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鼻癌的切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鼻癌的切除与修复的成败,对外貌的影响至关重要。我院近30年来收治外鼻癌行手术切除一期修复2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其中基底细胞癌21例,鳞状细胞癌4例。癌肿最小0.5×0.5cm,最大4×4cm。侵蚀于皮肤者11例,达皮下组织者6例,破坏软骨者8例。本组25例,在癌肿切除后均作一期手术修复,其中14例采用游离皮片修复,3例取耳廓复合游离移植修复,8例应用前额皮下组织蒂瓣修复,手术效果满意。仅1例术后1年复发,加用放疗。其余病例经不同时间随访,未有复发。讨论外鼻癌的治疗,目前一般多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颜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优越性。方法对43例颜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扩大切除加各种皮瓣及中厚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继发创面修复。结果43例患者中39例皮瓣修复,13例中厚植皮、皮瓣和皮片均完全成活。随访6~18个月,除1例半年后局部复发,再次扩大切除修复外,其余患者形象良好,均健在。结论应用各种皮瓣和植皮的方法修复颜面部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术后的创面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02例食管鳞状上皮癌癌实质体积密度和癌巢表面密度进行测量,结果癌实质体积密度仅在浅表型与浸润型癌有差别,癌巢表面密度与淋巴结癌转移和患者存活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癌肿生长方式的计量诊断作为病理诊断内容,有助于临床了解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在肾盂输尿管肿瘤中,尿路上皮细胞癌占90%以上.鳞状上皮癌占0.7%~7%[1].曾有结核肾中肾盂鳞状上皮癌与肾细胞癌并发的个例[2],但同时具有尿路上皮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癌两种成分的混合型肾盂癌则迄今未见报道,其发病原因不明确.本研究介绍3例混合型肾盂尿路上皮细胞癌伴鳞状上皮癌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 8 0年代中期至今 ,笔者共施行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及即刻整复 5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2 6例。年龄最小 4 3岁 ,最大 86岁 ,平均 5 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 4例 ,基底细胞癌 5 0例 ,黑色素瘤 1例。头皮部 4例 ,颌面部 38例(面颊 9例 ,颞部 7例 ,额部 2例 ) ,鼻部 4例 ,眼睑 8例 ,外耳道 1例。最大 5cm× 5cm ,最小 0 8cm× 0 5cm。1 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于全麻下或局麻下行癌肿扩大切除 ,切口在肿块边缘至少 5mm以外正常皮肤上。颌面部、头皮均在 1cm以外设计切口 ,鼻、眼睑一般在…  相似文献   

6.
残胃癌肿的预防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残胃癌肿20例,其中残胃癌8例,残胃复发癌10例,残胃遗留癌2例,根治性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5例,手术切除的14例病人生存5年以上者4例,临床资料显示:积极手术切除瘤是提高残胃癌肿病人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措施。作者分析了残胃癌肿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加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的随访工作是早期发现残胃癌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肿瘤抗原TA-4     
临床应用的有关鳞状上皮癌,尤其是宫颈癌的标志物中,TA-4(SCC抗原)、CEA、TPA等有较高阳性率。CEA和TPA等是各种恶性肿瘤都出现的抗原,缺乏器官特异性。与之相比,TA-4仅鳞状上皮癌出现率高,器官特异性也高。因此,如肺癌那样,在可能发生鳞状上皮癌与腺癌等各种组织类型癌肿的场合,通过联合测定SCC抗原与CEA,可在一定程度上判定肿瘤的组织类型,SCC抗原高者为鳞状上皮癌,CEA高而SCC抗原低者为腺癌。 1977年认定TA-4为鳞状上皮癌的肿瘤标志。所谓TA-4,乃是数种亚成分群的总称,分子量为42,000~48,000,认为酸性TA-4是对肿瘤更具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集1981年12月至2011年12月鳞状细胞癌105例,其中手术治疗101例。切除病灶后,根据创面不同部位、大小、深度,选择任意皮瓣、肌皮瓣或皮片修复创面;创面位于面部及关节部位采用分区植皮方法。结果病灶切除后,移植皮片48例,任意皮瓣或肌皮瓣修复53例;随诊6个月以上85例,随诊5年以上52例,16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8例死亡,其余患者术区外形良好,局部无复发。结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早期发现行完整手术切除仍然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对手术缺损可以采用整形美容方法修复,实现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喉癌手术首先要彻底切除癌肿,其次才能考虑恢复功能的问题。早期喉癌多采用喉部分切除术,即切除了肿瘤又保留了功能。但晚期喉癌如何解决术后发音问题乃是耳鼻喉科及头颈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我科从1987年开始至目前为止采用本术式共做了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40岁。其中声门上型癌10例,声门型5例。TNM 分期:T_3N_0M_07例,T_3N_(1a)M_0 5例,T_3N_(1b)M_0 3例。组织学检查均为鳞状上皮癌。  相似文献   

