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50例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骨密度正常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和99mTc-MDP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组核素骨显像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部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骨质疏松患者组核素骨显像的腰椎和股骨ROI放射性计数比值与腰椎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其ROI放射性计数比值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骨显像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77例及相对年龄段的同性别对照组48例分别进行腰椎2~4(L2~4)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测定。均行99mTc-MDP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77例患者L2~4、股骨颈、Wards区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但在有、无骨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降低的程度与有否接受化疗有关。骨显像显示L2~4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者中57.1%见相应部位骨密度增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常有骨密度减低,化疗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骨密度测定和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是观察骨代谢改变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密度(BMD)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并探讨结合核素影像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男性COPD患者4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BMD值,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老年COPD组的L2~4、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股骨颈、Ward's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6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呈弥漫性骨放射性分布减低。6例近期压缩性骨折患者见胸椎或腰椎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结论老年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同龄对照组,应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显像可反映骨代谢的情况,对压缩性骨折的检出及新旧压缩性骨折的区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0岁以上未接受过治疗的原发性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中老年住院患者中,比较不同性别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差异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0岁以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患者,测定被检者腰椎L1-L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并收集相关骨代谢指标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PTH、25OHD、血钙、血磷。结果共纳入住院患者223例,骨量减少142例,骨质疏松81例。中位年龄70岁,男性66例,女性157例。女性骨质疏松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腰椎L1-4和全髋骨密度T值低于男性,而股骨颈骨密度T值在两性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骨钙素和β-CTX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PTH、25OHD、血钙、血磷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三部位骨密度T值与年龄、绝经年数、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与骨代谢指标、绝经年龄没有显著性相关。男性患者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年龄负相关,与血钙水平呈正相关,全髋骨密度T值与β-CTX呈负相关,与血25OH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50岁以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住院患者中,女性全身骨量丢失更严重,男性骨量丢失主要在股骨颈。男性骨量降低与血钙和25OHD降低有关,女性患者骨代谢比男性更活跃,其骨量降低主要与年龄/绝经年数、妊娠次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骨密度(BMD)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并探讨结合核素影像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男性COPD患4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BMD值,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老年COPD组的L2-4、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股骨颈、Ward's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P<0.01)。26例患全身骨显像呈弥漫性骨放射性分布减低。6例近期压缩性骨折患见胸椎或腰椎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结论:老年COPD患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同频对照组,应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显像可反映骨代谢的情况,对压缩性骨折的检出及新旧压缩性骨折的区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骨密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骨密度的改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骨显像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恶性肿瘤患77例及相对年龄段的同性别对照组48例分别进行腰椎2-4(L2-4)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测定。均行^99mTc-MDP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77例患L2-4、股骨颈、Wards区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但在有、无骨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降低的程度与有否接受化疗有关。骨显像显示L2-4,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中57.1%见相应部位骨密度增高。结论 恶性肿瘤患常有骨密度减低,化疗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骨密度测定和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是观察骨代谢改变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与非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33例年龄20~40岁上海市健康汉族女性腰椎1~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腰椎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0~34岁和20~24岁;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值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β=0.283~0.373,P<0.001),与月经初潮年龄负相关(β=-0.151~0.093,P<0.05);年龄与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呈负相关(β=-0.137,-0.194,P<0.05);身高与腰椎1~4骨密度值呈正相关(β=0.152,P<0.05);职业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相关(β=0.001,0.116,P<0.05)。