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三黄泻心汤(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SXD)中13种指标成分(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探索SXD煎煮过程中成分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揭示SXD复合分散体系的制剂特征。方法 按照SXD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煎液,建立样品中1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检测各指标成分在汤剂、离心上清液、离心沉积物中的含量;进一步地,分别制备浸泡结束、刚沸腾以及煎煮不同时间后的样品进行测定,绘制SXD煎煮过程中13种指标成分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图,分析煎煮过程中各成分在汤剂、离心上清液和离心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SXD煎液中,含量最高的指标成分为黄芩苷(15.496 mg/g),其次为小檗碱(3.048 mg/g),含量最低的指标成分为大黄素甲醚(0.046 mg/g);离心沉积物中黄连碱、小檗碱含量分别为离心上清液的4.13、3.44倍,离心上清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含量分别为离心沉积物的2.04、2.76、1.33倍;煎煮过程中,自浸...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三黄泻心汤传统汤剂、复方浸膏和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远远大于传统汤剂和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结论: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配方浸膏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较传统汤剂和复方浸膏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黄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延清 《中成药》2000,22(2):125-128
目的:建立三黄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甙等进行鉴别;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中总蒽醌的含量;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黄芩总甙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大黄、盐酸小檗碱和黄芩甙;含量限度总蒽醌为不少于6.0mg/粒;盐酸小檗碱不少于7.0mg/粒,黄芩甙不少于22.0mg/粒。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处方中各组分可准确、快速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三黄泻心汤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LPC)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liso Tμ(20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5 mol·L-1四-丁基溴化胺-水(7.5∶1.5∶91),流速:2 ml·min-1,检测波长:346 nm,柱温:40℃。结果:在0.2~3.2 μg内峰面积与盐酸小檗碱含量呈直线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9%。结论:利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6.
RP-HPLC同时测定三黄片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梯度洗脱,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组成为A:0.5%三乙胺水溶液(醋酸调pH 3.0,内含5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B:甲醇,C: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2.88 mg·L-1(r=0.999 9),0.54~68.88 mg·L-1(r=0.999 9),9.83~1 258 mg·L-1(r=0.999 7),3.07~392.8 mg·L-1(r=0.999 8);回收率分别为99.7%,100.2%,100.2%和98.0%,方法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2.0%,方法的重现性良好,RSD均小于1.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三黄片中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更好地控制三黄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同时测定四季三黄片中5种指标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红  王树  张丹参  薛贵平 《中成药》2012,34(10):1915-1918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四季三黄片(大黄、黄芩、栀子、黄柏)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40 nm、345 nm、278 nm、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0 μg/mL、5.4~54μg/mL、5.3~53 μg/mL、4.3~43 μg/mL、5.8~58 μg/mL (0.999 7 <r <0.999 9),平均回收率在98.0%和102%之间.结论 该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四季三黄片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三黄泻心汤及大黄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比较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煎剂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20生药g·kg-1和单味大黄10生药g·kg-1后,经高氯酸沉淀血浆蛋白、乙醚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色谱柱为ShimadzuVP-ODS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2∶18),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45nm,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煎剂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T1/2β(18.26±4.72)h和单味大黄中大黄酸T1/2β(10.69±2.19)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校正后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大黄酸的Cmax/D分别为(0.82±0.06)μg·mL-1和(0.68±0.04)μg·mL-1,AUC/D分别为(9.05±1.49)(μg·mL-1).h和(6.87±1.60)(μg.mL-1).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的Cmax,AUC,T1/2β值均显著大于单味大黄,说明方剂的药味配伍促进了大黄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11-1013
目的:通过HPLC测定浸渍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素、小檗碱、黄芩苷含量的差异,初步揭示《伤寒论》麻沸汤浸渍条件。方法:设定100℃、85℃、70℃不同浸渍温度,均分别浸渍5 min、15 min、48min,获得9组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色谱柱为XBridge~(TM)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0.8 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理论塔板数以黄芩苷计不低于1500。结果:小檗碱在100℃热水浸渍48 min的条件下浓度最大,黄芩苷在85℃热水浸渍48 min的时候浓度最大,大黄素在70℃水温浸渍15 min的条件下浓度最高。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麻沸汤浸渍的方法可能为85℃浸渍15 min。  相似文献   

