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群  朱穗京  韦柳宏 《广西医学》2012,34(8):1073-1075
目的 探讨自制HIV抗体弱阳性质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参考品,对抗-HIV检测的结果进行质量控制、评价和分析并考核其稳定性,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筛查的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 采用阳性对照品自制临界的弱阳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参考品.结果 依据HIV抗体弱阳性的标准,经20次试验检测确定按照1 ∶6稀释度(含HIV-1抗体)和1 ∶8稀释度(含HIV-2抗体)制备室内质控参考品,其质控参考品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分别为2.58和2.62,变异系数分别为4.65%和4.32%.结论 自制HIV抗体室内质控参考品对HIV筛查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是经济、有效并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配HCV-RNA质控品稳定性及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第1组实验:配备HCVRNA阳性质控品,分装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20℃组,B组:-70℃组,C组:-20℃蛋白酶K组,D组:-70℃蛋白酶K组,定期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第2组实验:将HCV-RNA阳性新鲜血清、HCV-RNA阴性新鲜血清和稳定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分装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E组:-20℃静置保存,F组:干冰包装邮寄组,G组:模拟卫生部邮寄室间质控品的常温邮寄包装,F和G组经历共2 d邮寄运送后-20℃保存,定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统计分析,绘制质控图。结果 A、B、C和D组28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39±0.11)、(5.44±0.11)、(5.40±0.10)、(5.46±0.12),变异系数为2.00%、2.00%、1.85%、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和CV均小于临床允许误差,Z-score质控图显示28周前4组测定结果均在可控范围。E、F、G组24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22±0.09)、(5.19±0.07)、(5.08±0.15),变异系数为1.72%、1.35%、2.95%;3组均值两两比较,E和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L-J质控图显示E、F组病毒载量均匀分布在均值两侧和±2SD范围内,G组于第12周连续超出-2SD,于16周和20周超出-3SD控制线。结论在自配HCV-RNA质控品中加入蛋白酶K不能有效延长质控品的有效期;自配HCV-RNA质控品在-20℃保存稳定期至少7个月(28周),满足临床室内质量控制的需要;常温邮寄过程可明显缩短HCV-RNA时效性,自配HCV-RNA无需经历运送过程,在稳定性上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2012年4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进行研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其分组。检测血胱抑素C,观察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无糖尿病肾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别是(15.24±10.83)mg/24 h,(198.71±63.08)mg/24 h,(1025.36±495.47)mg/24 h;胱抑素C分别是(0.73±0.25)mg/L,(1.43±0.41)mg/L,(2.05±0.59)mg/L。B组、C组与A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胱抑素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571,P<0.05)。结论血胱抑素C可做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治国  齐丽荣  张浩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02-1603
目的:探讨胱抑素C升高与冠心病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为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将102例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CHD)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比较胱抑素C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ROC进一步评估胱抑素C的应用价值,再比较其与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FG)的临床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胱抑素C含量最高,为1.58±0.53mg/L,胱抑素C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结论:胱抑素C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胱抑素C在常用血清标志物中较脂蛋白(a)及FG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质控品在化学发光仪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阳性病人检测后的血清,与输血科配血剩余的血袋软管中的血清按比例混合,配制肿瘤标记物(AFP、CEA、TPSA Ca 125、Ca 153、Ca 199、β-HCG)激素类(FSH、LH、To、PRL、E 2、Pro)复合质控品,液体分装,-200C储存,作为质控品随样本每工作日检测一次,连续一年。观察其稳定性,统计12mo各项目的月均值、CV%值、累计均值、CV%值和失控次数,探讨其在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200C保存的自制质控品复融后外观清澈透明,无浑浊和沉淀。(2)对自制质控品各项目12mo月均值累计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目月CV%和累计CV%均在不精密度(CV A%)控制允许范围内(CV A%<0.5倍个体内生物学变异);月均值及累计均值未见均值漂移和趋势变化.(3)12mo室内质控活动中,失控报警36次:系统误差25次,随机误差11次。结论:自制质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替代进口产品;自制质控品应用于室内质控中,能及时发现检测系统的不稳定性因素,并加以纠正处理,确保化学发光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甲状腺激素药盒中的质控血清与实验室自备混合血清质控图.方法 厂家提供质控血清和自备病人混合血清在相同条件下测定通过测定10批以后,画出质控图并分析评价实验的批内误差.结果 厂家质控FT3高值:26.8~46.2pmol/L,低值:2.17~4.68pmol/L,FT4高值:11.4~23.31poml/L,低值:2.39~4.85pmol/L;平均病人血清FT3高值:6.26~9.26pmol/L;低值:3.8~5.9pmol/L,FT4高值:18.4~28pmol/L,低值:6.95~10.69pmol/L.厂家FT3低值是3.157S是0.23,CV是7.2%;平均病人血清FT3低值是5.13,S是0.59,CV是11.5%;其中CV是批间变异系数,厂家质控的批号是ST5606.