0~18岁开始摄入牛奶者(A组)与18岁后开始摄入者(B组)比较,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无差异(P>0.05),A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适当体质量、身高、体力劳动和18岁前牛奶摄入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而月经初潮年龄滞后是峰值骨密度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在犬股骨颈骨折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每只犬左右两侧股骨头、颈分别作为对照侧与实验侧.实验侧应用中空加压螺钉复合可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缓释载体,对照侧单纯植入中空加压螺钉,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 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修复犬股骨颈骨折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与非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33例年龄20~40岁上海市健康汉族女性腰椎1~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腰椎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0~34岁和20~24岁;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值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β=0.283~0.373.P&;lt;0.001),与月经初潮年龄负相关(β=-0.151~0.093,P&;lt;0.05);年龄与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呈负相关(β=-0.137,-0.194,P&;lt;0.05);身高与腰椎1~4骨密度值呈正相关(β=0.152,P&;lt;0.05);职业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相关(β=0.001,0.116,P&;lt;0.05)。0~18岁开始摄入牛奶者(A组)与18岁后开始摄入者(B组)比较,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无差异(P&;gt;0.05),A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lt;0.05)。结论:适当体质量、身高、体力劳动和18岁前牛奶摄入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而月经初潮年龄滞后是峰值骨密度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1)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各部位BMD均在20~29岁年龄组最高,29岁之后随增龄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无显著差异.(2)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他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两组之间的sNTX无显著差异.(3)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标志物和骨密度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oche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的骨钙素(OC)、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8-CTX),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患者正位腰椎(L1-L4)及一侧股骨近段股骨颈的骨密度(BMD)。结果男性和女性患者的骨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患者BMD均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的骨标志物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40-49岁最低,50岁以后显著升高,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腰椎(L-Lt)的密度在50岁以后显著降低,股骨颈的密度在60岁以后也显著下降,OC与股骨颈密度负相关,tPINP和β—CTX与腰椎和股骨颈密度均呈负相关。男性患者的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均无相关性,各年龄段骨标志物均无明显变化,腰椎骨密度也无明显改变,仅股骨颈密度60岁以后显著降低。结论骨标志物OC、tPINP和8-CTX是反映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的敏感和较特异的指标,能较好地预测BMD,50岁以后女性患者BMD降低与高骨转换水平有关;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无相关性,骨标志物和骨密度是骨强度的独立指标,互相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AS 患者中25(OH)VitaminD3水平以及疾病活动性指标(ESR、CRP)与 BMD 的关系及维生素D 的营养状况。方法 46例确诊的 AS 患者,按照 BMD 的检测结果分成三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分别检测三组人群中25(OH)VitaminD3、CRP、ESR 的水平。同时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 BMD 的测量,检测部位包括腰椎后前位(L1-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结果 三组人群的25(OH)VitaminD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RP 与大转子处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30,P <0.05)。骨质疏松组的 ESR、CRP 的水平与骨量正常、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的 AS 患者 ESR、CRP 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AS 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绝大多数的 AS 患者存在 VD 的缺乏和不足,并且随着骨量丢失的增加, VD 缺乏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维生素 D 是否参与其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基于QCT数据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与双能X线吸收仪(DXA)在股骨颈骨密度(BMD)测量上的相关性,探讨基于QCT数据CAD在BMD检测的准确性、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通过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57岁,男9例,女41例。本研究对象均行Philips Brilliance型64排螺旋CT扫描和Norland XR-36型DXA测量股骨颈BMD,螺旋CT扫描时垫有CT设备通用性体模的双股骨上段。应用OsteoCAD1.1软件分析同侧股骨颈CT数据,测得BMD。应用SPSS 11.0统计、对比OsteoCAD软件分析测量股骨颈BMD和DXA测量股骨颈骨密度的各组数据。结果:①OsteoCAD软件分析测量股骨颈BMD结果:松质骨BMD:均值(216.05±60.80)mg/cm^3;整体骨BMD:均值(344.61±66.93)mg/cm^3;皮质骨BMD:均值(538.54±60.95)mg/cm^3。DXA测量股骨颈BMD结果:均值(0.8029±0.1265)g/cm^2。②SPSS Linear Regression法显示上述两组数据均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松质骨=0.873、r整体骨=0.817、r皮质骨=0.735,经t检验,相关系数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OsteoCAD软件能够自动划分并测量皮质骨、小梁骨,和测量股骨颈长度及最小截面积,可以准确、有效地反映骨强度信息。  相似文献   

14.
