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省居民1984~2002年肝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河南省1984~2002年肝癌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分析河南省肝癌死亡率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1984~2002年肝癌调整死亡率为14.50/10万.自20世纪80年代起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河南省肝癌死亡率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近20年来肝癌死亡率上升明显,应加强对肝癌的科普宣传和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1984~2002年食管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描述河南省1984~2002年食管癌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以死亡率为观察指标分析河南省食管癌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1984~2002年食管癌粗死亡率为31.71/10万,中调率为23.51/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1.52%,居第1位.死亡率由1984年的35.91/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5.50/10万,下降了约50%.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省食管癌的死亡率居全国较高水平,20年来食管癌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1984~2003年鼻咽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河南省鼻咽癌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数据,统计分析河南省1984~2003年的鼻咽癌死亡率及年龄调整死亡率.[结果]河南省1984~2003年鼻咽癌年均死亡率为1.47/10万,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1.33/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的1.46%.男性鼻咽癌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分别为1.70/10万和1.64/10万,女性分别为1.22/10万和1.04/10万.鼻咽癌死亡率近5年呈下降趋势.[结论]河南省鼻咽癌死亡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二七区居民1984~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郑州市二七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动态变化.[方法]利用郑州市二七区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统计分析1984~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结果]1984~2003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78.91/10万,中国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为60.00/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死因中的构成则逐渐上升,恶性肿瘤在居民中的死因顺位由1987年的第3位上升到2003年的首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结论]郑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开封县1987~2002年肝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癌的流行特征以及动态变化.[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县1987~2002年肝癌死亡登记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封县男、女性肝癌年均死亡率分别为31.32/10万和13.44/10万.肝癌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男性为34.31%,女性为22.93%,居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男性肝癌死亡率自1987~1990年到1999~2002年呈上升趋势,女性则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结论]开封县居民肝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上升趋势,要完善恶性肿瘤监测系统,开展肝癌防治对策研究,加强预防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性分析河南省1984~2003年期间的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984~2003年期间死于胃癌的全部记录,分性别按5岁年龄组及5年一个时期分组,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年龄别死亡率、世界人口及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绘制年龄-时期和年龄-队列的胃癌死亡率曲线图,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同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 1984~2003年20年间河南省1/10人口居民中死于胃癌总数为52 565人,年均粗死亡率为29.47/10万.1984~1988年的男性年均世界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6.53/10万,1999~2003年下降为45.43/10万;女性相应的年龄调整死亡率由26.4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年龄-趋势模型估计趋势参数显示:男、女性胃癌死亡率年下降率分别为1.56%和1.19%.年龄-趋势模型对观察数据提供较合理的拟合(P>0.05),男女性别的非线性队列效应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时期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4).[结论]河南省居民胃癌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南省居民1984-2009年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对河南省未来10年(2010-2019年)的肝癌死亡率进行预测.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河南省1984-2009年死于肝癌的全部记录及相应时期的人口数据,计算各时期死亡率、中国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简称中调率)及世界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用Joinpoint模型估计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运用线性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9年的肝癌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1984-2009年河南省生命统计登记中心报告死于肝癌总人数为53 432人.男性中调率从1984-1988年的18.54/10万上升到2004-2009年的26.85/10万;相应时期女性中调率由8.14/10万上升到12.96/10万.Joinpoint模型趋势参数显示,男、女性肝癌中调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4年男性中调率为27.90/10万,女性中调率为13.13/10万;2015-2019年男性中调率为28.50/10万,女性中调率为13.00/10万.结论:河南省居民肝癌死亡率在1984-2009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未来10年(2010-2019年)上升趋势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个旧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个旧地区1998~2002年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个旧地区1998~2002年肺部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肿瘤死亡的比例高达54.48%.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从1998年的57.10/10万上升到2002年的72.13/10万.其中男性从1998年的79.85/10万上升到2002年的92.83/10万.女性1998年的33.79/10万上升到2002年的51.07/10万.个旧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以肺癌为甚.[结论]个旧地区恶性肿瘤仍以肺癌最为常见,癌谱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应继续重视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建功  马臣  姜永晓 《中国肿瘤》2013,22(4):245-250
[目的]分析河南省1985~2009年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预测2010~2019年胃癌死亡率.[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985~2009年死于胃癌的全部记录,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各时期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及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标率),运用Joinpoint模型估计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莱斯利矩阵(Leslie Matrix)分性别预测2010~2019年人口数据;运用APC (age-period-cohort)模型预测2010~2019年河南省居民胃癌死亡率.[结果] 1985~2009年河南省死于胃癌总人数为72 238人.男性中标率由1985~1989年的40.16/10万下降至2005 ~2009年的23.96/10万;女性中标率由18.38/10万下降至10.91/10万.男、女性胃癌中标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模型趋势均有1个有意义的联结点.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河南省人口数平均增长率为4.38%‰,2019年河南省15个市县总人口数将达到1 487万.2010~2014年男性中标率为23.67/10万,女性中标率为10.33/10万.2015~2019年男性中标率为21.11/10万,女性中标率为9.56/10万.[结论] 2010~2019年河南省居民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率仍较高,应继续开展以二级预防为主的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   总被引:32,自引:12,他引:32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肿瘤发病、死亡的流行特征.[方法]分析中国30个肿瘤登记处1998~2002年的肿瘤登记资料.[结果]全国30个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37813997人,覆盖3.04%的全国人口.1998~2002年新病例386 910例,死亡病例266 033例.世界年龄结构调整恶性肿瘤发病率在78.4/10万~623.8/10万间;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在78.9/10万~260.1/10万之间.[结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为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女性为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和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1.
