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运动组、艾灸组,经过一个灸程后(20次),测定各组力竭运动后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结果:艾灸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低于运动组(P<0.05)、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结论:艾灸能有效地降低力竭运动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及运动艾灸组,每组20只,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艾灸组小鼠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2周,每次游泳后,运动支灸组小鼠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最后一次游泳后次日,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艾灸组小鼠做力竭运动,观察小鼠力竭运动时间,力竭后检测血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运动对照纽相比,运动艾灸纽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艾灸能有效地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提高力竭运动小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 YH  Ren JN  Wu YC  Li SD  Shi SS 《针刺研究》2010,35(5):359-362
目的:探索针刺改善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会游泳的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20只。运动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进行疲劳训练,疲劳训练的第4周开始对针刺治疗组的小鼠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关元""肾俞"。治疗2周后,运动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小鼠做力竭运动,观察小鼠力竭运动时间;然后各组小鼠眼球取血,乳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乳酸,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结果:与运动对照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运动对照组及针刺治疗组的血清乳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运动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均升高(P0.01);针刺治疗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上升(P0.05)、血清肌酸激酶下降(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地提高疲劳训练小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加了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减少了机体微细结构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警员力竭运动训练后应用还原离子疗法对其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健康警员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警员均参与相同的力竭运动。对照组在完成常规力竭运动训练之后,采用常规放松恢复运动进行放松。试验组在完成常规力竭运动训练之后,在对照组的常规放松恢复运动上,加用还原离子疗法。用血乳酸检测仪检测,采集患者力竭运动前、后的血乳酸指标相关检测数据结果。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血乳酸水平均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运动后,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试验组的血乳酸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力竭运动训练后血乳酸水平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显著,试验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警员力竭运动训练后对其实施还原离子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灸对不同运动强度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逆灸组、中等运动对照组、中等运动逆灸组、力竭运动对照组、力竭运动逆灸组,每组10只。采用不同运动强度对小鼠进行训练。各逆灸组取"足三里""关元"穴进行艾灸治疗,每穴每日灸5壮,每日1次,每周休息1d,共治疗3周。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各组心肌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结果:中等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中等运动逆灸组与中等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力竭运动对照组与中等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力竭运动逆灸组与力竭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电镜观察显示,中等运动逆灸组比中等运动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轻,力竭运动逆灸组比力竭运动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轻。结论: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训练均可引起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损伤,且伴有心肌组织损伤,随着运动强度加大,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更加明显;艾灸可减轻高强度运动对小鼠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减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肌糖原、肝糖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运动组、艾灸组、对照组,经过一个灸程后(20次),测定各组力竭运动后第三天的肌糖原、肝糖原含量。结果:各组小鼠肌糖原无差异(P〉0.05);艾灸组小鼠肝糖原高于运动组(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能有效地促进力竭运动小鼠肝糖原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对运动训练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艾灸组,每组均为20只。运动对照组、艾灸组每日进行运动训练,艾灸组于运动训练后进行艾灸关元和肾俞穴,检测运动训练后小鼠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耐缺氧时间。结果:艾灸后,小鼠的耐缺氧时间由24.8±1.7提高到32.8±2.7(P0.01)。结论:艾灸可以防止小鼠骨骼肌微细结构在运动训练中的损伤,从而提高耐缺氧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前补充罗汉果黄酮(MGF)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ME),运动+ ig低剂量罗汉果黄酮组(MGFL),运动+ig中剂量罗汉果黄酮组(MGFM),运动+ig高剂量罗汉果黄酮组(MGFH).每天在运动前30 min ig 1次,连续ig 6周,6d/周,低、中、高3组的ig剂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1,对照组ig等量生理盐水.力竭训练结束后测定大鼠心肌组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心肌组织PPARα mRNA表达.结果:力竭游泳运动引起大鼠心肌CK活性下降,运动对照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MGF低剂量组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但MGF各组均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LDH活性在力竭游泳运动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在MGF各组均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SDH活性在力竭游泳运动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MGF低剂量组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MGF中、高剂量组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运动对照组PPA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MGFL组PPARα mRNA表达水平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在MGF中、高剂量组PPARα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结论:补充罗汉果黄酮能够提高能量代谢酶CK,LDH,SDH的活性和上调PPARα mRNA表达水平,对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和保护心肌组织的过度损伤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穴位注射联合Bobath法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Bobath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GF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情况、运动功能和血乳酸水平,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运动发育指标、运动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GF穴位注射联合Bobath法应用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可促进运动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血乳酸水平,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皂苷抗疲劳及耐缺氧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考察罗汉果皂苷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红景天胶囊570 mg· kg-1),罗汉果皂苷高剂量( 300 mg· kg-1),中剂量(150 mg·kg-1)及低剂量组(75 mg·kg-1).连续灌胃给药21 d后采用力竭游泳实验和常压耐缺氧实验,考察罗汉果皂苷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并测定服用罗汉果皂苷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变化,及运动后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罗汉果皂苷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150,75 mg·kg-1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服用罗汉果皂苷后,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01),运动后血尿素氮和乳酸生成显著减少(P <0.001),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罗汉果皂苷能显著增强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增加机体糖原储备和加速乳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