10.
刘莹  贾兰  张晓喻  胡慧玲  郭欣悦  王战国 《中草药》2022,53(16):5066-5073
目的 通过比较大黄素以及配伍泻心汤药效成分(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前后在正常和抗生素致菌群紊乱大鼠中的药动学差异,揭示肠道菌群对泻心汤药效成分大黄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ig混合抗生素建立菌群紊乱大鼠模型,经高通量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模型评价。采用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法处理血液样品,通过血液中总大黄素质量浓度表征大黄素的体内药动学特征。通过比较正常和抗生素致菌群紊乱大鼠中大黄素及其配伍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前后的药动学差异特征评价肠道菌群对泻心汤药效成分大黄素药动学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单独ig大黄素,菌群紊乱大鼠中大黄素在0~12 h内基本无吸收,即在0~12 h内生物利用度极显著降低;大黄素配伍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后,菌群紊乱大鼠中大黄素在0~12 h内生物利用度仍然显著降低。与单独ig大黄素相比,大黄素配伍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后,菌群紊乱大鼠模型中大黄素在0~12 h内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升高;然而,正常大鼠中大黄素在0~12 h内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结论 大黄素单独给药或配伍泻心汤药效成分后在菌群紊乱大鼠模型中药动学均显著改变,表明肠道菌群能够显著影响泻心汤药效成...  相似文献   

11.
三黄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慧春  辛颖  艾凤伟  马英丽 《中草药》2008,39(4):524-529
目的 建立三黄泻心汤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研究三黄泻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不同配伍的有效成分变化提供可行手段.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选用Shimadzu OD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含0.01 mol/L磷酸二氢钾,pH 2.8)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通过对全方与各组成药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指纹图谱中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比较分析,进行主要色谱峰的组成药味归属;利用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对比及向全方样品中加入对照品的方法,鉴定相关色谱峰.结果 建立了三黄泻心汤的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2,以黄芩苷为参照峰,标示出32个共有峰,确认了其中11个活性成分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结论 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三黄泻心汤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黄泻心汤药效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三黄泻心汤其泻火解毒的药效组分,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和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依据经方的制剂方法制备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生物碱类-黄酮类-蒽醌类药效组分的含量.结果:测定了16种药效组分: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番泻苷A-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其含量依次为1.80%,5.40%,7.70%,4.50%,18.80%, 47.80%,9.40%, 3.60%,1.10%,0.42%, 3.54%,0.07%,0.11%,0.37%,0.11%,0.03%.结论:三黄泻心汤泻火解毒16种药效组分的含量为104.75% (mg·g-1),16种药效组分比例是56∶ 163∶ 232∶ 136∶ 571∶ 1448∶ 283∶110∶32∶ 107∶ 13∶2∶3∶ 11∶3∶1(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番泻苷A-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相似文献   

13.
岳丽军  刘畅  张华军  徐灿  王东进 《陕西中医》2021,(5):594-596,600
目的:探讨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Rockal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止血药物等对症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三黄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三黄栓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三黄栓中的黄连、黄芩、黄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SB-C18(4.6 mm×250 mm,0.45μm),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黄芩苷为280 nm、盐酸小檗碱为365 nm,柱温30℃。结果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黄芩苷在0.248~2.4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1.05%;盐酸小檗碱在0.336~1.6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4%,RSD=1.48%。结论该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简便可行,可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多息薄层色谱组的经方三黄泻心颗粒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三黄泻心颗粒以及大黄、黄连、黄芩对照药材提取液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液进行鉴别,并对鉴别法进行耐用性试验考察。结果:多息薄层色谱组鉴别法得到的薄层色谱荧光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信息量丰富,方法稳定可靠。结论:建立的多息薄层色谱组鉴别法可经济、快捷、有效地鉴别三黄泻心颗粒中大黄、黄连、黄芩,为中药复方制剂以及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泻心汤沉淀物代谢产物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泻心汤配伍沉淀物的大鼠体内过程。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口服泻心汤沉淀物、单味黄芩煎液及黄芩苷后大鼠尿中黄芩苷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原位襻技术研究各样品中的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各样品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经尿排泄各时间段内代谢的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排泄达峰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鼠对于泻心汤沉淀物中黄芩苷的吸收率明显高于黄芩煎液和黄芩苷。经液质联用分析,发现汉黄芩苷和7-O-葡萄糖醛酸-白杨素出现在口服黄芩苷后大鼠的尿中,这2个化合物作为黄芩苷的代谢产物未见相关报道。结论:泻心汤沉淀物在大鼠空肠内的吸收率明显大于黄芩和黄芩苷。其代谢产物可能与黄芩素等活性成分共存并共同构成泻心汤沉淀物的药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分析了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要点,该方的配伍特点及临证应用,列举了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病证的验案和体会,拓宽了应用思路,强调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更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证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