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 对初诊的30例及20例疑似APL的患者进行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进而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 30例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90%(27/30),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20例未确诊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15%(3/20),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50%(10/20),其余7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达到完全缓解(CR)后有7例融合基因阴性,随访至CR后2年,发现7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比例较高患者分别于1~3个月后复发.结论 FISH技术对APL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并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可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刘小宁  衡春  陈凤丽 《吉林医学》2010,(35):6514-6515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分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价值。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采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同时染色体R显带法分析是否存在t(15;17)。结果:41例确诊的APL患者中FISH检测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00%,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典型t(15;17)38例,复杂核型1例,正常核型2例,检出率为92.7%。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和染色体分析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可作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水平,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 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L/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CML患者的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3.3%(28/30);检测15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7%(13/15).2)3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2/3).15例APL患者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经亚砷酸+化疗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7/15).结论 实时定量RT- PCR 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荧光原位杂交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ML/RARα易位探针对8例初诊和6例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例正常对照进行t(15;17)融合基因检测,并与经典细胞遗传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显带分析8例初诊患者均为t(15;17),6例缓解患者中3例为t(15;17),3例为正常核型。FISH检测显示,8例初诊和5例缓解患者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红,绿荧光信号,只有1例缓解患者和正常对照为正常15红色信号和17绿色信号。研究发现2例M3V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达80%以上,一般M3阳性率在60%左右,缓解中的患者阳性率普遍下降在20%以下,另外发现2例15三体患者和2例伴RML/RARα融合基因的同时增加1条17号染色体的绿色信号。结论 FISH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对M3的诊断及缓解后残余的畸变肿瘤细胞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的临床和实验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60例AML患者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8例(30%)正常核型的AM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α、AML1/ETO、TLS/ERG、CBFβ/MYH11和MLL/AF9等5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多重巢式RT—PCR技术可用于白血病患者初诊时染色体畸变的筛选,可在核型正常的AM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对AML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帮助,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0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结果:3例APL患者中22例检测到PML/RARαmRNA,其中16例为L型,6例为S型。结论:Nested PCR是检测APL患者PML/RARαmRNA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结果。方法 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2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郑丽霞  王玲  谭获  徐军 《广东医学》2006,27(12):1852-1853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筑巢式RT—PCR技术检测15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在7例初诊APL中我们检测到t(15;17)一种新的异构体——S变异型,其PML基因断裂点位于外显子4区域。对其中4例患者的追踪检测发现,随着临床治疗,基因表达由S变异型逐渐向经典S型转变。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存在一种新的异构体——S变异型,S变异体与其临床治疗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C-DF-FISH检测我院26例AL患者相应的AML1/ETO、MLL、PML/RARa融合基因,并与常规R-显带技术进行比较。结果 26例AL患者中,R-显带发现4例存在标记染色体,检出率15.4%(4/26),17例为正常核型和其他异常核型,未检出包含11q23染色体异常,DC-DF-FISH检测发现8例特异目的基因为阳性,包括R-显带检测出的4例,检出阳性率30.8%(8/26)。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PML/RARα、MLL、AML1/ETO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A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CCG)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ML多探针FISH系统[包括PML/RARα、AML1/ETO、CBFβ/MYH11融合基因,MLL基因重排,Del (20q),-7/Del (7q),Del(5q)及P53基因8种探针]对30例该地区新诊断维吾尔族成人AML进行检测,同期进行常规CCG.结果 30例AML中有20例多探针FISH检测出细胞遗传学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6.7%.而CCG的异常检出率为36.7%,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9例,另检出2例多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异常.多探针FISH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CCG(P <0.05),且两者结合可将检出率提高至73.3%.结论 多探针FISH对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较CCG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L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为该地区维吾尔族成人AML的精准诊断提供更多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类型及表达水平,建立检测微小残留病的标准拷贝数基线。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测定32例APL初治患者骨髓标本的PML/RARα融合基因mRNA3种异构体表达水平,并比较异构体之间临床特征有无差异。结果32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APL初治患者中21例为PMI/RARa融合基因长型异构体,11例为融合基因短型异构体,初治患者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住数为1.44%(1.29%±1.46%)。长型及短型异构体标准拷贝数(normalized copy number,NCN)中位数分别为1.40%(1.46%±1.18%)和1.28%(1.39%+1.5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基因长型异构体患者在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6.08±13.21(×10^9/1)明显低短型患者15.11±20.26(×10^9/l),P〈0.01。结论建立了检测APL微小残留病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分析治疗过程的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戴辉  杨建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9):538-539,546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的治疗方案. 方法 32例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后,14例采用ATRA、联合化疗交替治疗,18例采用ATRP、联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PML/RARα融合基因的影响. 结果 序贯组、交替组3年累计CCR率分别为87.3%和52.6%,两组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联用As2O3序贯治疗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 APL患者CR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持续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检测159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AML1/ETO融合基因及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并对部分病人进行追踪检测及随访。结果 159例未经选择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中,31例(19.5%)有t(8;21)(q22;q22)易位,36例(22.6%)表达AML1/ETO融合基因,所有t(8;21)阳性的病人均存在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病人缓解率为80.6%(29/36),高于阴性病人(M,除外)的60.2%(56/93);AML1/ETO阳性病人经治疗后转阴并持续阴性者预后好,而持续阳性者预后差,由阴性转阳性者可预示复发。14例持续缓解超过18个月的病人AML1/ETO融合基因仅1例为阳性。结论 (1)RT—PCR法检测AML1/ETO mRNA敏感、快速,定期检测可监测微小残留病变。(2)单次PCR法扩增AMLl/ETO融合基因优于巢式PCR法。  相似文献   

14.
