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牛奶蛋白过敏(CMPA)儿童基本情况,探讨个体化应用氨基酸配方粉、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粉治疗后的干预效果及转归.方法 收集2009年2 -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符合CMPA诊断的180例患儿为干预对象.在营养门诊对其喂养史、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牛奶回避及治疗类配方粉营养干预7d后回访疗效,指导辅食的选择和添加,并随访3个月、6个月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180例患儿牛奶过敏高发年龄段为>2 ~4月龄组(64例,占35.5%);母乳喂养者21例(11.7%),非纯母乳喂养者159例(88.3%);有家族史者32例(17.8%);男女比为1.65:1.干预7d后显效比例最高的临床症状为腹泻(61例,占83.6%).3个月后纯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6例(占46.0%),深度水解配方喂养54例(占32.7%),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为25例(占15.3%).6个月后喂养主要是纯氨基酸配方(39例,占24.9%),其次为牛奶配方粉(36例,占22.9%).结论 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免婴儿牛奶过敏,营养干预3个月内不宜喂养含牛奶蛋白配方奶粉,营养干预6个月后部分患儿可获牛奶耐受.牛奶过敏患儿喂养配方粉的转归各不相同,应结合患儿家庭经济能力、病情变化等个体化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云南省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6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CMV)肝炎51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29d至6个月,(64.1±38.4)d。<1个月者1例,~3个月者39例,~6个月者11例。第1胎者22例,早产4例,阴道分娩39例;母亲在孕早期(孕3个月内)有明确呼吸道感染史者8例。母乳喂养38例,混合喂养11例,人工喂养2例。均符合《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1]。主要临床表现:以黄疸症状就诊者占84.3%(43/51),其中5.9%(3/51)黄疸进行性加重,余为黄疸持续未退或退而复现。另有8例未以黄疸症状就诊,其中6例以腹泻病、1…  相似文献   

3.
6个月内婴儿水痘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痘是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 ,6个月以下的婴儿很少患水痘 ,但近年似有增多。 1996~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水痘及其并发症患儿 35 6例 ,其中 6个月以下婴儿 2 5例 ,占 7.0 2 % ,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 6个月内婴儿水痘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14d~ 6月 ,其中 1个月 3例 ,~ 3个月 3例 ,~ 6个月 19例 ;发病时间以 10~ 12月份及 1~ 3月份为主 ,占全年发病总数72 .0 % ( 18/ 2 5 ) ;19例为母乳喂养 ,6例为人工喂养。 2 0例有水痘接触史 ,其中 6例有密切接触史 ,均系 3个月内小婴儿 ,其母亲分别在婴儿发病前 10~ 2 0d患过水痘 …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提高对婴儿RMS的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所有年龄<12个月RMS患儿,回顾性分析初诊时患儿年龄、瘤灶部位及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分组等临床特征。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共入组RMS患儿15例,占同期RMS患儿的4.9%,其中男6例,女9例;中位诊断年龄7.0个月(3.0~11.5个月)。原发瘤灶以头颈部最常见[40.0%(6例)],其次为四肢[26.7%(4例)]和其他部位[26.7%(4例)],泌尿生殖系统为6.7%(1例)。胚胎型RMS占46.6%(7例),腺泡型RMS 26.7%(4例),梭形细胞型RMS 26.7%(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Ⅲ期10例(66.7%),Ⅳ期1例(6.7%)。中危组10例(66.6%),低危组4例(26.7%),高危组1例(6.7%)。2例患儿原发瘤灶>5 cm,3例患儿明确淋巴结受累,1例患儿在诊断时发生肺转移。患儿均进行化疗,13例化疗前手术;1例化疗后手术;1例未手术。仅3例患儿进行放疗:1例患儿行粒子植入;2例行外放疗。15例婴儿RMS患儿中5例出现复发或进展[3年EFS率为(59.1±14.5)%],2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80.8±12.6)%]。结论单中心婴儿期RMS患儿中位诊断年龄为7个月,以头颈部为常见,近半数患儿原发瘤灶部位为预后不良部位,病理亚型中超过1/4为梭形细胞型。局部治疗欠缺可能是导致局部进展或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LI)的临床诊治特点 ,以单纯母乳喂养迁延和慢性腹泻的婴儿为观察对象 ,按照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而诊断为继发性LI 5 4例 ,占观察对象的 2 9.7%。结果表明 :诱发该病的原因常是 2~ 4个月婴儿的肠道感染 ,临床上以轻型腹泻多见 ,大便为水样稀便 ,5 4例经暂停母乳喂养均治愈。提示 :迁延及慢性腹泻的婴儿 ,有继发肠粘膜损伤病史者 ,进食乳类发生腹泻而停用含乳糖食物则腹泻消失是婴儿LI的临床特点。因此 ,对于 2~ 4月龄开始出现慢性迁延腹泻一般情况尚好的婴儿 ,可暂停母乳 1 2~ 2 4h腹泻常减轻或停止 ,有助于临床诊断继发性LI。  相似文献   

6.
