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3'-MO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组(IR组)、IR+3’-MOP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结果IR+3'-MOP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减轻,细胞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而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IR组。结论3'-MOP可经抑制凋亡的发生,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3′-MO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组(IR组)、IR+3′-MOP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结果 IR+3′-MOP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减轻,细胞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而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IR组.结论 3′-MOP 可经抑制凋亡的发生,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  相似文献   

3.
前脑短暂缺血可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而出现记忆障碍。为观察海马不同部位胚胎神经元移植对缺血性记忆障碍的疗效,选用诱导低血压并双侧颈总动脉阻断8min为前脑短暂缺血模型,术后5d~7d行迷宫试验,观察26只雄性SD大鼠中有记忆障碍21只,分成缺血对照组(6只)和移植组(15只),另设正常组5只。缺血后1周,按Dunnett(1986)方法,制备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与评价一种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采用三动脉阻塞(3-VO)的方法制备C57BL/6小鼠全脑缺血模型;分别应用F-JB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变性死亡情况和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 ①C57BL/6小鼠全脑缺血8 min再灌注3 d,在海马CA1区有神经元死亡,缺血12和16 min后海马CA1、CA3、DG区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明显少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②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C57BL/6小鼠全脑缺血12 min再灌注3、7、28 d后CA1、CA3、DG区存活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③缺血12 min再灌注3 d后,在C57BL/6小鼠大脑皮层、丘脑、纹状体均有神经元死亡.结论 3-VO小鼠全脑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吡格列酮干预组在模型制作前连续5d吡格列酮灌胃(0.65 mg/kg,1次/d).在模型制作后1d、3d和7d时(每个时间点6只)处死大鼠取脑.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在缺血再灌注3d和7d时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均<0.01),GFAP和周期蛋白D1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调(P均<0.01).吡格列酮干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在缺血再灌注3d和7d时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多(P均<0.01),GFAP和周期蛋白D1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调(P均<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额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前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2、4、6 w海马和额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缺失、变性、坏死较对照组轻,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额叶GFAP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阿魏酸钠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多,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增多,阿魏酸钠能够降低其表达,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酶体活性及氧化性蛋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Wistar大鼠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后处理组,每组按照再灌注时同进一步分为12 h恢复组,24 h恢复组,48 h恢复组及72h恢复组.缺血后处理为在脑缺血结束后给予三个循环的30 s缺血和30 s再灌注处理.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用Succinyl-LLVY-AMC作为底物检测蛋白酶体的活性变化;差速离心结合蛋白印迹分析蛋白酶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酶活性检测,缺血后处理使得蛋白酶体的活性显著提高;蛋白印迹分析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提高了蛋白酶表达.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改善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酶体的活性,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重复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并尾部放血(放血量小于体重的6%)再灌注的方式,建立了小鼠卒中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病理学技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额叶、海马区脑组织形态变化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重复缺血再灌注1d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胞核浓染、固缩,再灌注3d,额叶皮层少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可见颗粒细胞呈空泡样变性。缺血再灌注7d,皮层多量的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堆;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变性,且部分坏死。缺血再灌注28d,皮层神经细胞明显减少;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大量缺失、变性、坏死,齿状回颗粒细胞变性呈空泡样。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中存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伴侣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Wistar大鼠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后处理组,每组按照再灌注时间进一步分为12 h恢复组、24 h恢复组、48 h恢复组及72 h恢复组.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差速离心结合蛋白印迹分析短暂脑缺血后蛋白伴侣hsp70和hsp40在细胞内数量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蛋白印迹分析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提高了hsp70的表达,同时还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所致的hsp40的减少.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hsp70和hsp40的含量,进而抑制蛋白聚集物的形成,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基因的表达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用药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 ,氯沙坦用药组给予氯沙坦(10mg·kg- 1 ·d- 1 )灌胃 ,2周后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模型 ,运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质AT1 RmRNA的表达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皮质AT1 RmRNA的表达和Ang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氯沙坦用药组缺血区皮质AT1 RmRNA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AngⅡ水平和AT1 R基因的表达增加 ,氯沙坦可降低AT1 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反应(cAMP)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的DNA结合活性改变。