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69.94±8.27)分高于对照组(60.08±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9,P=0.000)。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襄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2—7月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循环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肌梗死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减少心肌梗死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指征和心理状态评分变化、生活质量及手术体位摆放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手术体位摆放满意度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改善甲状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因手术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泌尿外科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控制手术感染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进行的PDCA循环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消毒效果、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和切口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0. 67%,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96%、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90%、空气消毒合格率为92%、手术室恒温箱消毒合格率为96. 67%;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5. 33%,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74. 67%、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66. 67%、空气消毒合格率为79. 33%、手术室恒温箱消毒合格率为80. 67%,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 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原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可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在身长体重方面的增长情况并评价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日均身长体重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早产儿实施家庭护理不仅能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干预模式在晚期肝癌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82例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PICC置管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PICC置管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干预可改善晚期肝癌行PICC置管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并可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阴道分娩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鹤壁市妇幼保健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70例,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产妇应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及技术操作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的产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产房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可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和SF-36评分,以及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6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增加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能有效促进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中均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依从率、意外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PDCA循环管理及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患者产前、产后血糖控制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452例,研究组222例,对照组23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专科随访)及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管理和一般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结果:发现研究组观察组总增重、BMI增加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期及产后42天血糖控制比对照组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PDCA循环管理配合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新生儿巨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按时用药依从性、饮食健康依从性、按时复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家属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有效加快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DCA循环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护理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PIVAS护理管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人员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沉降菌生成数和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空气中沉降菌生成数为(55.32±5.35)cfu/m~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3.61±14.49)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评分、病区管理评分和护理文书书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减少空气沉降菌生成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DCA循环健康教育模式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肿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良好率为95.74%(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模式,能明显增强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提高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2例,随机分组,就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1)与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1)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共济失调、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功能障碍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症状缓解进程,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缓解头晕症状,且可防范复发,并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朱翠容  丁玉辉 《吉林医学》2014,(11):2442-244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腹腔镜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名轮转腹腔镜专业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每组各10名。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按PDCA循环模式进行培训。两组每月理论和操作考核1次并记录成绩,轮转结束调查医生满意度。结果:培训后两组专科轮转护士平均考核成绩及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CA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可用于腹腔镜专科护士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25-13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防范老年精神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精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损伤程度分级及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且两组损伤等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降低老年精神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芪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芪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心电图总改善率(90.7%)高于对照组(7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