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旋转锥体床内颗粒传输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实验针对旋转锥体床,研究颗粒在锥体内的输运规律。探讨锥体旋转速率、颗粒给料速率、锥体溢流口数量等参数变化时,对颗粒在锥体内的动态存料量以及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锥体床具有控制物料输送和调节停留时间的可操作性,增设竖立环壁将大大延长颗粒在锥体的停留时间,而搅拌器的设置对于保证颗粒在锥体内的充分混合起着关键作用。在设置竖立环壁和搅拌器的情况下,锥体内的动态存料量与给料速率成正比,而与锥体旋转速率反比;停留时间与锥体旋转速率和给料速率成反比。增加溢流口面积,将缩短颗粒停留时间和降低锥体内的存料量。研究结果对于设计新颖的煤热解气化炉以及开发以固体热载体热解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图10参8  相似文献   

2.
高温燃烧两段脱硫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链条炉内钙基添加剂燃烧脱硫率低的难题,研究了链条炉床温和烟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在研究添加剂粒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各种钙基添加剂脱硫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段燃烧脱硫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煤层内和燃烧室间同时脱硫的目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克服了 简单与入炉散煤预混或炉内直接喷钙脱硫方式的根本缺陷,使链条炉燃烧胶硫效率提高了70%~80%。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3.
在3 MW循环流化床(CFB)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某CFB锅炉设计煤种在不同负荷和一、二次风配比下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床温和投入石灰石对炉内燃烧稳定性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煤种着火温度为436℃,床温在780℃时炉内仍能保持稳定运行;投入石灰石能有效提高炉内脱硫效率,但会使燃烧效率降低;中断给煤10min后重新给煤,仍可自行恢复到正常运行工况;设计煤种自脱硫效率可达38%,当Ca与S物质的量比为3.7时,床温发生波动时脱硫效率为88.2%~95.1%;负荷和一次风率对炉内NO_x生成量影响较大,通过调节负荷和一次风率,NO_x排放质量浓度可降至100mg/m~3以下.  相似文献   

4.
煤燃烧污染与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煤燃烧引发的技术和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煤燃烧机理、煤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排放和抑制规律、新型煤燃烧技术和低费用的污染控制技术等是煤燃烧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针对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污染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燃烧含硫的煤和石油等燃料的过程中,要向大气排放SOx气体.例如:当煤的含硫量为1%时,烟气中SOx气体的浓度可以达到百万分之600~700.若不采取脱硫措施直接燃烧含硫量为5~6%的煤种,则烟气中SOx浓度竟高达百万分之4000.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多项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荣庆 《中国能源》2003,25(7):25-28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严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成熟的脱硫技术以及排污收费标准偏低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我国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事实,对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压力。通过分析认为实现我国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应从技术及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在提高煤炭质量、采用清洁燃烧技术以及脱硫措施的同时,应加强相应的经济管理措施,严格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开展二氧化硫排污交易,以实现对二氧化硫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型CFB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发挥CFB锅炉低NOx排放、低成本脱硫技术优势,实现煤的洁净燃烧,是CFB燃烧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通过对440t/h CFB锅炉脱硫工业试验,提出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大型CFB锅炉脱硫技术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炉灶使用过程中,其排烟损失和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在全部能量损失中占重要比例。这些能量损失主要由于供风量与燃烧用风量不匹配所造成的。有些炉灶为了方便出灰,炉门设置较大,造成供气过量,增加了排烟损失;有些炉灶灶膛供气量不足或供气不能与可燃气体均匀地混合,使可燃气不能完全燃烧,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总之,不管供气不足,还是供气过量,都会影响炉灶的燃烧效果。二次进风节能炉芯能防止可燃气体的不完全燃烧,减少热损失,控制烟尘排放,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1二次进风炉芯原理在燃烧过程中,炉灶里的燃料产生和挥发出的可燃气体(CO、CH…  相似文献   

9.
应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热效率高、NO_x排放低、实现炉内脱硫等特点,更重要的是锅炉可以燃用煤矸石、炉渣、垃圾等,炉渣、飞灰能做水泥的掺合料,做到资源综合利用。所以,这一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分为两类:即没有埋管、高循环倍率的高速床;带埋管、低循环倍率的低速床。高速床床载面积小、流速大、循环倍率高,点火、给煤方便,热效率高,一般大于85%,锅炉易于大型化。但是,由于流速高,炉内磨损严重、自耗电高;由于没有高传热系数的埋管受热面,为了保证蒸发量,必须设计足够的高传热系数辐射、对流受热面;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烟气中所含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的重点。在实现超低排放后,燃煤烟气中所携带剧毒性物质汞以及三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亚微米级的硫酸盐颗粒,也必将成为燃煤电厂重点控制污染物。文中以某电厂CFB机组为例,在发挥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的基础上,有机集成应用了"炉内脱硫脱硝+SNCR+干式超净工艺"的超低排放装备,实现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优于超低排放标准,并高效协同脱除汞和三氧化硫等多污染物,无脱硫废水产生。  相似文献   

