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WindRiver公司提供的Torrnado集成开发工具,将VxWorks移植到PowerPc处理器上,将移植结果应用在跑马灯的实现上,运行正常,表明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2.
李明 《计算机应用》2006,26(4):765-767
基于Xilinx公司Virtex-II Pro器件开发平台,介绍了其内嵌PowerPC405处理器设计原理和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结合典型的以太网通信实验,详细描述了其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设计过程以及VxWorks系统下板级支持包(BSP)的开发和移植过程,并且给出了实验的设计实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相较于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操作系统有着更快的启动速度,但应用于武器系统,其启动速度依然有待提高。通过对VxWorks启动过程的研究,寻找影响启动速度的因素,最终提出了基于启动方式、Flash和内存的快速启动优化方案,实现了VxWorks在PowerPC上的快速启动。实验数据表明,使用该方案启动1580 kB的VxWorks内核仅需0.8 s,相比Vxworks正常启动时间近10 s,能够降低91%的启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压缩器接口非标准、功能测试复杂的特点,文中采用了嵌入式片上系统的思想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辅助数据测试仪;该系统利用嵌入在FPGA中的PowerPC405处理器硬核完成数据传送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利用FPGA的逻辑单元搭建存储器和外设控制器,从而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其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并且可增加更多外设控制器以扩充辅助数据测试仪的功能,因而可移植性强.  相似文献   

5.
车家林 《软件导刊》2010,(2):107-108
介绍了无线技术,通过分析其优缺点,和对无线技术的综合比较,阐述了无线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传感器以及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应用越来越广,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物联网技术的诞生.在物联网通信中,计算机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前提,该文首先叙述了物联网通信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接着讨论了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通信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深度挖掘出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的电力通信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在以后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坚强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及无线新技术的特性,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信控系统的主要软硬件平台,结合实际工程任务,针对多任务、实时性要求,提出了利用VxWorks多任务机制解决信控系统多任务调度及通信机制的方法,并且给出了在PC104硬件平台下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满足了多任务性与实时性,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龙腾R2"是西北工业大学自主设计的与PowerPC指令集兼容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为了提高"龙腾R2"SOC系统中人机交互能力,提出了利用"龙腾R2"中的键盘控制器在PS2键盘通信协议下与键盘进行通信的方法;首先分析了PS2键盘通信协议,然后给出了键盘驱动程序的结构以及在VxWorks的BSP(板级支持包)中如何对键盘驱动程序加载的原理,然后将VxWorks移植到龙腾R2微处理器原型验证平台中;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和测试表明,在移植后的FPGA验证平台上,VxWorks操作系统可以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图像领域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设备已经使用百万像素级别的图像,而传输图像的设备也成为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针对这类问题,本文采用简单易行的UDP/IP协议和编程灵活、实时性好的FPGA作为硬件平台.在UDP/IP中的添加图像数据报文协议,采用硬件实现该协议和图像实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速度为865.19 Mbit/s的图像传输和实时显示,同时满足便于移植、高速传输和高度集成这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2.
首先简要介绍了某一实时武器系统的网络组成,以及网络通信的基本结构。实时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和TCP/IP网络通信协议。讨论了TCP协议与UDP协议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通过比较,系统采用了VxWorks系统下的UDP通信。接着介绍了Socket网络编程,并针对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模式的优缺点,给出了此实时系统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设计思路与步骤。最后给出了部分代码作为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VxWorks下UDP协议栈效率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是一种趋势。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环境下,使用以太网上的UDP协议,高效传输电信业务的信令与数据。描述在此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对以太网传输中网络设备驱动程序与UDP协议栈进行改进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据包截获和分析技术是网路管理中的基本技术,通过使用Libpcap中的函数pcap_loop()进行循环捕获UDP协议数据,然后对捕获到的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证明,Libpcap在UDP数据包捕获方面具有部署简单、操作便捷、实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UDP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finding a subspace that maximizes the ratio of the nonlocal scatter to the local scatter. But UDP can not represent the nonlinear space well because it is a linear method in nature. Kernel methods can otherwise discover the nonlinear structure of the imag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UDP, kernel UDP (a nonlinear vision of UDP) is proposed for fac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face recognition via kernel tricks in this paper. We formulate the kernel UDP theory and develop a two-stage method to extract kernel UDP features: namely weighted Kernel PCA plus UD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FERET and ORL databas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kernel UDP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中存在的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使得Peer-to-Peer(P2P)通信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穿透NAT已经成为P2P应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几种穿透NAT的技术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指出了影响NAT穿透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采用简单却健壮性很好的UDP打洞技术穿透NAT的实例,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朱文杰  吕锋 《微计算机应用》2007,28(12):1260-1263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P2P技术和NAT的基本原理,分析了NAT对P2P的影响。讨论了在现有通信协议上实现点对点应用传输所必须解决的,端到端定位,局域网IP地址解析等技术。最后给出了一个利用UDP Sockets技术实现P2P网络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Gigabit networks are equipped with increasingly intelligent network interface cards, and the firmware running in the cards does various tasks related to end-to-end communication. For an accurat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igabit network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aracterize and quantify the firmware. However, the firmware has been neglected in the latency analyzes of network protocols.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depth latency analysis of Myrinet. Our findings include that the major bottleneck is the network interface card itself. This is true especially for so-called lightweight user-level protocols (such as BPI of Myrinet) designed for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Although BPI is very lean and efficient in the host, its sending throughput becomes similar to UDP. This result is very unexpected and surprising. Through firmware-level measurements, we identify that the cause of bottleneck is the DMA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