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黄宇虹 《现代医院》2009,9(5):82-83
目的探讨床边B超监视下行高危宫腔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行常规宫腔手术失败或怀疑有高危因素95例患者,行床边B超监视下手术。结果床边B超监视下95例高危宫腔手术全部成功。结论床边B超监视下指导高危宫腔手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方法简便,B超导向作用大大提高了宫腔内操作的成功率,也是最安全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用于疑难人工流产手术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有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意愿且存在疑难宫腔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超导可视手术组(102例)和传统手术组(98例),在同一麻醉方式下分别进行BEL-SON700型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监视下手术和传统手术,并记录和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留率、手术失败率及并发症(包括子宫穿孔、宫腔粘连、术中大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等)的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超导可视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失败率、并发症及残留率方面,超导可视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对于宫腔情况复杂的疑难人工流产手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B超监视引导下进行复杂宫腔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复杂人流术、胎物残留清宫术、复杂取环及放环术、死胎羊膜囊穿刺术等82例病情复杂患者在B超监视引导下进行宫腔手术,观察其效果,并对其安全性、成功率及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结果82例手术在B超监视下进行操作,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子宫穿孔、漏吸、刮宫不全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监视下进行复杂性宫腔手术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彦梅  高庆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57-2558
目的:探讨B超在高危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采用B超经腹部进行子宫监视,同时引导吸管对着床部位进行吸刮;对照组盲视下行常规人工流产术,对比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监护提高了高危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永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27-2527
目的:为消除术者宫内操作的盲目性,减少和消除子宫损伤和穿孔的可能性,使宫腔内手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B超监视引导子宫宫腔手术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应用腹部超声监视指导下经阴道宫内手术,完成的宫腔手术及取环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监护对于复杂的、困难的宫腔内手术,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和治疗性刮宫、放环或取环有困难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鹂  苗俊文  魏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67-4168
目的:观察经阴道及腹部B超用于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2008年292例具高危因素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均经阴道超声诊断,术时采用腹式超声实时监护;并与2000~2003年未行超声监护下的高危人工流产者103例进行对比。结果:292例手术均一次性吸宫成功,未发生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及盆腹腔脏器损伤、宫颈断裂、术中大出血、宫颈或宫腔粘连等并发症,术中出血少。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能够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在腹式B超监护下行无痛负压吸引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和治疗宫腔内残留妊娠物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6月~2005年8月在该院经临床和/或B超怀疑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采用宫腔镜和B超联合检查并在其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结果:42例患者在B超及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胎盘绒毛及其机化、坏死组织,其诊断符合率为100%,合并宫腔粘连6例。所有患者均在B超和宫腔镜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异常阴道流血均停止,34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闭经,3例月经量稀少,术后1月查尿HCG阴性,血HCG正常。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地对宫内妊娠残留物进行定位、定性,并能准确、完整地取出,可作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治妊娠组织残留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B超联合诊治妊娠组织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0例因流产、引产术后诊断宫内有妊娠组织残留的患者行B超、宫腔镜诊断系统操作、手术治疗。总结其优势、临床效果、成功率、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210例均为在B超监视、宫腔镜直视下诊治、手术。其中组织残留152例,宫腔、宫颈粘连28例。漏吸患者12例均成功。子宫内膜斑点出血18例。210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宫腔镜、B超联合应用是诊治妊娠组织残留的有效措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简便、适用,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行人工流产手术的622例列为观察组,常规人工流产的288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应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组较对照组吸宫不全、穿孔及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应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在计划生育门诊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董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97-4298
目的:评价在超声监视指导下进行瘢痕子宫合并早孕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在静脉麻醉、B超监视指导下行无痛人流术。结果:200例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无子宫穿孔漏吸、绒毛残留及过度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瘢痕子宫并早孕无痛人流术在B超监视下进行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6月~2005年10月对206例宫内节育器嵌顿患者行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直观、安全、准确,手术一次成功、时间短,患者无痛苦,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是最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48例人工流产漏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灵芝  李晓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32-2833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漏吸的原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的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人工流产漏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屈度异常妊娠33例,占68.75%;手术难度大9例,占18.75%,其中,孕囊偏向子宫角妊娠2例、完全纵隔子宫左宫腔妊娠1例、不全纵隔子宫妊娠2例、子宫肌瘤压迫宫腔变形2例、瘢痕子宫2例,术前明确诊断仅3例(子宫肌瘤1例、瘢痕子宫2例),占33.33%;手术时间选择不当和原因不明漏吸6例,占12.5%,其中,停经35~38天手术3例,原因不明3例。48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和/或复查血HCG测定明确诊断,其中,39例患者在B超监护下再次吸宫,9例手术难度大的漏吸患者住院,术前予以米非司酮伍用米索前列醇药物准备,术中B超监护,并由有经验的医师手术。术前术后均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人工周期治疗2~3个月。结论:加强基层妇幼和B超医师业务培训,提高手术操作和B超诊断水平,人工流产术中B超监护,并对手术难度大的患者予以药物流产药物准备,是避免漏吸造成患者二次痛苦较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应用宫腔镜及B超引导两种方式取出疑难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5~2017年B超或盆腔X线提示IUD嵌顿、断裂残留碎片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采取经宫腔镜手术,其中嵌顿IUD 56例、断裂残留碎片44例;B组应用B超引导手术,其中嵌顿IUD 64例、断裂残留碎片36例。分别比较两组在嵌顿IUD、断裂残留碎片IUD取出术中,取出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嵌顿IUD取器中,A组取出成功率(96.43%)高于B组(84.38%),取器时间[(8±3.8)min]短于B组[(12±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损伤0例,B组子宫损伤5例(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断裂残留碎片IUD取器中,A组取出成功率(95.45%)高于B组(72.22%),取器时间[(10±4.8)min]短于B组[(13±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亦无子宫损伤,B组子宫损伤4例(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后感染。结论宫腔镜取疑难IUD成功率更高、用时更少,无子宫损伤,优于B超引导下取疑难IUD。  相似文献   

14.