10.
 本例碰撞癌的特点是绝大部分为鳞状上皮癌,只有少部分腺癌。发生于胃的碰撞癌是极少见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瘢痕癌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7例瘢痕癌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瘢痕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鳞状细胞癌为14例,基底细胞癌3例,均行局部病变广泛切除,采用中厚皮片及各种皮瓣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无一复发。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瘢痕癌的重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瘢痕癌的最佳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7例瘢痕癌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瘢痕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鳞状细胞癌为14例,基底细胞癌3例,均行局部病变广泛切除,采用中厚皮片及各种皮瓣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无一复发。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瘢痕癌的重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瘢痕癌的最佳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状上皮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对54例食管鳞状上皮癌及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表明,食管鳞状上皮癌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2.6%,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37.0%。正常食管粘膜均为阴性。提示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确有雌激素受体及孕激受体存在,同时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性别有明显关系,而与病理形态、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该研究为选择性应用内分泌治疗食管鳞状上皮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女性尿道癌7例,年龄在46~60岁间,病理上以鳞状上皮癌为多见(4例)。病因尚不清楚,但慢性刺激、尿道肉阜、尿道憩室、尿道狭窄与尿道癌发生有一定关系。7例中手术治疗4例,其中3例行前盆腔脏器切除,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2例并行淋巴结清扫术,但疗效均不满意。另1例行全尿道连同膀胱颈以及小阴唇切除后做膀胱肌瓣尿道成形术,随访2年,排尿正常。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经手术治疗阴茎癌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发病年龄为36岁~85岁,平均56岁,半数在50岁~60岁。病程1年~3年不等,均有包皮过长或包茎史,1例2年前做过包皮环切术。肿瘤发生包皮亚例,15例发生在阴茎头部。病理:鳞状上皮癌12例,乳头状癌2例,原位癌2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0例,2例病理证实为转移性癌,8例为慢性淋巴结炎。手术:阴茎作切除2例,部分切除14例。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例。16例随访中,l例术后发生胶股为淋巴结转移经放疗后,于2年后转移死亡,l例死于其他疾病。有2例已生存15年,5年…  相似文献   

16.
 从1970年11月起,我们对蟾酥抗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到1972年8月连续治疗皮肤癌40例,发现其确有疗效,现将其远期效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病理类型:蟾酥治疗的40例皮肤癌,疗前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鳞状上皮癌19例,基底细胞癌19例,鳞状基底细胞癌2例。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其他类型的癌,但以尿路上皮癌为最常见。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约35.7万例患者新诊断为膀胱癌,其中14.5万例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Bcl-2,P53在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25例原位癌和30例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67%,44.0%和43.33%。表达在不典型增生与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且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在三者之间表达率分别为6.66%,8.00%和26.67%,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之间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和P53表达,表明它们在鳞状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和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Cracow 肿瘤研究所1968至1974年共收治头颈部复发癌行重复放射治疗20例。首次治疗时的病理诊断为移形细胞和淋巴上皮癌8例、鳞状上皮癌7例、软组织浆细胞瘤2例、硬癌1例、腺泡状细胞癌1例,网状细胞肉瘤1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7岁。复发病变均在原先作过X 线或~(60)CO根治量放射的部位,其中原发灶复发16例,颈部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10例膀胱鳞癌,8例膀胱隙癌和1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现鳞癌和腺癌作为膀胱非移行细胞上皮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膀胱非秽行细胞上皮癌与移行细胞癌,在临床上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根据二者的区别提出了提示膀胱肿瘤为非移行细胞上皮癌的线索。临床上将膀胱非移行细胞上皮癌和移行细胞区别开来有助于决定术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