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LI)的临床诊治特点 ,以单纯母乳喂养迁延和慢性腹泻的婴儿为观察对象 ,按照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而诊断为继发性LI 5 4例 ,占观察对象的 2 9.7%。结果表明 :诱发该病的原因常是 2~ 4个月婴儿的肠道感染 ,临床上以轻型腹泻多见 ,大便为水样稀便 ,5 4例经暂停母乳喂养均治愈。提示 :迁延及慢性腹泻的婴儿 ,有继发肠粘膜损伤病史者 ,进食乳类发生腹泻而停用含乳糖食物则腹泻消失是婴儿LI的临床特点。因此 ,对于 2~ 4月龄开始出现慢性迁延腹泻一般情况尚好的婴儿 ,可暂停母乳 1 2~ 2 4h腹泻常减轻或停止 ,有助于临床诊断继发性LI。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口服糖水对缓解1~12月婴儿预防接种所致疼痛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s(n=2 376),有6项质量评价为A级,14项为B级。Meta分析显示,与无菌水相比,口服25%~75%糖水降低了婴儿啼哭时间[WMD=-21.16,95%CI(-39.66,-2.77),P0.05]、啼哭时间比例(啼哭时间/注射开始后3 min)[WMD=-13.83,95%CI(-20.88,-6.78),P0.01];而口服12%蔗糖水组与无干预组相比,婴儿啼哭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防接种前2 min,口服25%~75%糖水2 m L可有效缓解1~12月婴儿预防接种所致疼痛。  相似文献   

8.
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是一种以神经症状和体征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如对其缺乏认识,延误诊治,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儿科1997年9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32例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临床资料、预后及病例随访回顾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32例,均来自农村。母乳喂养32例,乳母产后忌口15例,1例乳母下肢麻木。患儿男16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5例,~6个月10例,~12个月7例;全年均有发病,其中夏秋季25例;本病至就诊时间<1d4例,~3d14例,~7d9例,>7d5例。临床表现:见表1。表132例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临床表现n(%)脸色苍白…  相似文献   

9.
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婴儿痉挛症(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武汉市4家医院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制定严格研究方案,统一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完成3个月以上疗程的IS患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5~24个月.LEV起始剂量10 mg/(kg·d),每周添加10 mg/(kg·d)至最小有效剂量;治疗期间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每2~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应用3个月以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4例(30.8%),有效5例(38.5%),无效4例(30.8%);LEV起效剂量(17.772±9.511)mg/(kg·d),完全缓解剂量(20.938±6.084)mg/(kg·d);起效时间(1.50±0.535)周,完全缓解时间(6.750±6.602)周.4例出现不良反应(30.8%),食欲下降、嗜睡各2例(各15.4%),未见严重致死性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见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改变.结论 LEV治疗IS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岁以内婴儿非惊厥性发作(non-conclusion seizures,NCS)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VEEG)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 NCS 患儿在 VEEG 监测时先行20 min 清醒常规脑电图检查,然后继续监测2~4 h 记录醒-睡眠-觉醒 VEEG,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同时1、2、3个月后分别随访患儿的 NCS 发作情况。结果常规脑电图监测期间3例(10.0%)出现发作事件,VEEG 监测23例(76.7%)出现发作事件,VEEG 监测儿童发作事件阳性率高于常规脑电图(P ﹤0.01)。30例患儿临床症状均为躯体性发作 NCS,无心因性发作,其中表现为非癫痫性强直发作者19例(63.3%),包括双眼凝视2例,咬牙或用力咧嘴2例,头后仰1例,伸颈或缩颈1例,耸肩2例,摇头晃头9例,全身用力或僵直、抖动、面色发红2例;表现为良性肌阵挛者7例(23.3%),良性非癫痫性婴儿痉挛者4例(13.3%);未见其他类型 NCS 发作。所有患儿均未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15例患儿随访1个月内发作事件趋于消失,7例2个月后消失,1例患儿随访3个月消失,另有7例患儿3个月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仅在高兴、生气或情绪激动时偶有发作。结论 VEEG 对1岁内婴儿 NCS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监测 NCS 病情进展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者近10年间共发现婴儿脑型脚气病32例,其中误诊23例(74.4%),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5~10个月。母乳喂养17例,混合喂养4例,人工喂养2例。合并慢性肠炎6例,败血症9例,佝偻病伴贫血3例,婴儿  相似文献   

12.
