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 脑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完全无创伤的条件下可对人脑进行功能分析,其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高,一次成像可同时获得解剖与功能影像,而且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在这一点上优于ECT和PET成像。目前,FMRI已广泛地用于人脑正常生理功能和脑肿瘤的术前评价,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最大程度地减小术后功能损伤有极大帮助。1 MR脑功能成像的原理与技术神经元活动与细胞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  相似文献   

2.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 ,基于平面回波技术 (echoplanarimaging ,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 (perfu sionweightedimaging ,PWI)和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研究成为  相似文献   

3.
例1,男,47岁.因发作性抽搐3年,频繁发作2天入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 诱因于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约3min自行缓解,对发作情况不能回忆,除感 乏力外,无明显头痛,无恶心及呕吐,不发热.  相似文献   

4.
脑实质内血肿是中老年人脑血将疾患常见病之一.MR对亚急性及慢性血肿渗断方面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然而对急性特别是超急性脑内血肿诊断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低场MR上超急性期血肿不易与脑肿瘤、脑梗塞等疾病相鉴别,本文主要探讨超急性期脑实质内血肿周边的MR表现,试图总结超急性期脑实质内血肿的特征性MR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CT证实的超急性期脑实质内血肿的周边MR表现。结果:超急性期脑实质内血肿的周边MR表现包括:占位效应、周边长T1长T2水样信号窄带——笔者称之为“护城河征”、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结论:几乎全部超急性期脑实质内血肿周边均可见“护城河征”,通过对比其它脑实质内病变的周边表现,“护城河征”对超急性期脑实质内血肿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18个脑血肿模型进行了病理和MR成象的对照性研究。结果显示脑血肿的病理变化过程为:红细胞悬液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血凝块形成和收缩红细胞溶解──H─S形成及低蛋白血肿液。分析认为脑血肿复杂的MRI表现是由其病理变化和血红蛋白演变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脊柱MR成像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的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对脊柱的表现力不及脑组织。但随着一些技术的改进 ,如体表线圈的发明 ,大大提高了浅表组织成像的信噪比 (SNR) ,并能获得 1mm以下的薄层切面 ;梯度时刻消除法和心电门控的运用 ,减少了因脑脊液(CSF)波动而造成的伪迹[1] ;MR造影剂也已应用于脊柱成像[2 ,3 ] ;其它技术如相控阵线圈技术 ,视野的饱和带宽 ,可变的扫描带宽 ,图像信号校正等。脊柱结构的成像 ,特别是对术后征象和髓外硬膜内及髓内肿瘤的表现 ,都清晰可见。梯度回波序列 (gradientecho ;GRE)的发展使得脊柱MRI图像质量进一…  相似文献   