厂家FT3低值(pmlo/L)10批分别是:,3.1,3.1,2.97,3.2,3,3.3,3.2,3.5,3.5.自制病人值(pmol/L)是:5.2,5.2,5.3,4.5,2.8,35.5,5.5,5.2,4.9,4,5.结论 两种质控图的建立为控制实验室甲状腺激素检验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其他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脑梗死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清脂蛋白(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Lp(a)水平27.8±25.8mg/dl,患者恢复期Lp(a)水平25.8±23.8mg/dl,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Lp(a)水平为13.6±9.8mg/dl)(P<0.05)。Lp(a)水平除了与LDL-C呈正相关外,与其他血脂指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Lp(a)在脑梗死的致病因素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佳  罗丹  吴卫  张硕  陈倩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9):162-165
目的验证血沉质控品在检验工作中的可行性。方法将BIO-RAD公司质控品分装,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上测定。(1)连续30天检测首次开瓶后、开瓶1周后及开瓶2周后的BIO-RAD质控品。(2)连续检测6个月BIO-RAD质控品。(3)检测放置血沉仪不同孔的BIO-RAD质控品。结果 (1)首次开瓶后、开瓶后1周及开瓶后2周质控结果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6个月低水平BIO-RAD质控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中前3个月高水平BIO-RAD质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4、5、6个月分别与第1个月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沉仪上不同孔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使用血沉质控品监测仪器稳定性,确保血沉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国内用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室内质控品.方法 分离正常新鲜健康人全血,将分离出来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分别加入已准备好的相应比例的固定剂,固定后分别洗涤,然后混匀,再加入一定量的细胞保养液,制成白细胞五分群质控物.结果 稳定性实验显示,室温(20~25 ℃,相对湿度20%~50%)可稳定至少3天;长期稳定性实验显示,冰箱冷藏(2~8 ℃)可以稳定6个月;均一性检测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方法均一性良好,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制备品可以作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室内质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胱抑素C、血尿酸( SUA) 、总胆红素与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 的关
系。方法: 选取2016-07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306 例60 岁以上老年病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
定病人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 ,将病人分为CIMT 正常组( A 组) 和CIMT( B 组) 增厚组。比较两组病
人胱抑素C、血尿酸、总胆红素、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对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结果: ( 1) A 组胱抑素C、血
尿酸、总胆红素低于B 组( P<0.05) 。( 2)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CIMT 与年龄、总胆固醇、胱抑素C、血尿酸正相
关( r = 0.189,0.198,0476,0.236)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负相关( r = -0.190,-0.256) 。Logistic 回归分
析显示CIMT 与年龄、总胆固醇、胱抑素C、血尿酸正相关,与HDL、总胆红素负相关。结论: 除年龄、空腹血糖、糖
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外,胱抑素C、血尿酸、总
胆红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酶重氮法测定血清δ胆红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黄疸血清中的部分胆红素和白蛋白共价结合形成δ胆红素(B_6)。为了测定血清中这个色素成分,我们建立了一种酶重氮法。该法测定B_6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对平均浓度为0.89mg/dl,2.98mg/dl和7.80mg/dl的Bδ作重复性试验,批内变异系数3.4%,2,8%和3.0%,日间变异系数为5.3%,3.7%和4.1%。在两个患者血清中(Bδ分别为0.83mg/dl和2.40mg/dl)加入已知量的Bδ平均回收率为95%和94%。与简易树脂吸附法相比较,相关系数r=0.9988,直线回归方程Y(酶重氮法)=1.02x(简易树脂吸附法)—0.02。  相似文献   

12.
周小蕙 《吉林医学》2013,(32):6667-666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中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素、肌酐水平的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B组两组,A组的β2-微球蛋白(1.88±0.71)mg/L、胱抑素C(0.89±0.30)mg/L和B组的β2-微球蛋白(2.26±0.95)mg/L、胱抑素C(1.19±0.4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β2-微球蛋白(1.51±0.56)mg/L、胱抑素C(0.71±0.24)mg/L(P<0.05),糖尿病B组的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高于尿素、肌酐(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制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临界阳性、强阳性和阴性3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对其临床检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收集日常工作中HBV-DNA强阳性、临界阳性和阴性标本,分别混合后分装冷冻于-80℃,按方法学评价进行均一性、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自制HBV-DNA3个水平室内质控品的均一性、重复性、准确性均达到实验要求;15个月的自制质控品均数(x珋)、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好,符合检测项目质控要求。结论自制HBV-DNA3个水平的质控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可用于HBV-DNA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14.