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在白血病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病人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畸变涉及的86种融合基因和临床白血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常见融合基因筛查法在临床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1例初发或者复发的白血病患者及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提取RNA,用32条特异性引物逆转录为cDNA,利用白血病29种染色体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的86种mRNA剪接变异体引物,分8管进行多重RT-PCR,筛查白血病融合基因.结合临床状态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融合基因与白血病类型的关系.结果:白血病中115例(71%)分别检测出10种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包括AMLl/ETO、PML/RARα、PLZF/RARα、dupMLL、MLL/AF6、MLL/AF10、CBFβ/MYHll、BCR/ABL、Hoxll、Evil.其中5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00%检出BCR/ABL;2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88%检出融合基因,其中21例APL检测出PML/RARα,1例APL检测出PLZF/RARα;AMLl/ETO阳性的17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为FAB-M2亚型,1例为混合型白血病;CBFβ/MYH11阳性的4例AL 3例为FAB分型的M4,1例为M5,属于向粒单细胞系统分化的白血病.16例AL检测出MLL基因异常,其中MLL/AF6白血病均为FAB分型的M5,具有典型的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征.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检测出BCR/ABL.8例MDS病人中2例检测出融合基因,其中AMLl/ETO阳性的MDS-RAEB很快发展为AML.结论:这种以多重RT-PCR为基础的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筛查法可以准确、快速而且可靠地确定白血病的分子类型,提供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及相关融合基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95例AML患者采用直接法及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同时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检测t(8;21)易位的AMl。1/ETO融合基因及t(15;17)易位的PML/RAR~融合基因。结果:95例AMI。患者中异常核型48例(50.5%),各亚型的异常率为:M3 88.5%,M2 44.7%,M4 21.4%,M1 50.0%,M5 16.7%。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8染色体4例(8.3%),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t(15;17)21例(45.9%),t(8;21)16例(33.3%),QT—PCR检测M2、M3相关的融合基因AML1/ETO及PML/RARa均发现了隐匿易位及变异易位。结论:成人AML进行染色体分析及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AML诊断及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s2O3)双诱导,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z03进行双诱导,联合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化疗方案中仍以ATC为主。总治疗时间3年。14例患者接受了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结果21例初治APL患者中,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1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1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5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毒副反应。接受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14例患者,初诊时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双诱导联合ATC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种方法,对21例AP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1例AP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t(15;17)染色体易位18例,D-FISH检测均为PML/RARα融合基因(+);2例阴性和1例因无分裂相而无法分析结果者经D-FISH检测均为(+)。D-FISH检测总阳性率100%(21/21),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阳性率85.71%(18/21)。结论: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D-FISH检测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APL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和PML—RARα融合基因连续检测的意义。方法:以全反式维A酸(ATRA)单用或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常规联合化疗巩固,常规化疗、小剂量化疗和维A酸(Tretinoin)交替维持治疗的方案,治疗10例儿童APL。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RT—PCR)方法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连续检测PMI—RARα变化,作为鉴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指标。结果:10例APL中完全缓解(CR)9例,CR率90%。9例CR患儿中4例在CR后14~42个月复发;1例仍在继续治疗中;生存期达34个月;4例在连续CR4~5年后已停药,停止治疗时间为18~96个月,生存期达72~156个月。10例患儿中,8例在病程中PML—RARα转为阴性,首次转阴时间为6~42个月,1例持续阳性。4例复发患儿中,2例复发前持续阳性,2例为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5例仍生存者,至少已2次连续检查为阴性。1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分别在持续CR36和42个月仍阳性的患儿,在治疗干预后均转阴,且长期生存。结论:在连续CR期定期检测PML—RARα可早期发现分子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持续PML—RARα阴性的分子缓解是APL治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温贤浩  管贤敏  宪莹  肖剑文 《重庆医学》2014,(26):3550-355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t(15;17)(q22;q21)易位形成的PML/RARα基因是APL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记[1]。目前认为有t(15;17)(q22;q21)和(或)PML/RARα基因表达,即使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符合经典的APL也可诊断本病[2],但其他疾病或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仍有可能与A PL相混淆。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误诊为A PL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化综合征     
陈刚  夏瑞祥 《安徽医学》2010,31(3):292-29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其细胞遗传学特征为t(15;17)染色体异位,该异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