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城市发展水平是郊区大规模住宅项目开发的先决制约因素,当城市发展出现郊区化为主导趋势时开发郊区大规模普通住宅具备了城市发展背景。为了规避项目开发风险,开发商必须认识开发此类项目所在城市的城市发展背景,通过量化城市化水平可以判断郊区化是否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2.
居住郊区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为民 《城乡建设》2002,(10):25-26
近年来 ,我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郊区尤其是近郊地带逐渐成为住宅开发和消费的热点区域 ,而在近郊购房者中 ,又多来自于中心城区的郊迁人口。居住郊区化受城市空间发展、家庭生命周期、交通条件改善等多种因素影响 ,有着特定的规律 ,并与郊区的住宅建设息息相关。探讨郊区化人口的居住行为和特点 ,无论对提高住宅的开发效益还是对郊区住宅建设的有效管理都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历史较短 ,其中的规律还不明显。相对而言 ,西方发达国家则要成熟得多。为此 ,本文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例 ,探讨居住郊区…  相似文献   

3.
方亮 《城市开发》2002,(8):24-27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现代城市地域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向,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城市郊区化的进程。特别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郊区化进程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由单核心转向多核心结构。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向郊区扩张的趋势日益增进。我国城市郊区化面临的问题由此越来越凸现出来、作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郊区化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郊区化状况的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城市发展应采取适度郊区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郊区化是适应未来信息网络社会城市发展的趋势, 它的出现对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有重大影响, 研究城市郊区化无疑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 论述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郊区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居住区位变化的共同趋势,在城市化后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加上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日益重视,居住的空间概念必然向外延伸,城郊住宅成为今后住宅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当然,我国城郊住宅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区别,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特色的城郊住宅发展规律,为城郊住宅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地区不断向外扩展,出现了一系列称之为"郊区化"的扩散现象。郊区化是城市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即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住宅郊区化是人口郊区化的主要方面,其先导是在郊区进行住宅用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所谓住宅郊区化不  相似文献   

7.
杭州的住宅郊区化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郊区住宅发展非常迅速,要正确面对住宅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就需要从源头上分析郊区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从各个角度探讨了郊区住宅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杭州市的社会经济背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房价的引导作用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郊区住宅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住宅郊区化的背景住宅郊区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它是城市扩大向郊区发展的必然的产物。在我国,住宅郊区化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从国外经验采看,住宅郊区化的几个动力无外乎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社会汽车化程度十分高,城市生活与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二是城市产业外迁,特别是新兴产业向着郊外地价较低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带动城市住宅向外迁;三是城市中心区密度过大而造成环境、社会问题较为严重,迫使新增加的住宅区向外扩散;四是城市轨道交通有意地向外引导,兴起郊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汪光焘 《城市规划》2004,28(3):13-29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商业郊区化趋势初见端倪;近年来私家车的发展及其对郊区化的推动作用大大超出学者们最初的预料;第二住宅引起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发展;郊区化进程中城市贫富分化明显,并在空间上有所体现。针对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提出若干调控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尝试构建1990年代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刘晖 《中外建筑》2005,(1):63-63,82
以洛山矶地区为代表郊区化住宅是典型的美国式生活方式,支撑这种郊区化住宅的建造模式的两大基础是完善的建筑工业产品体系和全民"自己动手"的精神.郊区化住宅的丰富、生动而又和谐的造型只是这种建造模式的结果.透过美国郊区化住宅表面的造型风格,分析其存在的制度性因素将有助于我国郊区化住宅的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