婴儿输血传播病毒感染途径的分子病毒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产妇和所生婴儿在分娩及母乳喂养 6个月后的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情况 ,探讨婴儿TTV感染途径。方法 应用套式PCR对 40 0对正常孕产妇分娩前的血清及其新生儿的脐血血清标本、产妇的乳汁配对进行TTV DNA检测 ,对TTV DNA阳性、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及其婴儿进行 6个月随访 ,克隆其中 13对配对阳性标本的TTV基因 ,通过DNA序列测定比较分析母婴TTV感染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结果  6 2例孕母血清、4例新生儿脐血血清、2 0例母乳TTV DNA阳性 ,TTV阳性母亲的乳汁TTV DNA检出率32 2 % (2 0 / 6 2 )。经 6个月随访孕母血TTV DNA阳性的 42对母乳喂养的母婴 ,母血清TTV DNA阳性率2 1 3 % (9/ 42 ) ,婴儿血清TTV DNA阳性率 40 5 % (17/ 42 ) ,孕母血清TTV DNA阳性的婴儿血TTV DNA由阴转阳率 38 1% (16 / 42 )。配对比较母婴间TTV感染株序列同源性为 97 4%~ 99 8%。结论 孕产妇血清TTV阳性率较正常人高 ,乳腺可能是TT病毒的另一存在部位 ,母乳喂养及母婴间密切接触可能是母 儿间TTV的重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特点,提供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参考数据.方法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新标准制定方法,在我国6省社会经济状况及营养状况相对较好地区的30个乡镇,纵向随访1058名生后0~12个月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3项指标,随访密度共16次.随访结束后,对其中满足母乳喂养婴儿界定的764名婴儿体格发育随访数据,采用SAS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期农村母乳喂养婴儿体重每周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身长、头围则基本呈匀速增长,在生后第1个月分别约增加体重980 g、身长4.4 cm和头围2.9 cm.婴儿体重月增长值在生后第2个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身长和头围则持续呈下降趋势.整个婴儿期体重、身长、头围分别增加了6.2~6.6 kg、24.8~25.3 cm和11.4~11.9 cm.与WHO2006年新标准比较,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重除新生儿期外,余年龄点均高于新标准约80~510 g;身长女童大部分年龄点高于WHO标准,男童则低于WHO标准,但差距均在0.5 cm以下..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发育潜能达到WHO2006年新标准.本研究为农村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反复肺部感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复肺部感染是儿科医师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临床表现为肺炎反复发生 ,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咳嗽 ,常伴喘息、气促、呼吸困难 ,且常常治疗较困难。现重点讨论小儿反复肺部感染的病因及鉴别诊断等相关问题。小儿呼吸道感染现状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 ,也是我国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国内资料显示儿科门诊就诊病例中 ,呼吸道感染占60 %左右[1]。英国的资料显示呼吸道感染在所有就诊患儿中占1/3 ,其中8 %~18 %需住院治疗。感染大多数为上呼吸道 ,10 %~30 %累及下呼吸道 ,发病高峰年龄为6~12个月 [2]。Joinen等 [3]报道5~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特点,提供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参考数据.方法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新标准制定方法,在我国6省社会经济状况及营养状况相对较好地区的30个乡镇,纵向随访1058名生后0~12个月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3项指标,随访密度共16次.随访结束后,对其中满足母乳喂养婴儿界定的764名婴儿体格发育随访数据,采用SAS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期农村母乳喂养婴儿体重每周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身长、头围则基本呈匀速增长,在生后第1个月分别约增加体重980 g、身长4.4 cm和头围2.9 cm.婴儿体重月增长值在生后第2个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身长和头围则持续呈下降趋势.整个婴儿期体重、身长、头围分别增加了6.2~6.6 kg、24.8~25.3 cm和11.4~11.9 cm.与WHO2006年新标准比较,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重除新生儿期外,余年龄点均高于新标准约80~510 g;身长女童大部分年龄点高于WHO标准,男童则低于WHO标准,但差距均在0.5 cm以下..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发育潜能达到WHO2006年新标准.本研究为农村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特点,提供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参考数据.方法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新标准制定方法,在我国6省社会经济状况及营养状况相对较好地区的30个乡镇,纵向随访1058名生后0~12个月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3项指标,随访密度共16次.