宫腔残留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金陵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4988-4989
目的:研究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出现宫腔残留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方法:研究近5年来,我院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出现宫腔残留的病例24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出现宫腔残留可分为术中宫腔残留和术后宫腔残留。术中B超监测下人流或微管可视人流等可视手术,仅能减少术中宫腔残留的可能性和对子宫的伤害程度,不能防止术后宫腔残留的可能性。结论: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出现宫腔残留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人工流产术的术式选择要因人而异,对于人工流产手术容易出现宫腔残留的原因和部位,应该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站自2002年1月~2004年2月,共收治或外站转诊2例宫内节育器遗留病例。其中“O”型节育器部分残留1例,吉妮IUD因带器怀孕人工流产术中吉妮IUD尼龙丝拉断,部分遗留在宫内1例。现报道上述2例典型病例。1临床资料例一:患者,女,31岁,2003年6月份在下属一分站放置吉妮IUD避孕。3个月后出现不明原因停经50d,B超检查报告带吉妮IUD妊娠,在人工流产术中,因吉妮IUD尾丝随妊娠子宫腔增大,回缩宫内,操作医生直接用负压吸宫,导致吉妮IUD尼龙丝断离,铜套散落在宫腔内。术后检查已吸出5个铜套,仍有1个没有找到。后转诊本站,在B超下,清楚看见子宫前…  相似文献   

16.
贺向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47-494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不全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处理办法。方法:对1997~2011年新野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65例人工流产不全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人工流产不全第一位原因是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第二位是子宫过度屈曲,第三位是子宫畸形。人工流产不全80%的患者再次就诊在17天以后,65例患者在B超监测下再次清宫,1周后B超复查清宫完全。结论:降低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积极采用B超监视下、内窥式等人工流产新技术降低高危人员的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45例B超引导下宫腔镜取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取环困难应用超声引导下监视宫腔取环,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常规取环困难、常规及宫腔镜取环失败者采用超声引导全程监视宫腔镜取环。结果:宫腔镜取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子宫损伤或子宫穿孔。结论:B超引导下监视宫腔取环,使原来盲目、困难的手术变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朱桃花  王芬  康莉 《现代保健》2012,(30):116-118
目的:探讨全程超声可视仪在宫腔操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在全程超导可视仪下进行的1831例宫腔操作的术中情况。结果:1256例人工流产中高危因素274例,无子宫穿孔和漏吸,发生2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14%),6例人流不全(发生率0.48%)。清宫术284例,手术顺利。取环141例,失败2例,为绝经期嵌顿环;成功放置爱母环45例。诊断性刮宫105例,5例宫腔异常结构未刮出组织物。结论:在全程超声可视仪监视下进行宫腔操作,术中并发症少,临床成功率与安全性高,值得基层临床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中联合经腹部超声对节育器取出困难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方法取器失败的患者,于门诊手术室先在超声监视下行宫腔镜检查,对 IUD 定位分析,全面了解节育器的位置及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后,再选择适宜方法取出节育器.结果:IUD位置正常 12 例,IUD 嵌顿、断裂、残留共 24 例,扭曲变形 4 例,环异位 2 例.取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节育环部分嵌顿、断裂及残留,占57.1%.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能直接检视宫腔内环的真实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成功率高达 95.2%.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0年2月起,本所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引导下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简称微管)终止35~49d妊娠,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来源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本所妇科门诊就诊,自愿要求终止早期妊娠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微管组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引导下使用微管行人工流产术;常规组是按照传统的人工流产术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