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激发效果的优劣是影响地震资料采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陆地地震勘探中,炸药震源激发是主要激发方式之一。采用的炸药和激发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带宽。常规炸药与地震专用炸药(dBX)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表层地质条件下,采用dBX型炸药激发获得的地震数据的质量明显优于用常规炸药获得的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2.
炸药震源爆炸机制及激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前对地震探中炸药震源激发问题的研究还很肤浅。本文从弹性动力学出发,结合有关的爆炸原理,研究了球状集中式药包和细长药柱的爆炸机制,并作了实地试验工作说明了理论对激发条件 选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炸药激发子波信号的记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炸药激发是陆上地震勘探的主要激发方式,激发因素对地震(尤其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已有诸多关于激发理论及参数选择方面的文献,但大多是在某种特定药型、药量条件下所作的分析,其结论不具广泛性。研究激发条件的目的是要获得理想的激发子波、,但目前直接对激发子波进行观测并作分析的还不多。本文介绍了用不同药量的多种成型炸药在高速层中进行激发和观测的方法;对在弹性区形成的地震子波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了波波形、频谱、能量与药量的关系及地震波在高速层中的衰减规律等;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合理选择炸药震源最佳激发条件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驰  于鹏  李波  陈永成 《石油物探》1997,36(3):105-111
合理地选择激发条件是应用炸药震源进行陆上地震勘探中首要的一环。本文结合BW地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例,对工区潜水面和表层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用微测井结合小折射、井口τ值结合微测井等研究表层地质条件的实际工作方法,探讨了松南地区如何选择合理的激发条件以及岩性勘探中如何选择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陆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发井深、虚反射效应、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等激发条件对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响。利用周口盆地黄淮冲积平原、宜阳凹陷黄土塬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提出了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佳激发因素,以获得最好的单炮记录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7.
灰岩裸露区地震激发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激发因素选择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震激发机理研究表明,灰岩裸露区炸药激发的地震波能量很弱,已经成为制约灰岩地震勘探的瓶颈。为此,本文从研究灰岩区地震激发机理着手,分析了爆炸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开展了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物理模拟,得出了一些结论:改善灰岩等坚硬地层的激发条件,应增加爆炸冲量及对灰岩的作用时间;选择合理的几何耦合系数,增加低爆速的药量,在炮孔中充填介质且保证在井孔封闭良好时进行激发。  相似文献   

8.
吕公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6):851-855,1012,829
针对地震勘探中弱弹性介质(弹性较差的介质)地震波激发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弱弹性介质的弹性性质是改善激发效果的关键。根据井中炸药震源激发的特点,通过大面积组合激发可以增加对弱弹性介质的作用面,即可以较好利用弱弹性介质的弹性特点,从而激发出较强的弹性波。在黄土塬和灰岩区分别进行了不同组合井距的面积组合激发试验,对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随着组合基距的增大,不仅激发地震波的信噪比提高,而且地震波的能量也有所提高。这一结果表明,增大激发作用面可以有效地改善在弱弹性介质中的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是一石灰岩出露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极不利于物探地震工作。为了有效地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从选择钻机、炸药,井控激发等方面进行试验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震勘探中激发药量与地震数据采集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药量的选取需要理论研究、现场试验等综合论证。单井柱状炸药激发后,震源附近各个方向(方位)上的子波能量分布并非均匀,从而造成了药量设计的复杂性。首先对采集的中国西部M地区地表层样本(土样)进行岩石物理参数测试,建立了5种典型的物理模型;根据爆炸理论,模拟了TNT、高密度硝铵和铵梯等3种常用炸药在不同药量激发时,各个模型所形成的子波波场;依据震源附近有效能量与潜在噪声能量空间分布范围,提出了基于激发效率的药量设计目标函数,并从理论上计算出3种常用炸药分别在黄土、灰岩、火成岩、泥岩、砂岩等5种典型岩性中激发的最佳药量。塔里木M地区药量实验成果数据证实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沙特复杂过渡带地震资料采集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特过渡带勘探范围大,地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含有高速石灰岩夹层,对地震波有较强的屏蔽作用。针对这一特点,探讨了地震资料采集的难点,并提出了解决难点的相应技术和措施。依据表层结构模型设计井深、优选炸药特性、合理设计气枪组合和确定沉放深度,增强地震波下传的能量;采用震检联合面积组合和海上双检接收的方法,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在受限水域采用浅水气枪垂直叠加技术,以减少炮点的偏移或空炮,保证地震资料有均匀的覆盖次数;采用声波二次定位技术实时监测因海水深度、海流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海底电缆(OBC)偏移,对偏移误差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桂中坳陷地表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灰岩出露,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针对该区地表及地下复杂地质情况,采取4种技术措施:①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②干扰波特性分析及压制方法;③加强炮检点的野外选点,加大试验力度,选取适合的激发和接收参数;④多种针对性的静校正处理方法。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资料信噪比,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风成沙漠区表层吸收衰减十分严重,造成地震波下传能量很弱,并且各种干扰极为发育,使得所获地震资料品质低。首先分析了风成沙漠区的表层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然后在应用模型正演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井深等试验,找到了较好的激发介质,确定了通过组合激发提高风成沙漠区资料品质的地震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4.
