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振动辅助电解磨削加工技术是一种以超声振动作为辅助、电解磨削为主要加工方式实现零件精加工的新型加工技术.为获得更高表面质量的管电极微孔,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对GH625材料进行管电极打孔,初步得到最小平均锥度0.043°的微小孔,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脉冲电压、电解液浓度、主轴进给速度、阴极转速对加工微小孔锥度和表面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刘斌  吴强  成哲 《电加工与模具》2020,(1):21-23,64
以加工微小复杂零件为目标,对采用直径0.02 mm的微细电极丝进行数控电火花微精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工艺研究,开发出了由微细丝走丝系统、细丝导向器和微精加工电源等构成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研制了具有无电阻防电解电源、高效、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微细丝数控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探究了电源电容、电流、伺服参考电压、伺服速度及占空比对CuW90微小孔电火花加工效率和电极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伺服参考电压和占空比对加工效率和电极损耗的影响都较大,而电容、电流对其影响较小,最终得到了CuW90电火花微小孔加工的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4.
微小孔加工时的放电间隙较小,排屑、消电离状态差,放电效率低,直接影响加工效率和电极损耗;超声振动可改善排屑、消电离状态,能提高放电效率。将超声引入微细电火花加工,通过工件的超声振动,进行超声功率、小孔孔径、脉冲频率的微小孔电火花加工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不同孔径时,超声功率及电源频率都存在一个最佳值;加工条件合适时,超声复合微细电火花加工优于常规微细电火花加工。  相似文献   

5.
最高成形加工生产率:10000mm~3/min最高成形加工(小孔)光洁度:▽12(0.1μRmax)最高形腔加工精度±0.01mm最大平动头电极承重:150公斤最大机床主轴电极承重:30000公斤最多电源回路数量:96回路(500安)最小加工孔直径:15μ最大加工小孔深度与直径之比:100以上(孔深30mm,孔径φ0.3mm)最大的小孔加工速度:30mm/min(工件不锈钢,直径φ0.5mm)最高的小孔加工精度不圆度:0.5μ,直径±1μ最大电源脉冲电流:1000安(平均)  相似文献   

6.
一种微小孔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一种面向工业应用的微小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其技术开发,兼顾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两方面的要求,推进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实用化。内容涉及摩擦传动微进给机构、高频脉冲放电电源、微小电极的旋转进丝机构、加工状态检测与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俯拾 《工具展望》2004,(1):22-22
为了保证微小孔加工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圆度及平直度,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用进给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机床;尤其应注意的是,大力抑制主轴、夹具、刀具的综合误差。  相似文献   

8.
电火花加工小孔存在电蚀产物排出效率低导致加工效率低、电蚀产物排除导致二次放电现象影响加工精度等问题,而超声振动在工作液中产生空化效应和泵吸作用,能大幅提高电火花的排屑和消电离能力,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设计一套工作液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小孔加工装置,主要包括主轴系统、微三维运动平台、超声振动工作液槽和数据采集系统,其中主轴系统包括NSK电主轴、引电结构、工具电极装夹结构,可以实现工具电极的高速旋转;基于LabVIEW开发了电火花小孔加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初始化模块、粗定位模块、恒电压对刀模块、实时电压分段控制加工模块和实时显示模块。开展了工作液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小孔加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电火花加工电压的增加,工件材料去除率和电极损耗率都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9.
精密微小孔加工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精密微小孔加工技术的现状、应用和发展方向,并列举了多种加工方法,包括传统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重点介绍了特种加工技术在精密微小孔加工中的应用,由于其加工精度高、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于加工硬脆等难加工材料,因而是精密微小孔加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针对不同微小孔加工方法中的不足,介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设计并研制了一个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横轴布局V型陶瓷结构旋转主轴系统、带有压电陶瓷的宏、微伺服进给系统、制作微细工具的反拷系统和读数显微镜及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应用该系统已成功地加工出了直径仅为φ4.5μm的微细轴和直径仅为φ8μm的微小孔。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航天用喷注器微小孔电解加工工艺方案,通过对微小孔结构阴极的设计、阴极绝缘处理方法的研究,对电解加工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实现了钛合金材料微小孔的稳定加工.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设计了电解分度工装,成功实现了某型号钛合金喷注器微小孔电解加工.  相似文献   

