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脑栓塞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 2 0 % ,栓塞来源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内附壁血栓和赘生物 ,常见的病因有房颤 (非瓣膜性和瓣膜性 )、心肌梗死、人工瓣膜、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在心脏内附壁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 ,凝血级联的激活比血小板的活化更重要 ,所以抗凝治疗从理论上讲能够阻断这一过程 ,应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但临床试验的结果却意见不一。1 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的应用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心脏内血栓 ,并防止栓塞部位的继发性血栓扩散 ,从而实现心源性脑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并改善缺血性卒中患…  相似文献   

2.
谢睿彬 《广西医学》2003,25(6):1015-1016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上并不少见 ,约占脑卒中发病率的 5 %~ 1 1 % (1) ,是心脏病常见并发症及影响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及病残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医学对心源性脑栓塞治疗原则同动脉性硬化梗塞 ,对预防栓塞的研究较多 ,但对于栓塞后的治疗研究尚少 ,尤其是早期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报告极少 ,且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我院 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9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通肝素治疗心源性脑栓塞30例。结果发现早期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总有效率 76.7% ,但治疗效果因基础心脏病病因不同而有差异 ,对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疗效较好 ,有效率 83.…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痊愈及好转率91%。结论治疗过程中要做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4.
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建华  张茁  张菁  张亮 《北京医学》2001,23(5):272-274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57.9%),共次为冠心病(17.8%)。805的病人有房颤或房扑等心律失常,口服过华法令的患者仅20.8%。69.8%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4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率28.8%,全组死亡率12.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口服华法令用量不足可能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房颤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华法令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脑卒中发病率的5%~11%,是心脏病常见并发症及影响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及病残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00-10~2004-0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通肝素治疗的30例心源性脑栓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早期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治疗效果因基础心脏病病因不同而有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富玲  贺新生 《新疆医学》2000,30(2):88-89
脑栓塞约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15%—20%,以心源姓脑栓塞尤其是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最为多见,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年龄跨度较大,除脑栓塞引起急性脑梗塞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外更应注意心脏方面的情况如心功能、各种心律紊乱等。我院近一年来收住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有6例为心源性脑栓塞,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  相似文献   

7.
赵明彰 《中外医疗》2011,30(7):85-85
目的探讨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对我科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抗凝治疗可以降低再次脑栓塞的风险,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结论对脑栓塞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可以预防新的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罂粟碱联合抗凝疗法治疗房颤引起的脑栓塞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罂粟碱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罂粟碱联合抗凝疗法治疗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效果良好,应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脑栓塞是指脑动脉被来源于心脏的栓子堵塞而引起的脑栓塞,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9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4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4例(29%);好转26例(54%);死亡8例(17%),其中死于脑疝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1例放弃治疗者于出院后死亡。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8例,严重致残率为20%;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32例,占80%。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积极纠正和预防各种原发心脏疾病,减少或消除栓子来源,可减少C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急性期的护理观察要点,总结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经验。结果治愈有77例,好转57例,死亡6例,未愈2例,其他1例。结论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急性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熟悉药物的作用,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马晓文 《中原医刊》2007,34(22):32-33
目的了解和探索基层医院房颤病人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抗凝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0例资料比较完整的心源性脑卒中(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临床情况及入院前用药情况,特别是抗栓资料。结果8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在本次发生脑栓塞前用阿司匹林抗栓者46例,占57.5%,用华法林抗栓者3例,占3.75%,二者均未用者31例,占38.75%。结论房颤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在基层医院抗凝比例太低,由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过大,应引起医患重视,进一步提高抗凝人群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张莉  刘春兰  陈立芬  张道全 《广西医学》2003,25(11):2200-2201
心源性脑栓塞 (CBE)是由于心源性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管阻塞 ,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 ,是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我院从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CBE4 6例 ,为探讨其临床治疗和预防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6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7例 ,年龄34~ 84岁 ,平均 5 6 2岁 ,其中 6 0岁以上 2 5例。CBE占全院同期收治脑梗塞病人的 9 3% (4 6 4 96 )。其中原发心脏疾病 :(1)心脏瓣膜病 19例 (4 1 3% ) ,其中二尖瓣狭窄 11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6例 ,二尖瓣脱垂 2例 ,心脏瓣膜病患者中 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心源性脑栓塞(CCE)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急性期CCE患者1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7例。分别给予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NIHSS和BI指数评分。结果: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BI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均是CCE急性期的主要抗栓方案,而溶栓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脑栓塞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斌  杨帆 《四川医学》1999,20(6):574-57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我院共收治各类急性脑卒中患者446例,各类心脏病患者632例,其中心源性脑栓塞68例,占脑卒中的15.24%,心脏疾病的10.76%。男36例,女32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52.4岁。CBE的诊断符合长木木等CBE的诊断标准〔1〕。心脏疾病经查体、心电图(ECG)、胸片、超声心动图(2-DE)、心肌酶学及心肌核素显像确诊。1-2 作为栓塞源的心脏疾病1-2-1 心脏瓣膜病(VHD):脑栓塞43例,其中风心病(RHD)40例,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对于58例确诊为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给予抗凝、调脂、扩张血管、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结果痊愈23例,有效25例,有效率82.76%,死亡7例,死亡率12.07%。结论心源性脑栓塞病情复杂,采取抗凝、调脂、扩张血管、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HT)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50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58%),特别是合并房颤的人群高达82%.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70%),特别是大面积的梗死患者(50%).82%的患者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的出血性梗死(HI)或不伴有占位征象的片状血肿,18%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PH)并伴有占位征象.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8%.总死亡率达16%.结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病前应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中药等是否与出血性转换有关,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何剑波  李会琪  侯沛红  苏航  郭强  瞿洁敏 《医学争鸣》2006,27(19):1740-1740
1临床资料2002-01-01/2006-01-01在我院神经中心住院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77(男35,女42)例;年龄32~93(平均70.4±18.5)岁,<50岁12例,50~69岁者24例,>70岁者41例;入院距发病时间(18.4±10.5)h.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起病1wk内在我院就诊,有较完整的病史、神经系统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住院经过记录.对入选患者记录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情况;治疗情况分析;死亡及病残分析;头颅CT分析.心脏病基础情况:冠心病35例,风心病8例,肺心病10例,高…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脑栓塞30例静脉溶栓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心源性脑栓塞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一些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人的病变及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结果24小时内显著改善8例(26.7%),NIHSS评分溶栓前为10~15分,溶栓24小时后为6~11分。有效14例(46.7%),NIHSS评分溶栓前为12~16分,溶栓24小时后为10~14分。无变化3例,NIHSS评分溶栓前为15~17分,溶栓24小时后基本无变化。5例溶栓前评分为18~20分,溶栓后2小时病情进行性加重,复查头颅CT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内有出血,溶栓12小时后发生脑疝。结论NIHSS评分越低溶栓效果越佳,发生出血的风险也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