8.
正常内耳MR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耳膜迷路的MRI成像技术及评价对正常内耳膜迷路的显示能力。方法 选择30例无耳部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使用3DFASE-重T2WI序列对双侧耳部进行扫描,之后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多角度重建处理,观察并评价内耳膜迷路的MRI影像。结果 30例正常内耳膜迷路的细微结构,听神经和面神经均能良好显示。结论 3DFASE-重T2WI序列能够多角度显示内耳膜迷路,听祖孙是经和面神经的正常形态,对诊断该区域的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进一步认识脑囊虫病的MR表现。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0.35T超导磁共振机,对21例脑囊虫病作了平扫,15例作了增强扫描,并作MR征象分析,借助病理、血清和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协助诊断,结果:认为脑囊虫病主要有四种表现:1、圆形囊样变,其中有偏心点状信号强度影,依附在囊壁上,为,蠼虫头节。2、囊虫头节显示不清,病灶周围水肿明显,病灶与水肿分界不清,占位征象明显。3、多发斑点(片)状低信号强度影,无占位征象。4、增强扫描:部分.蠼泡型及脑炎型脑囊虫呈环形强化,有的见点状头节强化。结论:脑囊虫病的MR诊断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且在临床分期方而有独特长处,对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治疗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低场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经增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13例。使用嘉恒公司0.35T扫描仪,行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加增强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周围水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MR定位准确率100%。肿瘤大多呈圆形、椭圆形、结节状、环形。10例呈长T1长T2信号,3例呈等T1长T2信号。水肿呈不规则指状。多位于皮髓交界区,亦可见于脑干、小脑等部位。结论:脑转移瘤低场MRI表现经平扫加增强多具有特征性表现。基本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的MR血流灌注成像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MR血流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MR,PWI)需要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用来反映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MR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利用MR血流灌注对神经系统病变进行辅助性诊断和研究已逐渐深入和普及。目前国内MR血流灌注应用得最多的还是在急性或超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内各期血肿的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脑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7例脑内血肿患者均经临床结合GE 1.5 T Signa MRI或/和CT检查确诊并对血肿进行分期,其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6例。结果 4例超急性期血肿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10例急性期血肿T1W等信号,T2WI低信号,DWI低信号;7例亚急性早期T1WI外周环状高信号,中心等信号,T2WI仍呈稍低信号,DWI呈低信号;10例亚急性晚期T1WI、T2WI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6例慢性期血肿由T1WI、T2WI高信号逐渐演变为呈长T1长T2信号的液化灶。结论脑内血肿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能较好反应脑内血肿各期血肿成份的演变过程,在与其它占位效应的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脑内血肿CT、MR诊断(附20例分析)林顺发,吴烈雄,周修国,吴林发1资料和方法本文亚急性脑内血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3.1岁,发病至CT及MR检查时间为3~30天,平均17.5天。20例中高血压脑出血1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并脑内血肿在急诊术前诊断和显微手术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32例AVM合并脑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肿清除术和AVM显微切除术治疗,在术前对患者进行CTA检查,比较CTA结果和手术诊断的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TA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对于AVM部位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为100.00%;CTA对供血动脉的诊断率为95.08%,对引流静脉诊断率为77.78%,CTA对供血动脉的诊断效果高于引流静脉,差异有显著性(χ2=6.742,P<0.05);CTA对各部位血管团大小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显微手术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级显著好转(P<0.05)。结论通过CTA检查能够对AVM合并脑血肿患者进行较好的诊断,对急诊手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及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已不仅局限于解剖定位,更多的是通过磁共振这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加深脑功能方面的研究,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就是90年代以来的一项新发展,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fMRI具有诸多优势,如无创伤性、无放射性、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多次重复操作等,因此,fMRI作为脑功能成像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loodoxyge鄄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fMRI的历史背景及基本原理MR进行脑功能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注药对比法。Belliveau等[1]利用这种方法开创了MR研究脑功能的先河。他们对7名正常人在黑暗与光线两种刺激状态下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钆(Gd鄄DT…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MR弥散加权成像确立正常人脑不同结构表观弥散系数值,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结构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在1.5T MR上对101例正常人先后行头部常规MRI和DWI,DWI在三个方向进行,b值为0,500,1000 s/mm2,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0岁,男46例,女55例,分为青幼年组(<20岁)、成人组(20~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测量各年龄组脑内40个解剖结构的ADC值。结果:正常人脑内结构的ADC值: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最高,为(2.87±0.19)×10-3mm2/s,其次为皮层灰质的ADCav值(0.83±0.08)×10-3mm2/s,皮层白质的ADCav值为(0.78±0.07)×10-3mm2/s,脑内灰质结构尾状核头、壳核和丘脑的ADCav值最低,为(0.69±0.05)×10-3mm2/s,小脑灰质、海马、桥脑、小脑白质及脑内白质的ADCav值依次位于皮层白质与脑内灰质之间。除小脑灰质、小脑白质ADC值在三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结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脑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的表观弥散系数值;且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解剖结构的脑组织弥散值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MR胰胆管水成像(MRCP)诊断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1例临床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并胆管扩张病人,使用0.2Tesla低场强MR成像仪,FSEL序列、单层,厚度40mm、60mm、80mm。结果:MRCP对恶性胆系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6.5%,而CT为88.2%,超声为75.5%,MRCP的定性准确为96.5%。结论:低场强MRCP是安全、可靠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不用造影剂,能较好评价胰、胆系统解剖和病理变化,在恶性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软骨MR成像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关节疾患为临床常见疾病,特别是骨关节炎,由于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其发病率正呈增高趋势。随着MR技术和设备的进展,磁共振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优势逐渐凸现,特别是在软骨成像等方面。为进一步探讨MR软骨成像的技术,我们观察、总结30例正常人膝关节的软骨成像检查,并探讨其成像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近 10余年来在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不同的是 ,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是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的功能映射图 ,而不是人脑的解剖图像。它能够确定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大脑的哪些区域被激活。目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涉及到脑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如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药物滥用以及临床应用等。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刚刚开始。本文对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