12.
硬脆材料具有硬度大、脆性高等特点,使用传统方法对硬脆材料加工效率低。电弧加工产生的电流密度远大于电火花加工产生的电流密度,因此电弧加工相比电火花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针对硬脆材料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旋转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机床。机床采取‘C’型结构,由机床工作台和数控系统组成。设计机床工作台主要由X-Y-Z三坐标轴、超声旋转主轴、伺服电机、大理石工作台、立柱和工作液槽构成。数控系统由开关控制器、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脉冲电源、超声发生器、电脑工控机组成。最后,利用研制的实验机床,对不同厚度弹簧合金钢进行小孔实验。将小孔显微图形通过矩阵实验室软件进行小孔边缘检测和圆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下加工的小孔质量更好,边缘更加圆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复材壁板工装双龙门协同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壁板工装精准协同加工,减少机床停机时间。通过对壁板工装制定双龙门协同加工方案,进行数学建模,寻求加工过程的最优解,选择最合理的加工策略及加工顺序,对加工难点以及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学建模,从双主轴粗加工效率、双主轴精加工效率、双主轴加工曲面分割、程序加工策略4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精微电解加工工艺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源设计方案,并研制了一台样机,解决了当前电解电源输出频率低、脉宽较大不能满足微精加工要求的问题.该电源具有调压精度高、损耗低、效率高以及体积、质量小等特点,输出频率最高可达100 kHz,最小脉宽1 μs.经初步的加工实验,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硬脆材料具有硬度大、脆性高等特点,使用传统方法对硬脆材料加工效率低。电弧加工产生的电流密度远大于电火花加工产生的电流密度,因此电弧加工相比电火花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针对硬脆材料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旋转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机床。机床采取‘C’型结构,由机床工作台和数控系统组成。设计机床工作台主要由X-Y-Z三坐标轴、超声旋转主轴、伺服电机、大理石工作台、立柱和工作液槽构成。数控系统由开关控制器、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脉冲电源、超声发生器、电脑工控机组成。最后,利用研制的实验机床,对不同厚度弹簧合金钢进行小孔实验。将小孔显微图形通过矩阵实验室软件进行小孔边缘检测和圆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下加工的小孔质量更好,边缘更加圆滑。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工件打孔时出现二次装夹带来的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先利用表面涂覆金刚石刀具的钻头对陶瓷层材料进行钻削加工,待其金属基材裸露之后采用电火花小孔加工金属层。为实施两种加工方法,改造实现了双主轴专用装置,针对金属层电火花小孔加工设计开发了半桥逆变脉冲电源,搭建了放电伺服控制系统,开发了伺服控制程序。设计了两种加工方法自动切换电路,为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基础。对表面涂覆氧化锆的钛合金复合材料进行连续打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加工方法可以实现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小孔加工,连续打孔时公差范围小于10μm。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对脉冲电源的要求 ,研制出一种新型脉冲电源——组合式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脉冲电源。该电源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把电源划分成若干个模块 ,通过对功能模块的不同组合 ,使电源可以工作在等电流脉宽或晶体管控制的 RC脉冲电源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机床用来完成拖拉机变速箱体上六个孔的精加工。是利用旧车床床腿、减速器及固定在中间的夹具所组成的。减速器装在机床的两端,能够轴向进给。加工时由两个电动机分别驱动减速器实现主轴的旋转和进给运动。镗孔精度主要由装在中间的夹具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一、电火花微精加工微精加工的加工精度是微米级。要达到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对异形盲孔类加工,采用一次性尺寸成形达到微米级加工,还存在一定困难,因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较多,如:工具电极的制造,装夹校准、电参数的选择、排屑条件等,都是直接相关的;而对于圆周面尺寸来说,进行微精加工就比较容易做到。为此,我们选定对圆周面的微精加工进行研究,并设计了D-83型电火花微精磨加工机床,它是一台多功能加工机床,可供零件任何圆周面作微精加工之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容两极板间的静电力可促使两极板相互靠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静电驱动的微细电解加工技术,并设计了静电驱动微细电解加工装置。分析了电解液浓度和电源频率对加工间隙的影响,并进行了二维结构、阵列柱状结构的静电驱动电解加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静电驱动技术实现电极的微进给,能使加工间隙达到微细电解加工的要求;通过控制电源的脉宽和频率,能实现自适应电解加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