11.
北京煤炭利用研究所最新研制的 WY 型系列消烟炉具为解决烟煤的消烟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在炉型结构的设计上有了重大突破,较好地解决了节煤烟问题。烟煤是一种挥发份产率很高的煤种,在未达到正常燃烧状态之前,可燃气体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析出,在供氧不足、燃烧温度不高的情况下,碳氢化合物热解产生的游离碳不能充分燃烧,因而产生大量黑烟,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由于燃烧不完全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炉具设计中的技术关键是(一)如何克服小型炉具(包括茶水炉)因周期性加煤造成的工况波动; (二)如何使用进入炉内的空气与可燃物充分混合;(三)如何使可燃气体在  相似文献   

12.
某燃煤热电厂采用低氮燃烧+SNCR脱硝+布袋除尘+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湿式静电的工艺对原有烟气净化设施进行改造,以实现烟气超低排放。工程实践表明:改造后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浓度较低,30 d内仅有三个时段超标,平均的SO_2排放浓度仅有2.54 mg/m~3。在低氮燃烧和SNCR脱硝后,30 mg/m~3保证率为57.7%,整体NO_x排放浓度偏高。但湿法脱硫塔后NO_x浓度显著下降,这可能与燃烧过程掺加污泥有关。除尘效果较为理想,湿电出口所有时段的粉尘浓度都小于3 mg/m~3。但实际运行中二次电压控制在35 kV左右,此二次电压下湿电的除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评价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系统能量转换过程,分析该系统的节能潜力,以某10 MW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耦合大型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建立了该耦合系统的■分析控制体模型,利用Aspen plus平台对该系统实际运行过程进行火用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运行工况下,生物质气化过程■损失是耦合系统最大的■损失,达到42. 28%,其次是可燃气体在燃煤锅炉内的燃烧及传热过程,为25. 32%。因此系统运行过程中应采取优化运行措施,减小气化过程火用损失,同时气化炉应尽量与高参数的大型机组耦合运行,可燃气体选取在燃煤锅炉合适位置输入,以保证充分燃烧。  相似文献   

14.
赵连生 《工业锅炉》2005,(6):19-20,27
文章分析了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污染现状及原因,着重介绍了两段清洁燃烧燃煤锅炉的结构及燃烧特点,为减少排放CO2等温室效应气体,降低烟尘、NOxSO2排放及烟气的黑,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生产中,常有可燃性废气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据<经济参考报>2005年3月22日报道:"可燃气体排空,每年浪费8个西气东输工程的输气量."排空的可燃性气体包括焦炉煤气、煤尾气、石油裂解气、高炉煤气、天然气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造成工业锅炉散煤燃烧固硫效率低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分层燃烧脱硫技术以克服层燃炉燃烧固硫条件下固硫剂在高温床层中停留时间过长的矛盾,并在0.5t/h链条炉上进行了分层燃烧脱硫试验,结果表明:分层燃烧脱硫实现了煤层内和煤层上方空间同时脱硫的目的,使链条炉脱硫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燃烧固硫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吕卓  李杰  吴朝刚  李维成 《节能》2021,40(5):38-41
在3 MW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燃烧试验台上开展巴基斯坦塔尔褐煤燃烧特性、沾污特性、排放特性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巴基斯坦塔尔褐煤为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灰分、低灰熔点、低热值褐煤,极易着火、易燃尽;煤中碱金属含量较高,存在较强沾污风险;石灰石纯度高、活性好,脱硫效果明显;通过合理的控制相关运行参数,可控制较低的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结合CFB锅炉结构与燃烧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CFB锅炉的低氮燃烧技术,脱硫与脱硝技术包括炉内脱硫、烟气脱硫、SNCR、SNCR与SCR结合以及新除尘技术等内容,探讨了CFB锅炉的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对CFB锅炉的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煤粉燃烧自维持一维试验炉进行了不同煤粉粒径贫煤的单级和多级空气分级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粉粒径对煤粉空气分级燃烧NOx排放的影响,探索适用于贫煤空气分级燃烧的煤粉粒径参数和分级级数,以实现较低的NOx排放.结果 表明:粒径影响炉内煤粉颗粒燃烧过程和NOx生成特性,细煤粉颗粒的燃烧速率更快,在炉内易形成还原性气氛,有利于抑制NOx生成和促进已生成的NOx的均相异相还原反应;在深度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粒径减小对于降低NOx排放的作用更加显著;采用多级空气分级燃烧能够进一步降低NOx排放量.建议在实际燃用贫煤的锅炉中,采用两级空气分级燃烧和平均粒径为22.78 μm的细煤粉相结合的燃烧技术方案,此时NOx质量浓度可减少27.9%.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最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新建锅炉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0mg/m3,现有锅炉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0mg/m3。因此加大燃煤电厂SO2的控制力度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1脱硫技术发展现状截止目前,已开发出200多种SO2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按脱硫控制途径可分为:燃烧前脱硫(如洗煤、微生物脱硫);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