川东南官渡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悬崖峭壁林立,沟壑纵横,为典型的山地地形。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难,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严重等。为此,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首先进行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精细设计,包括对采集参数的综合分析和论证、观测系统设计等,确定了适合该区高精度勘探的采集参数,所采用的宽方位斜交观测系统使反射面元和方位角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可以消除由地面障碍物和地下阴影造成的影响,以及获取地下裂缝信息;通过高密度表层结构调查,以及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提供了精确的静校正数据;对于接收点和激发点的布设,采用了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卫星图片结合的方法,对于不能布设炮点的地区则采用变观的方法解决丢炮问题。在官渡地区,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获得了信噪比高、高频成分和层间信息丰富、构造形态清晰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祁连山山地地形起伏剧烈,地下岩性变化快,各种原生和次生噪声十分发育,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等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资料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提高激发效果的适用措施:①横向上选点激发,如在岩性相同区选择低缓平坦处激发、老地层出露区避开地面断层区段、在岩性接触面附近尽量不设激发点、避开巨厚第四系砾石及干燥冲沟分布区等;②纵向上选择在强波阻抗界面下激发,可有效地降低干扰、增强有效波能量;③采用相对较小的激发药量,降低源致线性噪声和次生噪声强度。将这些措施应用于实际复杂山地地震数据采集,明显地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酒泉盆地南缘复杂的高陡逆冲断片地质结构和玉门城区众多建筑、道路以及厂矿的复杂特点,设计优选了适合得到复杂地质构造信息和符合城区施工特点的特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炮检点的实时动态设计分析,采用激发点的灵活布设、检波点的适度横偏,较好地解决了炮检点的布设以及资料的完整性问题;同时加强激发和接收等配套技术的研究,采用井炮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有针对性地加密激发点,降低了噪音干扰,解决玉门市区的激发和接收问题。通过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首次获取了庙北断层中、下盘地震反射资料,进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低信噪比复杂城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地形和低速带、降速带起伏变化,以及野外采集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初至波静校正方法计算静校正量,对炮点以外的检波点无法获取有效延迟时间及近地表模型,这就意味着不能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产生边界效应。提出了在无炮点覆盖的检波点区域内,按照一定间隔的炮点距(需要参考表层厚度)增加激发点,弥补初至波静校正对边界延迟时间计算中的缺陷,提高复杂近地表结构模型的准确性,消除边界效应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所产生的中、长波静校正量不准的现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精细勘探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卡拉布拉克油田储层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有利储层识别难度大,裂缝带分布特征及产能作用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地震资料逐级标定,以敏感曲线和敏感参数优选为核心,识别出储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生物灰岩、角砾灰岩、泥质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骨架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岩溶角砾型。结合试油试采结果,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识别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分别为生物灰岩发育区、裂缝型灰岩发育区、泥质灰岩及岩溶角砾岩发育区;裂缝发育区集中于中区北部断裂带附近,是油田主要产能贡献区。该研究为海外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提供重要思路,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陆上转换波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影响我国陆上三分量地震勘探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采集得到的转换波的能量和信噪比较低。但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工区所采集的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共检波点道集上转换波同相轴清楚,连续性较好,这表明采集得到的转换波的能量和信噪比均比较高。因此,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转换波静校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横波静校正量的计算。基于对部分现有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能仅用共炮点道集来评价转换波资料的品质,还应采用共检波点道集来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井中激发的地震资料而言,共检波点道集上纵波同相轴的连续性优于共炮点道集上纵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改善野外单炮资料品质就是要提高单炮的能量,保护高频能量,提高信噪比。激发药量、井深及激发层速 度是改善野外单炮资料品质的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灰岩及黄土夹砾石区的激发因素的分析 研究,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激发药量及井深与激发层速度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