随访结束后,对其中满足母乳喂养婴儿界定的764名婴儿体格发育随访数据,采用SAS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期农村母乳喂养婴儿体重每周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身长、头围则基本呈匀速增长,在生后第1个月分别约增加体重980 g、身长4.4 cm和头围2.9 cm.婴儿体重月增长值在生后第2个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身长和头围则持续呈下降趋势.整个婴儿期体重、身长、头围分别增加了6.2~6.6 kg、24.8~25.3 cm和11.4~11.9 cm.与WHO2006年新标准比较,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重除新生儿期外,余年龄点均高于新标准约80~510 g;身长女童大部分年龄点高于WHO标准,男童则低于WHO标准,但差距均在0.5 cm以下..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发育潜能达到WHO2006年新标准.本研究为农村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患儿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MA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诊断后均按照患儿家长意愿选择以下三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中药组(Ⅰ组,3例):只接受中药治疗;雄激素+中药组(Ⅱ组,10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力龙[0.1 mg/(kg.d)]治疗;环孢菌素A+雄激素+中药(Ⅲ组,30例):接受环孢菌素A、康力龙[0.1 mg/(kg.d)]及中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5~116个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Ⅰ组3例患儿中仅有1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在随访73个月时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无效;Ⅱ组10例患儿中有3例(30%)获得部分缓解,其余7例(70%)均无效,无一例进展为SAA;Ⅲ组30例患儿中有9例(30%)获得完全缓解,5例(17%)获得部分缓解,1例(3%)在随访至11个月时进展为SAA,其余15例(50%)无效。结论早期给予干预的MAA患儿进展为SAA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国外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指南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适宜生长监测应包括定期测量体质量、身长,并评价其生长速度,有助于鉴别儿童矮小、消瘦、超重等,以便及时干预;体质量指数(BMI)/age不是诊断工具,但可筛查体脂肪不正常积聚的儿童。2003年泛美卫生组织(PAHO)/WHO提出纯母乳喂养婴儿的10项原则中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引入其他食物,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婴儿6个月左右逐渐引入富含铁的食物,以补充母乳不足,但不增加总能量的摄入和改变生长速度;纯母乳喂养婴儿2月龄后开始补充维生素(Vit)D至少200IU/d;人工喂养婴儿、儿童、青少年摄入配方奶量或VitD强化奶达500mL/d可满足VitD需要,否则亦应补充VitD至少200IU/d;有过敏高危史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或喂低敏配方奶粉,或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补充喂养;这些婴儿6个月后引入固体食物,1岁后食用其他奶制品,2岁后食用鸡蛋,3岁后食用花生、坚果、鱼等食物;纯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始补充铁;9~12月龄婴儿进行贫血筛查,增加1~5岁高危儿童的贫血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07年间我院25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连续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TASE)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次使用碘油博来霉素乳剂及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栓塞.结果 25例共行TASE术35次,每例行1~3次,平均1.4次.平均住院3.2 d(2~5 d).25例中达治愈标准19例(76.0%),达显效标准6例(24.0%),无效0例,显效率10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10.4个月,最长16个月,最短6个月,无复发病例.本组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婴儿巨大血管瘤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大多数病例术后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钙和心肌酶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为探讨血清钙和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心衰患儿中的变化 ,现有关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婴幼儿肺炎 12 0例 ,其中普通肺炎 6 0例 ,男 4 0例 ,女 2 0例 ;年龄 2个月~ 3岁。符合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 (心衰 )诊断标准[1] 6 0例为心衰组 ,其中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35d~ 3岁 ;治疗及治愈判定标准均按文献 [1]。心衰组死亡 6例 ,余5 4例及普通组 6 0例均痊愈出院。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 30例为对照组 ,年龄 30d~ 2岁 8个月 ,中位年龄 6个月。均除外先心病、肝炎等。二、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