方法采用4血管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改变,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结果水迷宫检测:与假手术组术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均匀,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正常结构消失,胞核区域浓染,出现凝固性坏死及细胞脱失,海马CA1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EMSA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下降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马EphA4-ephrinA3的分布特点及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EphA4-ephrinA3对在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6h、24h、48h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 3的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检测EphA4及ephrin A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再灌注6h、24h、48h(OD值分别为2.30±0.19,2.20±0.28,1.90±0.015)与sham组(OD值为1.100±0.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组织EphrinA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6h、24h(IOD值为2.05±0.12vs 0.78±0.02,P<0.05),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h逐渐回复至对照组水平。EphA4也有缺血诱导的增高,再灌后6h和24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2.21±0.12vs 0.72±0.03,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CA1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明显增高,其时间过程与Caspase增高的时间过程一致,提示ephrinA3与EphA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CA1区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营养因子3 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和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海马不同区域神经营养因子 3(NT 3)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Smith法制备前脑缺血和再灌注大鼠模型 ;随机引物法标记NT 3cDNA探针 ;原位杂交检测NT 3mRNA表达情况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神经元。结果 前脑短暂缺血后 ,海马CA1、CA2、CA3区和齿状回NT 3mRNA表达均一过性下降 ,并随再灌注进一步加重 ,尤以CA1区下降幅度明显 ,且持续时间长 ,此后各区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CA4区NT 3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 ;各脑区、各时段NT 3mRNA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凋亡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前脑缺血和再灌注后 ,NT 3表达的减少可能是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发生的机制及氟桂利嗪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各亚区谷氨酸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氟桂利嗪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第1天和第2天海马各亚区谷氨酸表达增高,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1) ,其第2天表达增高最为显著,与第1天比较P <0 .0 1;脑缺血再灌注第1天和第2天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高,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P <0 .0 1,其第2天表达增高最为显著,与第1天比较P <0 .0 5 ;脑缺血再灌注第7天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广泛性脱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缺血再灌注组和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均少于对照组(P <0 .0 1) ,但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又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 <0 .0 1)。结论 氟桂利嗪可以阻止谷氨酸的持续性高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下降,从而对DND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GM1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4VO) ,测定观察假手术组 (对照组 )、脑缺血 30 min再灌注 60 min生理盐水处理组、GM1 处理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 (MCa)、钙调素(Ca M)含量改变 ,以及缺血 30 min再灌注 4 d脑海马 CA1 区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改变。结果 脑缺血 30 min再灌注 60 min海马组织MCa、Ca M含量显著性升高 (P<0 .0 1 ) ,脑缺血 30 min再灌注 4d海马 CA1 区神经元呈现严重缺血、坏死病理改变 ,GM1 处理后则上述结果明显好转。结论  GM1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Fas蛋白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和线栓法制备糖尿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Fas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及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CA1区Fas阳性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21·3±3·1)个/100μm、(51·9±4·2)个/100μm,较正常对照组〔(1·1±1·7)个/100μm〕及假手术组〔(10·3±2·4)个/100μm〕增多(P<0·05);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比缺血再灌注组增加得更明显(P<0·05);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百分数〔(29·34±8·45)%〕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7·59±6·38)%〕(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细胞发生凋亡,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短暂前脑缺血对大鼠海马CA1和CA3脑区锥体神经元外向整流氯通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在成年大鼠海马脑区锥体神经元上记录到可以被氯通道阻断剂DIDS阻断,具有外向整流特性的氯通道.结果 15 min前脑缺血再灌注6h和24 h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氯通道电流持续性增强,而CA3区锥体神经元活动无明显改变.结论 氯通道功能增强可能参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死亡过程,并且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短暂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6 h、24 h、48 h)的海马CA1区脑组织,用ELISA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同时运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PKC、NMDA受体NR2A及NR2B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呈现逐渐凋亡增多的迟发性死亡.磷酸化蛋白激酶C在缺血6 h即有明显增高,并且于24 h、48 h达到表达高峰(P<0.05);NMDA受体亚基NR2A和R2B的磷酸化水平缺血再灌注后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讨论 PKC、NR2B、CaMⅡ级联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迟发性死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 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治疗组术后给予EP01 000 U/kg腹腔内注射5d.术后第8周时3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后断头取脑做免疫组化检测观察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 缺血组水迷宫表现同假手术组和EPO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EPO干预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1).缺血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而EPO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同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与学习记忆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EPO能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并剪断制作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3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缺血组、缺血治疗组.术后12 w测定其认知能力、观察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及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单纯缺血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坏死、突触及髓鞘结构严重损害;GFAP免疫阳性细胞大量表达;缺血治疗组以上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