胱抑素C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伴有不同程度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于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检测意义。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C水平,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RBP。同时检测T2DM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选择性分成两组,即UAER<30 mg/24h组、30mg/24 h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蛋白定性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胱抑素C与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与尿中肌酐(Cr)比值,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尿蛋白定性实验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mALB含量,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Cr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尿mALB/Cr比值分别为(1.41±0.55)mg/L和(12.25±11.5)mg/mmol,对照组分别为(0.86±0.20)mg/L和(1.7±0.96)mg/mmo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胱抑素C检出阳性率25%(15例),尿mALB/Cr检出阳性率为30%(18例),两项结果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5%(21例)。结论血清胱抑素C及尿mALB/Cr联合检测可提高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自制多项目复合免疫定性分析(包含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质控品的稳定性.方法 用阳性对照稀释法制备的复合质控品在-20℃以下保存及复溶后2~ 8℃保存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自制质控品- 20℃以下保存稳定至少6个月以上,但因复溶后稳定性不佳应分小瓶一日用量分装.结论 自制复合免疫定性质控品-20C以下保存稳定性较好,分小瓶分装复溶后当天使用稳定性良好,基本能满足基层实验室室内质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化学不同室内质控品的保存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基层医院选择与使用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种进口化学室内质控品(罗氏冻干血清)及2种国产质控品(北京中生及上海生物所)(以下简称中生和上生)。复溶后各以-20℃及4℃保存,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其1d~6d12项生化项目,并对3种质控品的结果及2个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溶后冰格保存的罗氏质控液结果比较稳定,月质控图CV(变异系数)值在3.3%~4.77%之间,而冰格保存的中生、上生质控品及冷藏室保存的全部质控品CV值大多数〉5%.结论进口罗氏质控品复溶后经-20℃保存6d内结果稳定,是基层医院临床化学室内质控的理想质控品,国产上生所及中生公司质控品复溶后-20℃冰格保存6d内结果均呈下降趋势,不易保存,只能开瓶当日用完。  相似文献   

18.
沈奇  江翠  谭同均  邓树琴  朱国文 《吉林医学》2013,34(14):2637-2638
目的:统计健康老年群体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并用肾小球滤过率公式换算成GFR来评估老年群体的肾功能变化。方法:通过比较老年组与中年组的血清胱抑素C及其相应的GFR。结果:老年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男性(1.07±0.203)mg/L、女性(1.03±0.197)mg/L与中年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男性(0.91±0.193)mg/L、女性(0.89±0.192)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GFR:男性(72.00±15.65)ml/min,女性(68.50±16.67)ml/min。中年组GFR:男(87.00±12.65)ml/min、女性:(85.00±11.65)ml/min。结论:本试验老年组与中年组之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血清胱抑素C的参考区间为:0.67~1.46 mg/L(男)、0.64~1.42 mg/L(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方法 多次重复检测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相关项目,评价瓶间差异、室内差异、室间差异;于2~8℃温度中置0、6、12和18个月,37C中置1周分别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外观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澄明液体,无异物;瓶间分装差异为0.60%,15个项目的批内最佳条件变异值均小于5.0%;本实验室与其它4家三甲医院实验室对此自制冻干质控品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2~8℃ 0、6、12和18个月结果比较,除CA125 6个月、FER 18个月2项外,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破坏性试验表明自制质控品在37℃存放1周后,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可靠且稳定,能满足肿瘤标志物检测质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前白蛋白在血吸虫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该院于2013年1-12月就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晚血组)80例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慢血组)40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24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以上3组的胱抑素C、肌酐、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并比较分析.结果 晚血组和慢血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54±0.35)、(1.16±0.29)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5±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血组的血清胱抑素C为(1.54±0.35)mg/L显著高于慢血组(1.16±0.2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4.31±28.12)、(81.47±27.36)、(80.87±25.22)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血组、慢血组、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5.64±4.55)、(44.42±4.88)、(45.13±5.1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前蛋白显著降低.其中慢血组和晚血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分别为(190.21±42.54)mg/L、(220.42±44.6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16±46.63)mg/L(P<0.05).晚血组的血清前白蛋白明显低于慢血组(P<0.05).晚血组的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慢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血吸虫肝病病程发展有关,检测以上两项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肝脏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