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王奉德  张颖 《吉林医学》1997,18(5):266-267
本文观察了102例尿激酶(UK)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对比分析了冠脉再通和冠脉未通二组病人在住院和随诊期间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梗塞蝗心绞痛、室壁瘤、再梗塞蝗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结果表明冠脉再通可明显地改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和室壁瘤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示冠脉再通可显著改善AMI病人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102例尿激酶(UK)静脉溶性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对比分析了冠脉再通和冠脉未通二组病人在住院和随诊期间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梗塞后心绞痛、室壁瘤、再梗塞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结果表明冠脉再通可明显地改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和室壁瘤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示冠脉再通可显著改善AMI病人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项技术由医生操作,护士配合,并进行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现讨论护理措施如下。临床资料自1995年1月至1995年5月,我院应用国产尿激酶对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AMl15例,闭塞冠脉均获再通,再通率100%。15例依据TIMI分级溶栓前均为0级,术后变为TIMⅡ级者11例,TIMIⅢ级者4例。15例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规定的标准。其中,AMI发病6小时以内者1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过程中配合应用硫酸镁的效果。方法:9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溶栓配合硫酸镁(MS)治疗组(A组,45例)和未加用MS的溶栓治疗组(B组,45例)。A组与B组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例AM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日采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A)。将可能影响IMA的10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A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能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尿激酶溶栓治疗中抗心肌挫抑(MS)的临床疗效。方法 5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43例)采用参麦注射液和溶栓疗法治疗,对照组(259例)只使用溶栓疗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梗塞相关性血管(IRA)再通率、5周病死率、副作用、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和CK、CK-MB峰值变化。结果 参麦组IRA再通率(78.3%)、出血(轻度  相似文献   

8.
徐孝玄  黄怡 《中原医刊》1999,26(1):38-39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近期影响。按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分为有缺血预适应组(A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B组)。结果表明:A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而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却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说明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再灌注治疗能提高冠脉再通率、缩小梗塞范围、维护梗塞后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间接指标的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MRI)的临床表现,了解MRI对左室射血功能及梗塞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对尿激酶静脉溶栓后32例冠脉再通者和10例冠脉未再通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监测,AMI后3周所有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临床判断冠脉再通者中MRI发生率为5625%(18/32),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突发短暂性ST段明显抬高,其次是再灌注心律失常,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最少见。MRI时血清CPK峰值时间为1386±426小时,较冠脉再通而无MRI组1917±536小时显著前移(P<005)。MRI组LVEF(4525±1077%)显著高于冠脉未再通组(3860±925%)(P<005),但与无MRI组(5328±1277%)相比,P>005。MRI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728%,与无MRI组4280%和冠脉未再通组1000%相比,P均>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后部分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MRI对LVEF和梗塞后心绞痛发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谭志元  吕桂芬 《广西医学》1997,19(3):380-382
用尿激酶对3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与30例AMI未溶栓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栓距心肌梗塞发病时间≤6小时,梗塞后无严重并发症者冠脉再通率高,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患者年龄大小与冠脉再通率高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早期心电图的动态观察邓涛张言镇王兵(潍坊开发区卫生防疫站潍坊261041)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在冠脉再通后发生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发生机理尚有争议〔1~3〕。我们自1993年~199...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温玉屏(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护理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学上的一大突破性进展,冠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的主要原因,梗塞相关冠脉再通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早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与闭塞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溶栓后24小时内有无T波倒置分为两组。依据临床间接判断冠脉再通的标准观察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3.1%和11.3%(P〈0.01)。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判定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 h分为:溶栓组(≤12 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 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再通率、再梗塞率、出血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再通率、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者溶栓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者(P<0.05),溶栓再通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者,尿激酶150万 U溶栓后出血并发症较少,溶栓出血发生率为0.98%;未通者溶栓开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但其疗效受溶栓开始时间、梗塞部位、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后T波的动态演变,了解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将46例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4小时内T波倒置和未倒置组,依据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征观察两组冠脉再通情况。结果 两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88.5%和30%(P〈0.01)。结论 早期T波倒置亦可作为冠脉再通的间接临床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直接PTCA及静脉溶栓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岚  何作云 《四川医学》1998,19(2):96-97
比较直接PTCA和尿激酶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治疗作用。将AMI分为直接PTCA组(27例)和尿激酶静脉溶栓组(28例),观察冠脉再通率、住院死亡率和再次梗塞率、出院前左室EF。发现直接PTCA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梗塞率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直接PT-CA组左心室EF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本研究提示:AMI患者行直接PTCA可能较静脉溶栓治疗更能挽救阻塞血管区域的心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首发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情况。方法:对40例首发AMI给予尿激酶溶更梗塞上关血管(IRA)再通过组与未通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通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未通组各种并发症显著高于再通组,再通组左室射血分数(LVE)显著高于未通组。结论:静脉溶栓梗塞相关冠脉再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7例急性心肌梗塞,结果是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62.1%,病死率8.1%,并发症轻,表明AMI后及时行溶栓治疗可使冠脉再通,早期恢复再灌注,减少死亡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在评估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自1994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溶栓冠脉再通前后QT离散度的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人共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33~67岁,平均56-8岁。均符合下列条件:①经病史、系列心电图和心肌肌酸肌酶(CK)及CK同工酶(CK—MB)检查确诊为初发AMI;②发病6小时内入院;③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距溶栓时间少于6小时。所有病…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尿激酶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RIA)是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之一。我科对1996年1月~1997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其中38例出现RIA,现就RIA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