范斌  张萍  李晓玉 《临床荟萃》2012,27(24):2142-2144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服用非那雄胺分为非那雄胺组及未服用非那雄胺组(对照组).其中非那雄胺组168例,对照组176例.采集两组患者下述临床资料: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钙(Ca),血清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25(OH) VD3),骨代谢指标包括:总骨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 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OC).骨密度(g/cm2)包括: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股骨全部.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非那雄胺组在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那雄胺组中,按年龄分组,各亚组中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那雄胺组中,按应用非那雄胺时间分组,各亚组中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那雄胺对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高龄患者及长期服用非那雄胺对骨代谢及骨密度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骨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存在地域和人群的差异。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01例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4个部位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29,P〉0.05),基因多态性分布依次为HH5%、hh46%、Hh49%,与福州、北京、广州、台湾地区骨钙素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与日本人、白种人差异明显(P〈0.05)。且HH基因型在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hh型(P〈0.05),但不同基因型在第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与大转子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MRI化学位移成像中同反相位图像上腰椎1-4椎体的信号强度,计算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分析3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并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腰椎骨密度分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59.73%(21.84%-72.35%)、59.64%(21.55%-78.42%)、57.04%(34.77%-77.30%),通过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5)。按照髋部骨密度分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62.41%(21.84%-77.63%)、58.39%(40.96%-78.42%)、54.76%(21.55%-77.30%),通过两两比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髋部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p=0.351,P=0.004),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腰椎骨密度值无显著相关(P=0.379)。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椎体信号下降指数能够反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的出现,应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增加了一些以前普通X射线摄影机不具备的一些后处理程序,为临床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新方法。目的:通过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机拍摄标准骨盆平片,利用其强大后处理功能,通过测量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的象素密度,找出简单易行测定骨密度的新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5份标准骨盆直接数字化X射线平片,按年龄以60岁为标准,分为实验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根据标准骨盆平片制定测量股骨颈密度的三点、ward三角一点及股骨大结节三点。对两组女性患者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ward三角象素密度均数分别进行t检验,观察两个年龄段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ward三角密度值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股骨颈象素密度为945.59±174.70,大转子象素密度为712.67±196.89,ward三角象素密度为873.70±195.17;实验组股骨颈象素密度为779.03±125.79,大转子象素密度为526.22±127.93,ward三角象素密度为668.30±131.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通过测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骨盆平片上骨质的象素密度可以作为骨密度测定方法之一,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掌握和运用,不需患者行二次医疗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 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 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睾酮(T)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60~90岁老年男性111例,分为MS组(61例)和非MS组(50例)。测定T、N-MID骨钙素(N-MID-OC)、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血清β-胶原特殊系列(β-CTX)水平,同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前臂、左髋部及腰椎的BMD,分析血清T水平与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S组的T、N-MID-OC、PINP、腰椎、髋骨及桡骨BMD水平均低于非MS组(P<0.05),β-CTX高于非MS组(P<0.05),且随着MS组分的增加,血T、N-MID-OC、PINP水平及腰椎、髋部、桡骨BMD平逐渐下降,β-CTX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T与N-MID-OC、PINP及腰椎、髋部、桡骨BMD呈正相关,与β-CTX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MS患者中血T水平与BMD及骨转换指标密切相关,低T水平可作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贾育松  张若鹏 《临床荟萃》2010,25(9):747-749,753
目的 通过测量兰州市区1865例次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回族BMD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研究汉族、回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X线骨密度仪(prodigy DPX-NT型美国GE-Luner公司)测定兰州市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和股骨BMD,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BMD均值、标准差.结果 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腰2~4椎体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基本在30~35岁左右达到骨峰值,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股骨颈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大转子骨峰值在20~25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Ward三角区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兰州市区汉族、回族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和比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