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经典命题。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析中看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结论只适用于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社会统治力量。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一方面消除了人类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为解决人类生存困境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实践思维不能完全消解人与自然的对抗和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反思中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促进、实现、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方略。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政局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当代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当代社会上层建筑的结构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深入细致地分析"反映"与"反应"这两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以及上层建筑在当代发展的新特征,从而来展现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繁重的工程,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参与和支持。民主党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协作力量、建设力量和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社会主义本身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受到发展、稳定以及法治等方面不和谐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各地应该立足于实际,不能盲目攀比,脚踏实地地正视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范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多元的,经济基础也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是一元的。经济基础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和组织。上层建筑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政治、经济、法律等思想,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组织,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是一元的。上层建筑具有层次性,思想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制度性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7.
浅议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执政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内涵,着重论述了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8.
刘书正  张伟 《工会论坛》2006,12(5):159-160
历史上,儒家诚信思想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儒家诚信对个体道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个体道德水平,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儒家诚信在社会公共领域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政府诚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更好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登运 《工会论坛》2006,12(1):43-43
由高校工会的性质、特点以及联系着广大的教职工群众所决定,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能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助保险是介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的一种以互助互济为特征的保险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涵义和性质。在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通过广泛开展这种互助互济的保险形式,将能有效满足弱势群体的保险保障需要,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理念价值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本身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和延伸,这也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综合性功能。新形势下,着眼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它要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必须革新执法理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必须公正执法,合理运用行政和刑罚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确保不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性任务与经济法理念、本质、使命存在着天然的契合,因而决定了经济法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其他部门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有着不同的建构方式或实现途径,文章旨在探讨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如果说西方和谐社会追求的是一条法治之路,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主要强调的是道德伦理之径。辉煌的西方工商业文明固然不是和谐社会的全部,但它至少可以证明,和谐社会是不能没有法治的;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在于,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追求的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另外,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苏州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实践的经济驱动型现代化,本质上要求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以经济现代化驱动全面现代化。苏州的实践主要体现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一体化的步伐,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经济驱动社会民生,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苏州实践的经济驱动型现代化是对后发现代化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对于当前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经济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的基石;后发国家的政府要在制度供给上起主导作用;经济现代化要与社会民生建设协调共进,协同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继承"和实生物"的宇宙观,推崇"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提升"和"的标准--"中",探寻仁礼并进的致中达和之道.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谐社会的朴素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发展就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朝晖 《工会论坛》2009,15(5):24-25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政治协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政治协商职能的主要途径是:发挥政协委员在政治协商中的主体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证;推进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区是一种以和谐为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当代人为实现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理想而实施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和谐社区建设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当前我国和谐社区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政府、社区居委会、非营利组织这三个社区建设主体,积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