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本质研究是证候研究的主体方向,也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引起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候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在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群。如肝郁脾虚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是I临床上的常见证型,涉及许多疾病。30多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对肝郁脾虚证本质进行了多系统、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脾虚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综述了现代医学对脾虚证的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在胃肠道形态学、胃组织细胞内细胞器密度数目、细胞内能量代谢、胃肠道黏膜保护性屏障作用、消化系统功能、胃肠道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对脾虚证本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脾虚证免疫及分子水平相关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分子水平和基因表达等角度对脾虚本质研究予以综述,发现近年来对脾虚本质的研究重在脾气虚证,而较少涉及其他证型,对脾虚之全貌研究形成了障碍。认为将脾虚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气阴两虚、脾阴阳两虚等五个亚型,并分别从各亚型着手,寻求相应客观指标,更能全面地对脾虚证进行客观分析,以便从微观角度逐步建立完善、系统的脾虚证指标。  相似文献   

4.
脾虚证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脾虚证动物模型的成功复制和脾虚证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客观化以及现代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应用先进的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揭示"脾为之卫”、"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理论的内涵,使脾虚证实质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兹对近年来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褐苞薯蓣治疗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褐苞薯蓣与怀山药对脾虚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中医辨证属脾虚证的60例患,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双盲法给药。A组给予山药I号(怀山药),每次2包(10g/包);B组给予山药Ⅱ号(广山药),每次2包(10g/包),均为每日3次,用开水搅成糊状口服,连服15天。结果:两组总有效分别为93.0%和90.0%(P>0.05);两组各种脾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1)。结论:两种山药均能减轻脾虚证患临床症状,有较好的腱脾养胃作用。  相似文献   

6.
脾虚证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诊断标准欠明确,目前的动物模型更多地是停留在脾失健运的阶段等。作者提出量化诊断标准,改进造模方法,尽可能地借鉴现代医学最新理论和检测技术并运用于研究,将促进脾虚证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李东垣《脾胃论》中补脾胃升阳法之代表方剂——升阳益胃汤,对临床34例脾虚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结果,气短乏力,周身重痛,眩晕,心悸,汗出,舌淡脉虚等脾胃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同时,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亦有相应提高,血清OKT_3,OKT_4,OKT_3及OKT_4/CKT_3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脾虚证在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脾虚证与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脾虚可导致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引起机体代谢性指标的异常,具体表现在:糖原含量异常,糖的分解代谢降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增加,磷脂含量异常;蛋白质含量降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降低;cAMP和cGMP含量异常,DNA和RNA含量降低;能量代谢障碍;多个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因此,脾虚证患者或动物存在物质能量代谢紊乱,通过对脾虚证机体的糖、脂、蛋白质、核酸、微量元素和能量代谢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脾的生理功能和脾虚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临床以宏观辨证为指导,通过微观指标的大量观察,发现了脾虚证存在多系统多标改变,而这些改变又有其他必然的病理形态学基础。本文就脾虚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综述如一卜。脾虚证消化道病理形态学改变作者单位:2。。。81上海,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徐重明、汪自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综合症候群,按中医分型可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及有关的夹杂证等,其中以脾气虚为多见,简称脾虚。本文以脾气虚为主,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以现代生理、生化为基础,对其病因及病机进行分析与探讨。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和统摄血液,在体合肌肉,  相似文献   

11.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模型大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四君子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利血平注射法复制脾虚证模型。以分别代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的T、B淋巴细胞活性及血清IgG、IgM的水平为指针,观察了益气健脾基本方剂四君子汤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脾虚证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IgM水平显著降低。四群子汤防治组与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提示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的防治作用表现为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及升高IgM水平的作用两上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多应用于临床各科肝郁脾虚证的治疗,疗效确切,近几年运用现代研究手段对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的方证相关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逍遥散方证的研究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3.
证实质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可利用中医病证结合、方证相关的研究思路来探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运用中医方证相关的研究思路,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前期实验结果提示肝郁脾虚证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肠轴以及中枢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其受体密切相关,涉及下丘脑、海马、皮层、杏仁核等多个脑区。今后将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并与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结合,以期揭示肝郁脾虚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针灸对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免疫角度解释脾虚的科学内涵及腧穴对其调节机制,主要体现为:(1)从外周免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两个角度探讨针灸与脾虚证的相关性;(2)提供针灸特定穴能够补脾气(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数据;(3)从细胞分子水平确定特定穴对免疫的调节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17.
脾虚证病人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中医脾虚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例脾虚证病人进行PMN化学发光测定及血清Ig含量测定,结果:脾虚证病人PMN化学发光明显降低而Ig含量测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脾虚证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脾虚证病机和治疗方法 ,将近 1 0余年来的书刊文献中有关CAG脾虚证的胃粘膜、超微结构、生化指标的变化 ,与幽门螺杆菌及免疫因素的关系 ,以及中医药、针灸等治疗研究资料作一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CAG脾虚证有一定的优势 ,但其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模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化疗后脾虚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伊立替康组和多西他赛组,化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观察用药前后食量、体重、肛温、腹泻、肛门污秽情况、拉尾排便次数、拱背、脱毛、悬空拉尾时间等情况,共21d。结果化疗组体重下降、食量减少,出现稀便、脱毛、肛门污秽,拉尾排便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1),化疗后悬空拉尾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0.01)。结论伊立替康和多西他赛可导致大鼠脾虚证。  相似文献   

20.
脾虚证与胃窦D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航向  任平  黄裕新  李源  黄熙  刘芳 《医学争鸣》2002,23(16):1486-1489
目的 探讨脾虚证与生长抑素 (somatostain,SS)内分泌细胞 (D细胞 )数量变化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合素过氧化酶复合技术 (SABC)对利血平脾虚大鼠模型胃粘膜和患者胃粘膜组织的 D细胞染色 ;观察各组 D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脾虚大鼠模型 7d组 D细胞数升高 (43.4± 3.1 vs78.6± 4.6,P<0 .0 1 ) ,强阳性细胞率下降 [(34.6± 2 .5) % vs(2 4 .1± 3.5) % ,P<0 .0 1 ] ;脾虚大鼠模型 1 4 d组 D细胞强阳性细胞率升高 [(34.6± 2 .5) % vs(46.4± 9.0 ) % ,P<0 .0 5] ;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间 D细胞数 (43.4± 3.1 vs41 .7± 3.7)及强阳性细胞率无显著差异 [(34.6± 2 .5) % vs(33.1± 1 .7) % ,P>0 .0 5] .患者脾虚组 D细胞阳性数 (70 .4± 1 0 .1 ) ,(38.1± 6.4) ,(45.4± 8.6) ,(P<0 .0 1 )及强阳性率较胃热、肝火上炎组均增加 (43.2± 8.7) % ,(1 7.9± 6.6) % ,(2 1 .8± 7.5) % (P<0 .0 1 ) .结论 脾虚证大鼠和患者胃粘膜组织中 D细胞阳性和强阳性细胞率增加 ,提示脾虚患者临床出现腹胀、纳差等症状可能是由于 SS内分泌细胞功能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