戴丹  查震球  贾尚春 《中国肿瘤》2017,26(8):581-587
[目的]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对23个肿瘤登记处数据进行审核,结果18个肿瘤登记处数据被纳入分析,按照地区(城乡)、性别分层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前10位恶性肿瘤顺位、构成比、累积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结果]安徽省18个肿瘤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17 387 263人,报告恶性肿瘤新病例47 420例,死亡病例28 893例,病理学诊断比例为57.9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3.30%,死亡发病比为0.61.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2.73/10万(男性326.60/10万,女性215.82/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215.6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13.24/10万,累积率(0~74岁)为25.34%.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6.17/10万(男性215.70/10万,女性113.85/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27.49/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26.56/10万,累积率(0~74岁)为14.41%.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脑瘤和子宫体癌是安徽省主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9%.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胰腺癌、脑瘤、宫颈癌和白血病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7%.[结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以及女性乳腺癌是安徽省主要的发病和死亡癌种,对居民健康危害严重.在肿瘤防控工作中,要重点加强这几类恶性肿瘤的早期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李其龙  俞玲玲  姚开颜 《中国肿瘤》2014,23(11):895-898
[目的]了解浙江省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数据,计算并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2000~200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釆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计。[结果]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39.24/10万,构成比16.59%,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位。2000~200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为5.36%(95%CI:2.88~7.91)。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为6.42/10万,构成比5.72%,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2000~2009年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APC为1.42%(95%CI:-0.24~3.10)。[结论]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发病率增长趋势比较明显,应该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张萌  阴蒙蒙  刘阳 《中国肿瘤》2014,23(6):478-484
[目的]描述分析2010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河南省16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0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粗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发病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和构成等。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和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来计算。[结果]2010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16个登记处合计覆盖登记人口13783262人,共报告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2942例,病理学诊断比例为66.83%,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2.79%,死亡/发病比为0.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9.00/10万,中标率195.41/10万,世标率214.50/10万,累积率(0-74岁)为23.05%。人群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脑瘤、子宫体癌和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4.40%。[结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是威胁河南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癌症的健康教育和早诊早治工作,减轻居民癌症负担,降低癌症危害。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居民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河南省宫颈癌流行情况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统计分析宫颈癌死亡率.[结果]河南省居民宫颈癌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10.44/10万下降到90年代末期的3.46/10万;90年代后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较小,且有增高势头.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结论]宫颈癌是河南省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仍需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发病/死亡粗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0~74累积率等指标。结果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覆盖人口数为8 221 036人(其中男性4 183 884人,女性4 037 152人)。新发病例数24 182例,发病粗率为294.15/10万(男性319.92/10万,女性267.44/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用2000年中国人口)为194.33/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10.9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4 459例,死亡粗率为175.88/10万 ,中标率是111.20/10万,世标率125.76/10万。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为肺癌,其次为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子宫颈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4.35%。恶性肿瘤死亡前十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淋巴瘤、子宫颈癌及前列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1.05%。结论 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主要癌种为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湖北肿瘤登记城市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为开展乳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乳腺癌(ICD-10编码为C50).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不同地区间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2015年11个肿瘤登记点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31.48/10万,城市发病率(42.07/10万)高于农村(26.3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为24.20/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顺位居第2位,占6.00%.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7.33/10万,城市(8.77/10万)与农村乳腺癌死亡率(6.6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为4.9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居第6位,占2.10%.女性乳腺癌发病率25岁前低于5/10万,25岁后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40岁前低于5/10万,40岁后呈上升趋势,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女性乳腺癌截缩发病率为56.01/10万,城市(67.91/10万)高于农村(50.5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截缩死亡率为10.75/10万,乳腺癌截缩死亡率城市(11.96/10万)与农村(10.42/10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发病累积危险度为2.27%,城市(3.07%)高于农村(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死亡累积危险度为0.51%.结论: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特点开展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描述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方法  按照肿瘤登记质量评价标准,对2016年河南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3年肿瘤发病、死亡和人口资料进行审核,整理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登记处数据,分别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按照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及世界标准人口(Segi's)年龄构成分别计算标化率。  结果  2013年河南省有19个数据质量符合审核标准的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16225815,约占河南省2013年年末总人口的15.31%,其中男性8370772(51.59%),女性7855043(48.41%);城市2819817(17.38%),农村13405998(82.62%)。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0.34/10万(男性264.35/10万,女性235.42/10万),中标率208.66/10万,世标率207.25/10万,累积率(0~74岁)为24.31%;死亡率为161.05/10万(男性185.50/10万,女性134.98/10万),中标率131.18/10万,世标率131.52/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05%。肿瘤发病和死亡随年龄增加,分别在80岁年龄组和>8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肺癌是人群发病和死亡第1位的恶性肿瘤。癌症发病率位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等,癌症死亡率位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  结论  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特点。肺癌、消化系统癌症及女性乳腺癌为河南省重点防治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