥镜(CTVC)、多平面重构(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等,与纤维膀胱镜及手术所见比较。结果 CTVC、MPR、SSD可清晰显示膀胱癌的位置、大小、形态、膀胱壁及膀胱外的浸润情况。结论 充气法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分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患者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 2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结节部位位于右肺12例(60%),位于左肺8例(40%),其中右肺下叶和左肺上叶发病较多,各6例,其余病灶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3例,左肺下叶下叶2例,全部患者病灶直径均小于3 cm,其中结节直径<2 cm者15例,结节直径为2~3 cm者5例.CT扫描中可见各种肿瘤征象,如:4例患者结节出呈现冠状辐射征,出现胸膜凹陷征8例,分叶征10例,毛刺征14例,边缘光滑者6例,空泡征11例.1例HRCT显示钙化结节中心呈软组织密度的,SCT显示均匀钙化.1例HRCT表现为结节内点状钙化,SCT未能发现.而1例HRCT示结节内部含有脂肪成份,SCT亦未能显示.HRCT未显示血管和支气管穿过的结节,SCT各有1例获得显示.结论 常规CT扫描、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合使用可明确显示结节边缘征象、内部结构等,对鉴别良、恶性结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转移性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对转移性肺肿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68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发现840个结节,其中,782个肯定是转移结节,检出率为93.10%;经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发现826个结节,其中,755个肯定是转移结节,检出率为91.4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径≤5mm、6~10mm及>10mm的转移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9.90%、92.26%和100.0%;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径≤5mm、6~10mm及>10mm的转移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6.53%、91.01%和100.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可以代替常规剂量作为筛查肺转移瘤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薄层图像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体检发现孤立肺结节(直径〈2cm)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经计算机软件拆薄后并重组,观察肺部小结节及其肺部周围的CT表现。结果13例患者通过螺旋cT做出诊断并及时手术,11例腺癌,2例鳞癌。2例患者随访后行CT扫描增强发现结节增大,手术后报告为肺腺癌。结论螺旋CT扫描及薄层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呈单发结节或分叶状肿块,肿瘤直径2.1~7.5cm,平均4.7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中央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4例病灶直径平均大于5.2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2例轻度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均无强化;静脉期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9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例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下降,7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5例低于肝实质,7例显示中央斑痕,6例延迟强化。结论典型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点,其中央星状斑痕为其主要影像学特点,螺旋CT增强显示中央斑痕征是诊断FNH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最大密度投影对肺多发转移结节的显示价值.方法 对37例肺内多发结节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原发灶)行多层螺旋CT全肺容积扫描,并重建2.0mm薄层图像,随后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比较10mm常规图像、2.0mm薄层图像及10mmMIP图像中结节显示情况.结果 3种图像中,10mmMIP肺窗图像显示肺内转移结节数目最多,结节边界清晰,和周围组织对比度好,显示清楚;2.0mm薄层肺窗图像显示肺内转移结节数目稍少,结节边界尚清晰,10mm常规肺窗图像共显示肺内转移结节数目最少,部分结节显示欠清晰.结论 10mmMIP肺窗图像显示肺内转移结节最清晰、发现转移结节的数目最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 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9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肝左叶18例,肝尾叶2例,共发现67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3例,多发癌结节16例,结节直径0.6~2.9 cm.CT 平扫检出率为62.69%,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79.10%、73.13%和61.19%.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